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音乐如何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研究 |
范文 | 李顺吉 摘要:在国家的教育制度逐步改革、完善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不再属于应试教育体制之下的专科课程,而是一种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乐感培养和鉴赏能力等有着直接的影响,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应该坚持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本文重点分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以及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乐感;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90 目前,在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下,音乐课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不再属于可有可无的学科,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乐感主要是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鉴赏能力则是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能力,这是高中音乐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目标,因此需要音乐教师积极地关注并落实相关的行动[1]。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 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学生对音乐美感的评价。音乐审美能力与天赋有很大的关系,天生乐感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听到轻快的音乐时,就会自觉地随着节奏打着拍子,这就是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感知体现。因此,在高中的音乐鉴赏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鉴赏课,去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对音乐不同的审美自觉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相关的乐理知识,还能逐渐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开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精神世界。而音乐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对音乐感知的结果,可以评价出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聆听音乐去获得感知的經验,并借助自身的判断来评价音乐的美感[1]。因此,可以说,对于音乐的判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进一步去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逐渐得到强化。另外,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面对着升学的压力,而适当舒缓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精神上的紧张,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可以纾解身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音乐审美的境界,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去体会音乐美的内涵和节奏,使学生在美妙的音律环境下,能够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促使学生更加正确地解读音乐作品,从感官的认知逐渐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音乐鉴赏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 音乐教师讲解音乐知识时,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与尝试,探索出优质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在研究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对乐理知识及音乐故事背景的认知,因为这两个部分对于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真正体会音乐所具有的魅力非常重要。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还有某种思想与情感。在音乐课堂上,情感的共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与利用这一点。讲解音乐知识时,要注重传达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注重利用音乐的共鸣性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与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讲解《卡农》这首经典曲目时,因为这首曲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欣赏和感悟这首曲目,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能够对这首曲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教媒体已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电教媒体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尤其对于音乐这种需要借助直观感受来进行感悟与体验的学科来说,作用更大。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很强,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很自然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与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现代电教媒体使用得十分广泛。教师应该认识到,电教媒体的使用能够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为保证电教媒体教学方式使用的合理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电教媒体教学时间不能过长。因为电教媒体教学方式终究是辅助性教学方式,不宜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第二,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要紧密贴合。因为电教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和感悟音乐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所以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紧密贴合,能够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要恰当。电教媒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的时候运用电教媒体。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或课中学生有些精神涣散的时候使用电教媒体。 (三)利用肢体语言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众所周知,肢体语言是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音乐知识及其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比如,在合唱表演中,指挥者就是通过肢体语言的一种——手势来对团员的演唱进行指挥,从而使整个团的表演更具和谐美感。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所教授的音乐作品的美感。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体会感悟到教师的肢体语言的具体内涵,进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坚持借助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一起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述,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确保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 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乐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需要教师积极落实相应的教学举措。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中教学体系逐渐开始重视音乐的教学地位,不再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目,主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认识,强化自己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一切事物。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对科学的参考意见,使其在后续的音乐教学中积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乐感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琴.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J].戏剧之家,2020(36):131-132. [2]冯雪寒.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62-63. [3]马俊燕.走向深度学习的音乐课堂——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9(08):25-29. [4]曹川,巩颖淑.我国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研究现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05):49-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