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
范文 任翠华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江油市做了有益的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本文通过观察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思考实践价值,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监督、评估机制。
关键词:基层社会 治理机制 探索
1.前言
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在社会转型期发生了深刻变化[1],呈现出了很多新情况,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基层治理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秩序环境,社会活力激发和创新的基础运作条件,决定国家治理体系的实际效果,因此探索并建立有效的机制就尤为重要。
四川省江油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程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理念,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可操作的运行机制,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城市和农村社区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已初见成效,为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2.江油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综述
为建设 “诗意中国、李白故里、美丽江油”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江油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充分动员居民,协同社会各方力量,整合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行业各系统和社会组织的资源,集成服务,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全民参与的格局,在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和为居民提高参与质量上大胆创新。
实践中,江油市建立并完善公共安全、政务服务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市、乡镇(办事处)、社区(村)、网格“四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事务联办、应急联动“五大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集约化整合、社会化服务,效能化提升、目标化监管的“六化目标”。
基于社会组织力量薄弱的现状,江油市着力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引导、培育和服务管理社会组织工作;规范和支持“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展,督促引导其履行服务管理、承担社会责任,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设计做准备。为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自我调节功能及创新能力,江油市引入、探索并试行“负面清单”制,动态列出社会组织不能参与的范围或领域,指导社会力量能否进入、怎样进入公共事务治理领域并规范其治理行为。
为社会力量、居民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江油市按照民事、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市、镇(乡)、社区(村)公共事务理事会,促进居民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证居民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特别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保障决策权,保证社会力量依法、有序、高效参与社会治理。
3.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思考
江油市构建的“政府、社会组织、群众”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激发和调动了各方参与热情,找到了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为社会发展活力的焕发提供了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其治理机制值得思考。
3.1以职责为边界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中明确参与主体各方的职责是协作质量的保证,江油实践中,“公共事务理事会”就是以职责为边界的协作平台。在各自职责边界内,各参与主体通过平台平等对话,共享资源,有质量、高质量地协作治理。
在该平台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包括资金资助、政策支撑、办公场地、信息化服务网络等),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和监管[2],社会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公示,但不插手具体的事务。同时政府还要进行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的构建和引导、公共知识的宣传等。社会组织进入平台参与社会治理,在“负面清单”的指导下提供、创新服务,并接受监督和考评,达到组织自律和成长。社会资源进入平台参与社会服务,平台提供资源使用情况的跟踪记录,建立起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反馈机制。居民以个人或参与的各类组织的身份在平台上了解信息、表达诉求、民主协商、合作决策,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或向社会提供某项服务。
3.2法德并行刚柔相济的居民自治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既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也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法治是现代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和手段,通过法治社会建设,居民法律意识增强,习惯于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同时,也要注重意识形态、道德等软性约束力量的作用[3],藉此塑造居民的价值认同以提高社会凝聚力,从而使社会治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针对民事纠纷或自治领域中非涉法问题的解决途径。
江油市在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都融入“法德并行、刚柔相济”的理念,通过公共事务理事会连接不同的社会组织与居民,通过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的“四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为居民自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环境保障和实现途径,居民自治在法律约束下兼顾社会伦理,破解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空心化”、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面临的问题等)居民自治的困境。
3.3以问题为导向的利益协调机制
以问题为导向的利益协调,就是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点是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利益关系,为问题的解决找寻切实可行的方法。基层治理面临的利益协调都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养老、低保、保障房、面向居民的公益性岗位、垃圾处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土地流转等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能够破解利益分配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针对基层社会中的具体问题,江油市通过健全矛盾纠纷“访调、援调、诉调、检调、行调”联动机制,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治安突出问题、重大公共事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联合整治机制,协调问题背后涉及的利益问题和利益链条,优化公共事务处理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有效调整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为解决由此而引发的实际问题探索可行路径。
3.4以绩效为目标的合作评议监督机制
基层治理重在成效,即有效、实效和长效,建立起可操作的绩效评议机制,既可提高治理的质量,也可有效监督治理的效能。由此,江油市构建以绩效为目标的合作评议机制,由治理主体、服务承接者共同参与考评。该机制包括评议的主体和范围、评议的程序、评议的方式、评议的内容和对象、评议的制度保障等,为了保证评议客观、公正,机制的形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产生,充分保证居民的知晓度、参与质量和评估的真实性。操作中,合作评议联合问责制,考核、奖惩参与公共事务的各主体。
3.5以源头为重点关注的动态风险联治机制
随着社会矛盾、公共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增多,基层社会风险复杂多样,不确定性因素增加[4],给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挑战。江油市在社会治理中以源头为关注的重点,依托并做实网格,前移风险监测、评估关口,为矛盾化解建立了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小事”不出网格,“中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乡镇,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市“大调解”协调中心牵头,组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力量进行攻坚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引发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实践中,江油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人员分布的实际情况划分社区网格,将居民纳入网格管理,社区网格管理员录入社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六大基础信息,并办理、上报网格事件;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站采集录入综治组织、群防群治人员、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特殊人群(精神病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重点场所信息;市、镇(乡)两级建立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政策等手段,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重点突出问题。
4.总结
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探索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方向,以江油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蓝本,思考“基层民主协商”和“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实现机制,包括以职责为边界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法德并行刚柔相济的居民自治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绩效为目标的合作评议监督机制、以源头为重点关注的动态风险联治机制,对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超.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下的基层治理创新[N].学习时报,2014-1-20.
[2]刘振国.中国社会组织的治理创新——基于地方政府实践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137-144.
[3]黄家亮,郑杭生.国外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N].人民日报,2014-5-26.
[4]竹立家.直面风险社会——中国改革形势与走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