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探析 |
范文 | 郑江龙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一直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利的影响,也是学生没有掌握数学知识、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此,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结合多媒体的运用,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加强督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微课资源,促使学困生的学习更为灵活”这几方面出发,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224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学困生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管是在哪个学校,都会有一定的数学学困生。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十分復杂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数学教师应该去挖掘学困生的成因并积极地展开转化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其逐渐脱离“学困生”这个词语。为此,教师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从方方面面出发。下面,本文便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兴趣。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方面的,也有教师方面的。从学困生个人方面来看,他们因为学不好数学、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功感而失去了兴趣,而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可能在教学中缺乏了对于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没有趣味性、新颖性,从而难以让学困生产生兴趣。所以说,学困生的兴趣缺乏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为此,教师首先可以从自己的教学出发,在教学中提高趣味性,让学困生乐于参与课堂。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游戏。首先,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然后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去实际体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用。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学困生也需要参与其中,所以学困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在引导学困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结合生活化的情景促使他们调动生活经验去理解知识,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去想象操场有多大,校园总体有多大等,以生活化的问题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在这样的教学中,学困生可以积极参与,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二、结合多媒体的运用,降低数学的抽象性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即多媒体可以呈现出小学生喜欢的图片和视频等),还可以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多时候,学困生的数学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也许对于其他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他们就难以充分消化、吸收,总是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障碍。而多媒体的运用则可以为学困生有效理解知识提供显著的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促使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这节课的时候,学困生由于想象能力不足,难以去想象图形旋转的变化,从而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全体学生都有效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将图形旋转变化的过程动态化的展示出来,同时可以在动画中标出一定的旋转轴、旋转中心等,从而促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又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两者展开的过程动态化,促使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视觉感官去加以理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也对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切实提升自己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去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加强督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来看,除了教师的教学影响之外,他们自身的一些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随意性,没有对于自己的学习去实施计划,缺乏主动的安排,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在课前不会去主动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上也不会去约束自己,总是开小差、不记笔记,在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不求甚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等等。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对学困生进行督促。 例如,在课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的预习导学案。针对预习,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预习情况,看看他们对于预习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去预习了,在预习中产生了什么疑问以及遇到哪些困难等,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困生思想开小差,教师可以经常提问他们,并鼓励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积极互动,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此外,在课后,教师也要注意让学困生去整理自己的错题,去进行查漏补缺等。这样从方方面面督促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其在习惯的帮助下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四、结合微课资源,促使学困生的学习更为灵活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通常短小、精悍、有趣,十分有利于学困生的针对性、灵活性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困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地切实掌握数学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微课对于新课进行预习,这样学困生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而在课堂上学困生就可以结合自己之前的微课学习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课。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微课来促使学生具体掌握某个知识点。最重要是在课后,课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微课上传到班级群中,并做好分类,然后让学困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去进行反复的观看,直到切实掌握。这样学困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灵活性,取得更好的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转化数学学困生方面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从方方面面出发,切实结合学困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有效引导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困生逐渐取得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光远.试析如何改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74+79. [2]姜玲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解决途径[J].才智,2016(35):1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