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音乐编创教学的思考 |
范文 | 董启航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已经步入核心素养时代,各学科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如何更好地推动音乐教学改革,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当下音乐学科中相对薄弱的音乐编创教学入手,根据高中音乐编创教学现状,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其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音乐编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59-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在京发布。紧接着“核心素养”一词便迅速成为我国教育界的新热点。“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将逐渐打破过去重点关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而开始转变为关注人的综合素质、核心能力的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便是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音乐编创教学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1]这也体现了音乐学科课程所培養的不仅仅是只具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生,而是对音乐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更高的审美要求。在高中音乐编创教学中审美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只有拥有了对音乐更高的审美要求,才能在音乐创作实践中做出更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2]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聚焦于音乐的实践性,尤其是在音乐编创教学中,更是能够让学生发挥“实践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已掌握音乐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后,不再只是以纯粹听者的身份,而是能够转变成为音乐歌曲改变者、创作者。 (三)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3]音乐是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传承文化,也可以帮助传播文化。它要求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文化时学会多理解多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在高中音乐编创课程的最新教材中,笔者发现所用到的音乐作品中西结合,我国民族音乐作品和欧美电影配乐等都作为编创素材。从“文化理解”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对中外音乐有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二、高中音乐编创教学的现状 由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才开始提出,高中音乐学科新课标也才发布不久,因此对于目前所有音乐教师而言,音乐学科教学转型需要时间。当前,我国音乐编创教学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重视音乐鉴赏,忽视音乐编创 很多学校由于本就不重视音乐学科课程,因此即便是开设音乐课,也更愿意开设音乐学科中音乐鉴赏模块。一方面是音乐鉴赏教学相较于音乐编创教学而言,对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的要求都相对较低,因此找一名能教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师也就更容易。另一方面,音乐鉴赏教学中所使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是学校里的常见教学设备,但是对于音乐编创教学所需要用到的教学设备而言,很多学校还未能完善(如音乐编创课程新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软件)。 (二)重理论,轻实践 过去我们的教学要求是“双基”(即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即便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但是依然没能做到完全转型成功,如今又步入到“核心素养”的时代。由于“双基”的要求是学会音乐学科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因此很多教师便认为只需要教授作曲理论的知识,忽视了实践。由于课时有限,所以也就造成了不少教师将作曲理论的教学时间占用了很大部分的课时,留给学生去编创实践的时间却很少,这完全忽视了这堂课本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三)音乐编创教学能力不足 我国的音乐课过去长期培养的是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演唱能力,但是音乐编创教学要教授的是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因此,由于我国过去的音乐课忽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于是也导致过去的音乐教师容易忽视自身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甚至导致许多教师音乐创作能力的缺失。那么这对于教师而言,将无法胜任这门课的教学。 (四)教学设备落后 当前高中音乐课堂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多媒体音频技术为辅,这对于音乐编创课程而言,显然已经局限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据了解,钢琴依然是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乐器,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乐器,而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起到多样化的音乐编创活动的效果。此外,多媒体音频及视频技术显然已是当下音乐课最为普遍的辅助手段,但对于音乐课程中的不同模块而言,它的需求也不同。对于音乐编创课程而言多媒体音频技术已经落后,它容易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难以起到编创的效果。 三、高中音乐编创课程实施建议 (一)重视音乐编创课程 创新在当今时代已经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文化创新,音乐作为文化中的一部分,更要重视音乐创作。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是具有音乐学科综合能力的学生,音乐编创更是综合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只有鉴赏,或是只重演唱、演奏的能力,而忽视音乐创作的能力,那么将是音乐学科课程教学的缺失。 当下,跟音乐学科相关的职业,除了音乐教师、音乐表演艺术工作者之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群体被称为“音乐人”。这个群体以音乐创作为生,有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但是这群“音乐人”中却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并非学音乐专业。他们很多仅仅是热爱音乐创作,然而由于条件受限,许多人上大学时没有选择音乐专业,但是却在毕业之后将音乐创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或者自己毕生的爱好。试想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就能让他们接触和学习音乐编创的内容,教基础的音乐作曲理论的知识,那么,这对于这些一直热爱音乐创作的人而言,将能够具有更好的引导作用,甚至挖掘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重视高中音乐编创课程,开设音乐编创模块,能够让未来的流行音乐歌曲更具有专业性。从音乐审美角度而言,也能够提升未来的流行音乐歌曲的创作质量,减少低俗、媚俗的歌曲出现。 (二)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 对于音乐编创课程而言,作曲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基础,但是实践的部分更不能忽视。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根本,尤其是对于音乐编创课程而言,编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音乐创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总课时量,制订教学计划,分配好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自行编创的时间。本身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偏枯燥乏味的事,教师更需要在每次基础知识教学之后,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即兴创作,为课堂增添趣味。 (三)提升专业技能,做到终生学习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明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培养的是学生音乐学科的综合能力。那么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其教师则必须自己已经具备好这样的能力。只有自己做到终生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过去由于忽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也导致教师对其自身音乐创作能力的忽视。如今音乐编创模块作为音乐学科六大必修模块之一,音乐教师们更应提高重视,提升音乐创作技能。今时不同往日,网络技术的发达、艺术培训机构的兴起,使得现在的学生已经并非只能在课堂上才能学习到知识,教师要有危机意识,做到终生学习,做好一名教师。 (四)引入MIDI音樂,提升教学设备 MIDI音乐是计算机与音乐结合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依然极少被使用。但是在2019年7月出版的音乐编创课的教材中,笔者发现无论是人音版还是花城版、湘版,都在教材中涉及到MIDI音乐的内容。由此可见,MIDI音乐将是今后我国音乐课堂上被逐渐引入的新教学力量。 当前高中音乐课堂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多媒体音频技术为辅,但这对于音乐编创课而言,显然已经局限了课堂所能呈现的教学效果。因此,MIDI音乐的引入是极有必要的,它的众多软件可以满足音乐编创教学的需求。一方面是强大的音色库可以满足音色的需要;另一方面,它的录音功能可以准确记录旋律且可导入乐谱,满足即兴不易记谱的需要,等等。虽然就目前而言MIDI音乐进课堂还需要一些时日,但指日可待。 结 语 音乐编创是音乐学科六大必修模块中最具音乐新生命力的一块,它代表的是音乐的创新。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听和唱,却少了音乐创作。音乐是能够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层面的重要部分。然而,无论是听音乐还是唱歌面对的都是别人的音乐,而音乐编创它面对的是自己的音乐。如今核心素养的出现正是要改变过去音乐学科缺失和忽视的部分。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担好责任,继续深化对音乐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使音乐学科发挥出其独特性。音乐教师不要只把目光聚焦于音乐学科中极小的部分,应该拓宽视野,重点聚焦于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的综合能力。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 (责任编辑:刘露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