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舍道边zuòshè-dàobiān在路边造房子,与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语出《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东汉时期,汉章帝刘炟要修订礼乐。博士曹褒主动请缨,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经曹褒再三请求,章帝便拜他为侍中,专门负责礼乐的修订工作。不久,玄武司马班固又提出应多召集一些人讨论讨论。章帝不同意,说:“俗话说得好,‘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人多嘴杂,反而不好下笔。”最后由曹褒负责,修订了礼乐。 汉章帝所说的“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这句俗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没有主张的人在大路旁边造房子。房子快要建好时,有一个人经过,大发议论说:“应该把门、窗的方向都朝东,太阳一出来阳光就能照进你的卧室,这样就可以养成早起的习惯,岂不很好!”这个人认为有道理,于是便把房子拆毁了重建。 待到房子又要盖成时,又有一个过路人议论说:“住宅最要紧的是冬暖夏凉,盖房最好朝南,而不应朝东。”这个没有主张的人便又一次拆掉快要落成的房子,重新建造。 从这条路上经过的人很多,出主意的人也一个接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觉得他们的意见都对,因此,他的房子盖了又拆,拆了又盖,三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落成。 现“作舍道边”多用来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做事难以成功。 又作“作舍道旁”。 未做成
未做成完全没有完成任务:交白卷 不足以成事:不济事 人多口杂,办不成事:筑舍道傍 筑室道旁 路旁筑屋 当道筑室 筑室于道 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作舍道边 道旁作舍 道旁筑舍 人多嘴杂,意见不一致而办不成事:筑室道谋 谋同筑舍 道谋筑室 筑室谋道 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与虎谋皮 向狐谋裘 与狐谋皮 与狐谋裘 与狐议裘 一件事也没有做成:一事无成 不成一事百无一成 作舍道边舍:房舍。在路边造房子。比喻众说纷纭,难于成事。东汉章帝要改定礼制,大臣班固建议召集京师诸儒生共同商议。章帝认为人多语杂,众说不一,反而难于成事。他引用一谚语说:在路边造房子,同路人商量,三年也造不成。(见《后汉书·曹褒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