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模糊语言 |
释义 | 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不分明,不确指的语言,即有意不对事物做清楚、确切的描述,使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借以表示约数、表示推测或创造某种模糊的审美境界。如表示约数的:“三两个人”、“一摊子事”; 表示推测的:“兴许会来”、“大概到北京去了”; 创造模糊的审美境界的:“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其中的“殊非远别时”包含着“不是远别时”,“又是远别时”两种意思,这种表述使情感的表露具有朦胧、模糊的特点,起到了强化惜别之情,开拓情感内涵的作用。模糊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应用较为普遍的有三种。(一) 非专指名词的并置。非专指名词即语义不太具体和不专一的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均不是专指现实世界中哪一个具体东西。(二) 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不般配。如李白 《劳劳亭》:“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秋水”与“无力”在语义上不般配,表义的含混使秋水具有了动感。(三) 一语多义。如李白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晶帘,玲珑望秋月。”其中的“玲珑”是双关语,既代表秋月,又代表美人。 模糊语言见 “语言的模糊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