字词 | 汉语语法学史稿 |
释义 | 汉语语法学史稿汉语语法学史稿邵敬敏著。全书正文分导论、9章10部分,前有胡裕树序,后附有后记。导论首先阐明了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根据研究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语法研究本身呈现的特点,把汉语语法学史分为4个时期,即草创时期、探索时期、描写时期和创新时期;而把《马氏文通》以前的汉语语法研究称之为“前汉语语法学的酝酿时期”,这样划分就显得点面结合,脉络分明。第一章讨论西周至1898年的前汉语语法学的酝酿时期,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这一时期朦胧的语法观念、对虚字的专门研究和句法的初步探讨的自身孕育过程,同时也介绍了实字与虚字等7组语法术语的历史演变。第二章讨论了1898年至1936年的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认为这一时期内部可分为两个阶段:以《马氏文通》为代表的古汉语语法研究阶段;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阶段。并对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马氏文通》、《中等国文典》、《高等国文法》、《国文法草创》、《中国文法通论》、《国文法之研究》、《新著国语文法》、《国语文法概论》等作了评介。此外,还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古今比较语法、语法理论和语法专题研究的状况。第三章讨论了1936年至1949年的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详细介绍了文法革新讨论的发展过程,历史地评价了各种理论观点,并客观公允地评介了传统语法的三家体系性经典著作即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此外,还分别介绍了该时期出版的通俗性语法普及读物和语法专论。第四、五章重点讨论了1949年至1976年的汉语语法学的描写时期。首先认为这一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发展阶段、曲折阶段、萧条阶段。并重点评介了标志着汉语描写语法学派崛起的代表性著作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和丁声树等人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评述了50年代四次语法专题讨论,即汉语词类问题、汉语的主宾语问题、什么是词儿、汉语单句复句划分问题。评述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产生过程和优缺点,并介绍了该时期有特色的汉语语法专著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的《汉语语法常识》,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陆宗达、俞敏的《现代汉语语法》(上),陆志韦的《北京话单音词》,《汉语构词法》,胡附、文炼的《现代汉语语法探索》等。继而分别介绍了60年代三次语法专题的讨论:语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的讨论;语法和文法术语使用的讨论;关于《说“的”》及其方法的讨论;以及描写语法的深入发展和结构主义受到批判的情况。最后评述了大学教学的三个体系性代表著作: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现代汉语》以及刘世儒编写的《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并扼要地介绍了汉语语法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情况。第六、七章集中讨论了1976年以来的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首先重点介绍了老一辈语法学家陈望道、吕叔湘、朱德熙、胡附、文炼的研究特色,并高度评价了他们创新时期的代表作。接着评述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中的实践与发展,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大学语法教材《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新编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并评析了“析句方法”的讨论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继而介绍了中年语法学家的代表性人物陆俭明、邢福义、李临定和范继淹及其代表作。评述了汉语语法边缘学科的研究,如语法和修辞、逻辑、计算机的结合研究,以及汉语口语语法、汉外比较语法、汉语语法学评述、语法学史、语法理论等分支学科的研究状况。最后对语法专题包括句型系统、歧义结构、语序、句式、虚词、词组、动词等问题的研究作了评述。第八章讨论了台湾省和国外的汉语语法研究。着重介绍了台湾省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包括许世瑛《中国文法讲话》、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汤廷池《国语变形语法研究》、曹逢甫《主题在国语中的功能研究》等,还介绍了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外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大致情况。第九章着重论述了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本书以通史为主,辅以某些专史式的归纳和小结,使纵轴的描述因横轴的补充而显得丰满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汉语语法学发展的轨迹。其特色是材料丰富、分析细致、立论公允、见解新颖。1990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