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激发教育教学活力 |
范文 | 黄 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教育教学活力,是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知识创新、唤起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不可缺少的氛围,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呢? 一、真正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平等和谐的关系。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真正平等地对待他们,《数学课程标准》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互动、台作、自主中探求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健康地成长,从而成为一个幸福且有用的人,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对他们充满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忍耐之心,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留有充分的“自觉”余地,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宽待他们的种种弱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他们处在抑制状态下的主体意识,激发起他们沉睡的主体力量。 尊重学生,还要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暂时的不觉悟、不开窍就丧失信心,不闻不问,批评、埋怨,而应去积极引导、感化他们,因为,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他们在个人的禀赋、气质、举止、爱好等方面的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尊重他们的个性,就是尊重他们在发展上的这种客观差异, 尊重学生,还应该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面对学生的批评,我们要首先摒弃陈旧的教师观,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谨慎地审视自己,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用真诚的心接受学生的批评,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真诚赞美学生 正如阳光、甘露是花儿生长所必不可少的,赞美如同阳光一样给学生以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学生以滋润,赞美具有一种不可估量的推动力量。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仿佛都是为了得到欣赏而来到人世间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的一己之见得到教师赞许,一技之长得到肯定,一个正义的行为得到支持,一次意外的失误得到宽容…-都可以增强学生自信、自爱、自尊的信念,化成一股动力,促成学生自觉、积极的发展。 赞美是春风,让人感动和温暖;赞美是激励,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的美好憧憬和理想,赞美有时会起到点石成金之功效,所以教师既要学会欣赏学生。又要掌握赞美的技巧,不可滥用赞美语言,对于“优秀生”,不要让赞美在他们面前变得廉价;对于“后进生”,不要让赞美在他们面前变得吝啬,对优秀生可长敲警钟,对后进生可多一点“偏爱”,因此,对学生的赞美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夸张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由衷得体的,而不是虚情附会的。 三、乐于亲近学生 育人必先交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可敬的长者,若在课余,教师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深受学生的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接近你,愿意向你倾注心声,从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洞察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探求其心灵深处,在潜移默化中育人。 四、勇于讨教学生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可以从非课堂渠道掌握大量知识信息,加之他们的精力充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现代知识的掌握上不再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这样就要求教师端正认识,摆正位置,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坛上走下来,勇于且善意地向学生讨教,这样,既给学生创造了让他们走近教师,增进师生友情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拥有了自信,更加激励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从而在班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教师也获取了一些教学以外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大脑,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为以后能更好组织教学提供了条件。 总之,教师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学生多饱含点爱的情感,给学生多一点表扬、鼓励。少一点批评、歧视;多给学生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鼓励他们通过互动、合作、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举一些富有生活化的实例,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激发教育教学活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