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方法
范文

    赵玉新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多元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但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多元地解读文章,至今也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首先,讲解中学课本里的文学作品,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现在的课本中也是按此来分单元的,因此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和课外的文学作品解析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其次,学生作為解析的主体,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中学的学生年龄还小,经历的事情少,所以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都比较浅薄;再次,解析作品时还是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领导学生进行阅读。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教学方法。

    一、导读法进行多元解读

    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导读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中又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感知、分析、综合。感知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文整体的认识。而导读就是感知最主要的方法。导读就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活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活动,从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有感情认真地诵读时,前两句的景象形成了一幅凄凉萧瑟的秋风图。而读到后面夕阳西下时,悲凉凄怆的情感会油然而生,学生会进入到诗词所描写的情境中,感情也体会得完整。在课堂中,学生的感性思维会跟随教师的节奏,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导读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多元解读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二、情景教学法进行多元解读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相应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材中,戏剧只能截取其中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意思。如高中课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古典的戏文在学生眼里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西方的戏剧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演出课本剧,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研究,那么中西方戏剧的差异就会直观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研究课文,去理解课文的意思。在多元解读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定会让课堂氛围高涨,带着问题去阅读更加有益于学生思考,避免学生盲目地听从老师的经验传授,身临其境总要好过“道听途说”。

    三、探究教学法进行多元解读

    和情景教学不同的是,探究教学更加需要学生本身积极参与进来,真正地去自己思考、研究、探索和总结,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说原本就没有绝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多元解读又是强调个体通过不同层面去研究和发现新的观点,所以在多元教学解读中,探究教学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探究教学和情景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与学生的合作,情景教学可能大多数是由老师自己创设出来的场景,之后再要求学生进入场景,进而完成相关的思考。这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探究教学的好处是要求学生积极合作,主动配合,通过自己设问,自己去阅读,自己去解决。

    如在《项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如果这个项链没有丢,玛蒂尔德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一方面得出的结果是她还是会和路瓦栽先生很好地过下去,有的说她会沦为情妇,因为在宴会上有太多的人迷恋着她,她有作为情妇的资本。老师点头称赞,夸赞学生能从莫泊桑的写作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有同学却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认为马蒂尔德一定不会离开她的丈夫,因为她已经有了美貌的资本,但是在项链丢了以后并没有离开她的丈夫,而是和她的丈夫一起努力赚钱。通过对玛蒂尔德命运的思考和探讨,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对社会现实、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身在课堂,心怀万千世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学会生存的哲学和做人的道理,也能够在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探究教学,也不能任由学生发挥想象,天马行空,毫无章法会让学生浪费时间,这里需要授课教师有引导和控制的教学能力。

    多元解读并非是一种容易把握的教学方式,由于个别人的理解偏颇,致使当前的教学存在很大的误区:一是多元解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听课教育,二是一些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实施,致使多元解读失去本身的意思。很多时候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得多元解读很难从短时间内的思维模式走出来,加上他们缺乏一定的阅读数量和能力,就根本不会了解多元解读的真正意义。

    很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容易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但过度的发挥可能就导致学生曲解原意。学习的发散思维要加以约束,不能信马由缰,致使教学失误,影响学生成绩。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有很多的论据和观点,但是也要在这里分出主要和次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运用多元解读的方式中最好先列出大纲,有侧重点之分避免重复和本末倒置。在《背影》一课中,有的同学说父亲爬月台是“违反了交通规则”,这显然是学生没有站在当时的背景上理解,无中生有出来的,失去了多元解读的意义。因此这种创造性的阅读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就使得课本原有的价值观受到不同导向。

    编辑 温雪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