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进行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 |
范文 | 陈玲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学校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不仅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良好开展,还能够对自身特色进行有效彰显。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需要重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确切落实,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创新,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就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并对国家课程校本化中存在的相应误区进行简单分析,以更好的对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249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民主观念的不断深入,学校在课程方面拥有了很大的决策权,并且需要担负相应的课程责任。学校是促进课程不断生长的地方,只有学校才能够为课程提供扎根生长的土壤。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需要重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学校自身教育的良好、高效开展。 一、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与意义 1.内涵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所规定的课程,可以对国家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体现,是促进国民基本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而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以国家课程改革基本纲要为基础,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国家为学生规划、设计的书面计划性学习经验进行有效转化,使其成为充分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实践性学习经验的创新实践活动。 2.意义 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落实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长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学校对自身特色的有效突显,显著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使教师成为对课程进行有效开发的主体,进而增强教师自身的归属感,使其能够在教育工作中体会到教育的乐趣,增强教师自身的教育成就感,显著提升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二、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中的误区 1.缺乏对国家课程要求的充分落实 在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学校缺乏对国家课程要求的确切落实,过于片面的追求“校本化”创新,过分强调对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但是国家课程的开展是充分落实校本化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实际的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学校首先需要确保国家课程诸多方面的落实,然后才能够以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灵活的对国家课程进行有效处理,以对其进行科学调整与完善。 2.缺少对学校特色、学生需求的充分体现 大部分学校在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过程中,时常会原封不动的对他人经验进行照搬,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特点的充分考虑。这样不仅无法对国家课程教育目标进行确切落实,还无法对校本化成效进行有效展现。所以在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之前,学校管理者需要重视对学校自身教育情况的深入研究,明确掌握学校自身特色以及学生实际需求,以提升国家课程的针对性。 三、学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策略 1.重视对课程的有效规划 学校是对课程进行有效落实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者要具备对课程进行组织、决策、监督等职责,而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是学校管理者对课程进行有效领导的重要内容。对学校而言,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需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对自己学校的课程进行计划与安排。所以学校管理者需要负较大责任,并充分体现其对课程的领导权。第一,明确学校自身特色。在对国家课程进行落实时,需要与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条件等进行充分结合,以更好的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需要根据教育部对国家课程中的各学科标准、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注重对各学科教学材料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制定科学、明确的课程计划、管理制度,进而对课程实施以及学生发展开展有效评估;第二,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考虑。学校可以对图书馆、网络教室、实践基地等进行充分利用,对可供学校使用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以显著提升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科学性以及实效性。此外,学校需要以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利用多元化措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从而增强学校课程的个性化;第三,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在实际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实施目标与意义进行明确了解,并使其认识到师生良好交流、创造性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学校需要提供科学、有效的组织、制度保障,从而使课程实施更好的适应当地发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第四,落实课程实施的有效监管。对课程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为了促使国家课程目标的确切落实,学校管理者需要给予课程实施适当监管。只是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不需要过分强调刚性管理,而是尽可能提升管理的灵活性,以帮助教师对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2.教师对课程的有效开发 教师是直接落实课程的主体,其对课程的有效开发是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途径。因为教师自身生活环境、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教师对课程进行实践的效果也就不同。而通过对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有效引导,显著提升教师对课程进行有效开发的自主性,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落实国家课程。依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课程所制定的框架内开展校本化创造,以促进课程的顺利开展。为了提升国家课程的适应能力,按照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国家课程的灵活、有效处理。例如:在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身实践进行有效学习,以获得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不懂得应该怎样对此课程进行落实。所以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就需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校本化改造,以学生自身兴趣为依据,与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并重视对学校、社区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这样教师不仅可以遵照国家课程要求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还能够依据学校自身情况充分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作为对课程进行有效落实的主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情况能够为学校对课程的决策与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以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确切落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四、结束语 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国家课程更好的适应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条件,满足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使国家课程自身所具备的目的与价值得到有效实现。同时,因为学校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有效落实的重要场所,所以实际教育教学中蕴含的创新因素能够快速的融进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而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对自身资源优势的充分挖掘,对自身发展特色的有效展现。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与教师需要重视對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确切落实,以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良好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生动实践[J].阮畅畅.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25):43-44. [3]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选择”研究[J].余芳.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5):35-37. [3]学校特色资源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个案实践[J].王建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9):13-14. [4]让国家课程更接地气——“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思考[J].钟维斌.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08):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