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紫砂壶造型的艺术特点 |
范文 | 唐伯琴 摘 要: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在紫砂世界里形成了花色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奇万状。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6-01 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 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砂壶丰富的造型中有凹凸线、凹线、圆线、鳝肚线、碗口线、鲫背线、飞线、翻线、竹状线、云肩线、弄堂线、隐线、侧角线、阴角线、阳角线、方线等装饰和应用线条在造型中增加美感。砂壶的盖有截盖、压盖、嵌盖、虚盖、平盖、线盖,增加实用功能和欣赏趣味。口盖直而紧,直径通转,壶身倾注无落帽忧,说明工艺之严谨。砂壶的嘴有直嘴、一湾嘴、一湾半嘴、二湾嘴、三湾嘴,嘴孔有独孔、多孔、球孔,有直握鋬横握鋬,提梁、半提梁,嘴鋬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注水流畅,理、趣都有理想效果。紫砂壶 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而施釉的陶瓷茶壶,这种功能比较欠缺。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 当代紫砂壶利用了紫砂泥可塑性强的优势,把壶艺师们的丰富艺术想象立体化。有光货、花货、筋瓤货、光货的工艺处理,圆形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货的工艺写实表达逼真,写意表现浓有趣味;筋瓤货线条脉络有致,卷曲和润,嘴鋬处理得体。砂壶装饰,有刻、塑、雕、琢、贴、绘、彩、绞、嵌、缕、釉、堆、印、镶、漆、包、鎏;砂壶的工艺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屡有新的回味,维妙维肖,巧夺天工,令人赞叹。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 当代紫砂壶有的壶造型清透飘逸,有的壶轻快明朗,有的壶感想敦厚,有的壶造型粗纩简雅。集装饰艺术于一身,而今又创造了题词刻画,把紫砂壶艺推向了高层次文化,不仅升华了装饰的层次,更深蕴了文化内涵,提高了壶的品位。造型的精美是紫砂壶艺术美的重要因素。紫砂壶的造型,也称“器形”或“形制”,或修长挺拔,或浑圆丰满,或淳朴天成,或端庄典雅,或雍容硕大,或别致小巧,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紫砂造型艺术天地,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风范和美学精神。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延承性,所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紫砂艺术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在认真研究传统、符合艺术正确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否则我们的努力将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其次,必须掌握各种紫砂成型工艺。成型技术更为重要:紫砂成型工艺的惟一性及紫砂艺术独特的表达形式,对它的成型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紫砂艺术只有在基础工艺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完美地呈现出它的艺术性。砂壶的工艺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屡有新的回味,维妙维肖,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平时所看到的事物都具有瞬间的空间感,视觉艺术也就必须遵守这一规则,因为视觉艺术是用视去“觉”之故也。但空间性又不等于视觉性,前者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具有更为严格的含义。 作为艺术的空间特征与作为生理的视觉空间特征,其间有精与粗、高与低、简与繁、隐与秀、雅与俗之分,落实到紫砂壶上,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从空间到造型,其实是从一个普通层次进入一个高级层次。紫砂壶空间格局中最具有艺术立场的,并不是紫砂泥的质地和紫砂艺人的技法元素。严格说来,这些只是艺术构成的成分而不是艺术本身。在这方面堪称得天独厚的是紫砂壶的五种固定形式,即我们平素所称的圆器、方器、自然形器、筋纹器、新形器。 传统中紫砂壶有“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说法,圆器打身筒,方器镶身筒,筋紋器和自然形器搪身筒,独特的泥片成型,众多的加工工具,可规范每一个部位。每一种紫砂壶造型都已经是一个具备艺术立场的独特空间形式,我们从空间的表层深入到形式的艺术深层,又从形式的一般层次上寻找到五种造型这样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仔细加工,均可做到轮廓周正,线条清晰。徒手制作,任意发挥,没有了传统套路的约束,随心所欲,又可创造出各类意想不到的形态。 参考文献: [1]中国工艺美术史,2008. [2]于川.紫砂壶把玩与鉴赏[M].北京:美术出版社,2007. [3]李敏行.紫砂新鉴[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4](宋)梅尧臣,朱东润.《梅尧臣集编校注》卷二十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