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工学一体化模式的中职学校机器人课程教学创新 |
范文 | 孙璐璐 摘 要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在许多行业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结合时代背景,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战略和“工业4.0”的概念,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对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情况出发,对此模式下的机器人课程教学创新方法展开探究,以期为增强创新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带来帮助。 关键词 工学一体 中职学校机器人课程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机器人课程教学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目,对中职学校来说,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要更加重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当前,机器人课程教学中由于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因此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生产等问题,使得理论和实际生产之间形成明显界限。基于此,加强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下,对机器人课程教学的方法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机器人课程教学创新概述 机器人课程教学是近年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具有技能性特征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使用操作性等要求,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机器人编程、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同多个学科建立相互联系。通过学习机器人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由于该课程对实践操作和自动化技术的高要求,所以机器人课程教学也成为教学方法探究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工学一体化模式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通常安排了教师授课、岗位实训操作等基础项目,学生通过模拟岗位实践,便可以达到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在工学一体化模式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标准要求、职业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且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要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化的人才培养,由此构建的教学课程体系也才能通工学一体的改革要求相契合。 2机器人课程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 2.1打造立体式的教学实践平台 要实现机器人课程教学的创新,首先要注重教学实践的平台构建。中职学校要将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打造,作为重要任务进行考虑。 其一,以兴趣为引领帮助学生建立对机器人操作课程求知欲,让学生形成自我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开展基础性的知识教学,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参与多元活动的方式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以开展讲座、竞赛、作品展示、活动参观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兴趣予以激发。 其二,抓好机器人课程教学的实践基础训练。教师要确保学生拥有牢固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对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拓展培养,如此才能保障学生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高度联系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基础训练时,教师可以让理论知识朝着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的目标方向进行延伸,而学生借助机器人完成独立实验,这对于学生熟悉设备构件、运用功能、模型设计、技术研发等均可达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例如,学生在熟悉机器人设备的内部搭配和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引导其通过设计平台的实践操作,对电子线路、功能开发等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机器人的使用,甚至是设计开发,均可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2.2重视课程教学创新 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中,还要针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课题的设计上,也要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作为基本目标,让学生能够对专业和一些跨专业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实践学习可以达到更为全面、立体的效果。 此外,还要强化综合性的研究。在实践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创新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实验学习小组,通过小组间实施设计创新、课题研究从而让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标。同时,制定创新设计的针对性任务,在此阶段,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项目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下,对机器人操作实践和设计中对其进行发散创新。 2.3丰富教学体系的层次性 其一,运用模块教学的方法。在机器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机械制造、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知识以模块化的方式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中,让学生通过了解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对机器人课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也让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思维深度可以大幅提升。其二,要尤其重视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要实现机器人设计创新,则需要以计算机编程作为基础,通过图像化的编程才能为模型搭建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按照课题选择、机器人设计、功能优化的顺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由此才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达到复杂的机器人硬件搭建及软件系统的编写目标。 3结论 加强机器人课程学习探索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的平台打造、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和构建层次化教学体系,能够为机器人实践教学创新带来帮助。通過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机器人在人类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小琴,徐海龙, PANXiaoqin,etal.智能机器人与创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03):215-218. [2] 汤波红.理实一体化在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探究[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 2018(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