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
叙述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介绍和交待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又称“叙事”。清·李绂《秋山论文》:“文章惟叙事最难。”章学诚《章氏遗书·补遗》:“叙事之文,其变无穷。故今古文人,其才不尽于诸体,而尽于叙事也。”叙述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交待事件、介绍人物、连贯故事线索、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应用及新闻体裁中起着介绍情况、陈述事实的作用。 叙述的分类,古人说法不一。元·陈绎曾《文筌》分为十一种:正叙、总叙、间叙、引叙、铺叙、略叙、别叙、直叙、婉叙、意叙、平叙。清·李绂《秋山论文》分为十种: 顺叙、倒叙、分叙、类叙、追叙、暗叙、补叙、借叙、特叙、夹叙夹议。刘熙载《艺概·文概》分为十八种: 特叙、类叙、正叙、带叙、实叙、借叙、详叙、约叙、顺叙、倒叙、连叙、截叙、豫叙、补叙,、跨叙、插叙、原叙、推叙。现今一般分为: 顺叙、倒叙、插叙; 带叙、补叙、追叙、特叙、借叙; 分叙与合叙; 概叙与细叙; 详叙与略叙; 直叙与婉叙。 叙述与描写不同。叙述只一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描写旨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如:“白天过去了,天就要黑了”是叙述,“太阳掉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臧克家《难民》) 是描写。叙述与描写的表现效果各有所长,应根据行文的需要选择使用。有人认为描写比叙述好,主张多用描写,少用叙述,这是错误的。好的叙述既能起到简练概括地介绍事件的作用,又能起到突出事物特征、展示事件全貌的作用。叙述既可单独使用,亦可与描写结合使用,或在描写中叙述,或在叙述中描写。 运用叙述,要注意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在不影响读者理解文意的情况下,亦可根据需要,省略某些因素,不做交待; 要注意事件的始末顺序,抓住主要线索,合理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 要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或顺或逆,或映或带,或隐或显,或详或略,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烘云托月,背面敷粉”,笔法多变,力避单调,不做“直头布袋”; 要“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有尺寸,有斤两,有剪裁,有位置,有精神” (刘熙裁《艺概·文概》),收到“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 (刘知几《史通·叙事》) 的效果。
叙述;叙说xùshù xùshuō【同】 都是动词;都有把有关的情况或内容说出来的意思。 【异】 “叙述”侧重在写出或说出事情的经过,语义范围大些;多用于书面语。[例]在那份书面材料中,见证人详详细细地~了事情的始末。“叙说”侧重在原原本本说出事情的经过;多用于口语。[例]经当事人要求,他便一五一十地~起事情的原委来。
叙述xùshù写出或说出事情的经过 △ ~清楚。 【同】叙说 讲述 陈述
叙述xùshù〈动〉讲述:叙述事情经过︱叙述简洁明了。
【叙述】1 讲述;述说。如: 叙述事情经过。2 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讲述和呈现。根据时间安排方式,可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根据角度,又可分为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第二人称叙述方式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序数;叙述◉ 序数xùshù 名 表示次序的数目。汉语表示序数的方法,通常是在整数前面加“第”,如第一、第十二。此外还有些习惯的表示法,如头一回、末一次、正月、初五、大女儿、小儿子。序数后边直接连量词或名词的时候,可以省去“第”,如二等、三号、四楼、五班、六小队、1949年10月1日。〈例〉~词/ 认识~/ 请按所标~阅读/ 老师让我们知道了~的含义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规律。 ◉ 叙述xùshù 动 将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或说出来。〈例〉~文/ ~生动/ 详细的~/ 他的~很有条理/ ~清楚比语言优美更重要/ 李师傅向他仔细地~了事情发生的全过程。〈近〉记叙/ 讲述。
叙述见 “记叙”。 叙述
叙述叙 述(述叙;述序;讲述) 序 叙述事情:叙事 说事 陈事 题诗叙事:题序 叙述离别之情:叙离 叙述事物实质:造实 叙述事理:叙致 叙述全书或某学科的要旨:发凡(~起例) 记载叙述:载述 阐扬叙述:甄述 叙述并发挥:敷衍(~成篇) 叙述并解释:阐述 叙述和分析:论述 叙述并评论:述评(时事~) 评述 论证评述:证序 综合评述:综述 综合叙述:综述 综述事理:综事 阐明综述:阐宗 阐综 (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录下来或说出来:叙述)
另见:叙说 述说 说出 记录 事情 经过
叙述/叙述方式/记述/论述/阐述/演绎/叙述程度/铺叙 叙述(同)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