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系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 要: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以系统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要方法,定量地研究系统发展的动态行为的一门应用学科。利用系统动力学来研究企业成长能力,能够分析企业成长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反馈机制,分析企业成长行为各异的根本原因,对企业的成长趋势进行预测,并为企业的持续性成长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将企业成长的研究从过去的线性研究提升到了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反馈研究。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成长能力;应用 一、系统动力学及其发展 自从上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福瑞斯特教授创立系统动力学以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研究的问题或系统越来越复杂。从研究单一的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到研究股价的周期性动态行为特性,从研究一个城市的兴衰到研究地球的生存状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领域逐步扩大,直至研究世界性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延续这样的重大问题。系统动力学在经济学、生物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学者的诸多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钟永光等(2016)对系统动力学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其文献研究涉及134个大的研究方向,但是较为集中在工程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这3个学科领域,從具体的小方向而言,系统动力学较多地运用在气候变化和供应链管理这两方面。 系统动力学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经杨通谊先生、王其藩教授、许庆瑞教授、贾仁安教授等人的推广和倡导,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者们相继发布了系统动力学中国国家模型,“系统动力学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珠海市宏观观景及系统动力学模型”、“复杂系统特性研究及其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复杂大系统综合动态分析与模型体系”等等,系统动力学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物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不断拓展系统动力学的应用领域。 二、企业成长能力研究综述 企业成长能力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学当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不论是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还是普罗哈拉德和哈默(1990)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或是蒂斯和比萨的动态能力理论,以及德姆塞茨的企业知识理论。这些学者尝试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所具备的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等不同角度去揭示企业成长的内涵,但是都因为侧重于企业成长能力的一部分,而没有将影响企业成长的要素视为整体,归纳到企业这一系统中进行思考,从而体现了这些研究的局限性。 张玉明和段升森(2009)提到国内外学者研究企业成长问题时多以分层解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将企业的成长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运用线性解析的方式研究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致力于提升子系统的功能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成长能力,没有将企业内部要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在内,因而不能够构建企业完善的成长机制。 系统动力学为研究企业成长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系统理论学者认为企业是一个包含了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佛瑞斯特教授(1975)认为:“很多公司的失败,其致命原因就在于没能以整体、系统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企业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动力学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也与企业动态发展的特点相契合。杨文斌(2006)提出“企业成长系统是由各种企业成长变量以及影响企业成长的各种影响因素变量所组成的参量系统,其所表现出的整体行为就是各种企业成长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行为”。 基于系统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企业的成长能力为企业成长的研究开创了新的范式。使得研究不再局限于一些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而是将这些要素整合到企业的成长系统中,通过对要素间关系的研究,深入了解企业成长系统的内部成长机制和反馈关系,发现企业成长的动力和限制,以及系统内非线性反馈作用对企业成长特性的影响,找到企业成长行为各异的根本原因,帮助企业认清企业的成长是受到成长系统内的调节回路所限制,继而为企业如何实现持续性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建议。 三、系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佛瑞斯特(1985)在其第一部系统动力学专著《工业动力学》中就阐明了系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研究中的应用,佛瑞斯特认为“工业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工业系统行为的方法,可用来说明策略、决策、结构和延迟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工业系统的增长和稳定的”。 系统动力学作为研究复杂系统问题的实用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思考与分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系统问题是动态的,系统内的变量随时间而发生改变。系统动力学采用状态空间法描述系统结构及其时域行为。 (2)系统动力学体现了一种“结构决定行为”的思想,因而应当从系统的内部结构入手,着重研究系统的内生变量及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3)系统是通过人们的心智模型所建构出来的,系统动力学体现了一种“透过表象发现本质”的思想,利用因果关系这一最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普遍关系将系统内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因果反馈环,发现决策产生的原因和内在形成机制,从而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4)系统动力学作为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方法,其研究的是系统内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 (5)系统动力学引入了“延迟”这一概念,很好地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物质流以及信息流存在延迟现象的问题,从而使得系统动力学的功能模拟更为形象和准确。 针对系统动力学的特点以及研究企业成长能力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将系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能力研究中的应用加以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分析企业成长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成长机制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其整体性体现在系统的功能上,包含生产性功能、销售功能、盈利性功能等。系统的整体功能由系统的规模和结构共同决定,其中系统的结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常来讲,系统所包含元素的多少决定了系统的规模,因为规模不同而导致的系统性质的差异被称作规模效应。系统内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代表了系统的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等作用称为系统的结构效应。 系统动力学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强调系统内部结构对系统的影响,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系统内所有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构,是系统整体涌现性的一种表现,建立了“系统结构决定其行为”的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根据所要研究的复杂系统问题确定系统的边界以后,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包括确定系统内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并将这些因果关系连结到一起形成因果反馈环,构成正负反馈回路,也就是增强回路以及调节回路。增强回路具备非稳定的、非平衡的、增长的和自增强等行为特性,不断加强系统自身的行为,使得企业呈现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型增长,因此既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走向衰退的“幕后推手”;而调节回路对系统偏离稳定状态的行为进行不断纠正,力图使系统回到一个稳定的目标状态,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寻求系统的平衡、均衡和停滞。当系统的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差异时,系统将采用纠偏行为减少这种差异,使系统重新回到目标状态。一般情况下,系统回复到目标状态的速度随着差异的减少而减小。因此调节回路是企业成长的稳定器,也是企业成长的“瓶颈”。 分析系统结构,要求辨析出系统中的每一条反馈回路,并分析反馈回路之间的关系。因为系统要素间的高度非线性变量关系使得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呈现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继而产生复杂的动态行为特性。 (2)解释企业成长的动态行为特性 增强回路和稳定回路作为系统两种基本回路类型,经过组合后构成了复杂的系统。想要清晰地剖析一个复杂系统,理清系统中的所有反馈回路以及回路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前提。那么在系统中到底由增强回路主导还是由稳定回路所控制,事实证明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导回路也不尽相同。系统的表现与正负反馈的主导作用紧密相连,增强回路起主导作用将促使系统不断增长或衰退,而稳定回路占据主导地位将使得系统增长乏力,停步不前。任何一条回路,其主导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系统的发展呈现正负反馈交替主导的情况,这也导致了系统的发展表现出复杂的动态行为特征。 企业的成长也表现出了时域型特征,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常情况下,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促进企业成长的增强回路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呈现了较快地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管理难度上升,资金压力增大,人才面临短缺等问题随之出现,调节回路取代增强回路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的成长受到抑制、开始出现增长缓慢、停止甚至倒退等问题,企业开始进入衰退期。以上描述的企业成长过程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相符合的。但是,生命周期理论没有从根本上发现企业为什么会衰退的问题。而系统动力学通过对企业成长系统的模拟仿真,通过增强回路与调节回路来对企业的成长机制进行构建,能够发现不同回路在不同阶段的作用,继而在企业进入衰退期时找到限制企业成长的调节回路,找到对策弱化调节回路的作用,使企业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延长企业的寿命。 企业的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企业的成长系统至少包含一条增强回路和一条稳定回路,促进企业成长的因素如企业知名度的提高,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人才的引进以及技术的不断研发等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广泛的支持,但是限制企业成长的因素诸如企业的竞争者,企业管理更加复杂以及企业内耗等也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这些因素构成了企业成长的稳定回路并发挥了约束作用。杨文斌(2006)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其內部促进发展和环境条件限制其发展的正负反馈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成长行为的动态特性受到促进企业成长因素和限制企业成长因素两方面作用力大小的影响。”因此,企业的成长实际是企业内部正负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不断博弈的结果。企业的成长性为是企业内部若干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系统内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反馈结构的整体性表现,因而呈现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动态行为。 (3)预测企业成长的未来趋势 系统动力学运用状态空间法对动态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复杂系统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动态反馈关系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并运用与系统行为有关的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继而对系统的行为作出预测。预测功能是系统动力学的一大特点,并兼具一定的准确性。就目前而言,系统动力学已经成功地运用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及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石油等资源的供需价格预测、商品房价格预测、风险预测以及生命周期预测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当中。对企业的成长能力而言,依据系统动力学对企业的成长能力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能够借助Vensim PLE软件的使用对企业成长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杨文斌(2006)提到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对企业的成长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发现企业成长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各异的背后原因,而且能够预测系统的行为,继而来改进某些不利于企业成长的行为模式。滕响林(2009)在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成长路径时,通过调整政策参数来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的结果肯定了模型预测对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成长管理的重要意义。吴传荣等(2010)建立了高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发函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出一些提高创新网络关键指标的举措。 (4)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王其藩教授(2009)提到“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原理与方法分析研究实际系统,建立起定量模型与概念模型一体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各类决策者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专家群体的协助下,对社会、经济、生态等一类复杂大系统的问题定性与定量地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或调查研究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被用作学习和政策分析的手段,帮助决策群体或组织逐渐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这是彼得·圣吉(2009)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中要求学习型组织进行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以及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共五项修炼,来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提升。 模拟仿真也是系统动力学的一项主要功能,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复杂系统建模力图真实的反映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模型模拟来实现政策分析。就企业的成长能力研究而言,通过系统动力学对企业的成长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发现企业内部要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所形成的增强回路或调节回路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既包含了企业成长能力的大小,又包括了企业成长的速率,以及企业成长的潜力。通过系统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改变不利于企业成长的因素,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目前而言,着重强调系统动力学的预测功能来实现企业的成长趋势预测的研究相对匮乏一些,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企业的成长能力主要集中在企业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企业的成长机制研究,企业内外部环境间的作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等。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成长的趋势预测研究,通过模拟分析来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潜力,通过政策参数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决策,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以及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系统动力学从空间状态来看待企业成长能力的问题,从分析企业成长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成长机制入手,辨析企业内部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并形成正负反馈回路,要素间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反馈关系使得企业成长系统成现复杂的动态行为特性。同时,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使用Vensim PLE软件对企业成长系统进行定量研究和仿真模拟分析,能够预测企业成长的趋势,并改进一些不利于企业成长的行为,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成长。 系统动力学在企业成长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成长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成长机制,了解企业成长的内涵,结合反馈控制理论的知识理清企业成长系统内部的正负反馈回路;二是解释企业成长的动态行为特性,以一阶正反馈回路所表现的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一阶负反馈回路所表现的寻的这些行为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多阶反馈系统所呈现的复杂行为特性,包括S型增長,倒U型增长,以及震荡型增长等多种行为特性;三是预测企业成长的未来趋势,通过对企业成长系统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企业运营的数据对企业的成长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对企业的成长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预测企业成长的未来趋势;四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运用模拟仿真技术,改变系统内的一些重要参数,观察企业成长行为的改变,保留一些增强企业的成长潜力、加快企业成长速度的一些改变,摒弃缩减企业成长寿命、减缓企业成长速度的一些改变,并根据模拟仿真的分析结果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增加企业的寿命。 尽管系统动力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也被一些学者应用到企业成长能力当中,但是仍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预测企业的成长趋势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稍显欠缺。预测是提供合理对策的前提,加强系统动力学的预测功能在企业成长能力研究中的应用,必然能够加深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为更多面临企业成长难题的企业分析问题,解决困难,提供对策,实现其研究问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钟永光,贾晓菁,钱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杨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型企业成长能力研究-以北京SQ教育培训学校为例.博士论文,澳门:澳门城市大学,2016. [4]张玉明,段升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221-225. [5]Forrester, Jay W. Collected Paper of Jay W. Forrester. Cambridge Mass: Wright-Allen Press,1975. [6]杨文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成长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6. [7]J.W.福雷斯特,工业动力学(1961)[M].胡汝鼎,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陈国卫,金家善,耿俊豹.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2,19(06):921-928. [9]滕响林.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路径研究.硕士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10]吴传荣,曾德明,陈英武.高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87-593. [1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洋(1988.03- ),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林州市,毕业学校: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博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