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梁方元 摘要: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特殊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重视。很多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以智障学生作为招生的主要群体,这一群体多数来源于条件落后的农村。针对农村智障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可谓十分关键,有利于增强智障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正常的成长,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真正达到了特殊教育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智障生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实施对策,有效提升了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农村;智障生;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策略?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2-352 前言 长期以来,针对息烽县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其招收的智障生以那些农村的学生为主,缺乏良好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一些学生直接引用自来水、饭前没有及時洗手、偷食很多垃圾食品等,严重威胁到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学校当中的教师缺少教育智障生的教学经验,虽然为学生讲解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益处,不过效果却非常不佳。所以,为了规避学生出现疾病的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饮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免疫力,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为此,系统思考和分析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实施对策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施价值。 一、农村智障生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智障生家庭环境方面的导致因素 由于息烽县特殊教育学校当中的学生以农村地区为主,对比城市而言,农村地区额的生存环境普遍很差,智障生父母的文化学历也不高,主要采取的为放养的教育方式,由此造成大部分智障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形成了诸多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而孩子的父母自身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意识,对于孩子出现的错误卫生行为习惯没有科学加以纠正,进而导致智障学生产生了很多的不良卫生行为习惯[1]。 (二)大部分智障生正式上学之前缺少科学的教育 通常情况下,学生正式进入小学之前,首先需要接受学前教育。而在学前教育当中,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谓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很多的智障生由于家庭、自身智力的问题,没有在正式上学之前进行科学的教育,由此为智障学生养成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埋下了隐患,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智障生自身智力很低的导致因素 对于智障学来说,尽管身体的高度会日益变高,不过智力却停滞不前,依然仅为几周岁儿童的水平。正是因为智障生自身的智力很低,无法正确判断是非对错,在一些行为方面也不具备良好的辨识能力,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对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予以了严重的忽视,导致其逐渐形成不良的卫生行为习惯[2]。 二、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实施对策 (一)加大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 对于任何的一个孩子而言,父母均为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帮助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学校应该加大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实现学校与家长的有效配合,及时发现并纠正智障生不良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具体而言:第一,教师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详细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指出智障生身上不良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3]。第二,教师还可以借助在课后开展家访活动与电话访问等方式,通过科学编制调查问卷的方法,使得各位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孩子产生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原因,同时组织以饮食卫生和健康作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也使更多的智障生家长对有关饮食卫生等相关的知识加以系统掌握,从而有利于学校与家长之间彼此的系统沟通,提高针对彼此的信任感。基于学校与家庭有效合作下,可以达到帮助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注重对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与推广 在息烽县特殊教育学校当中有很多的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问题。为了科学加以解决,学校应该注重对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与推广,以便达到对学生良好的引导和教育效果。具体来说:第一,学校可以组织关于饮食健康和卫生方面内容的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们在升国旗的时候能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然后由教师进行高度总结。第二,开展以饮食卫生和健康作为主题内容的班会活动,并完成以此为内容的黑板报,对学生实施教育。第三,教师可以组织智障生参与到儿歌朗诵的活动当中,使智障生们意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不再予以忽视,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改变从前错误的思想认识[4]。第四,学校通过设计与编制关于饮食卫生的宣传图画的方式,将其粘贴到各个班级当中的公示栏、较为明显的地方,从而完成宣传教育的任务。第五,合理借助LED的形式,对良好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加以宣传和推广,在潜移默化当中对智障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注重对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与推广可谓至关重要。 (三)做好课堂教学中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渗透教育工作 为了使得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行为习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适时渗透饮食健康和卫生行为习惯的教育,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与分析,让更多的智障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有关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方面的知识,明确实施的意义。我任培智七年级的生活语文课,在上到《孔融让梨》这一课时,我结合文中写到“妈妈洗好了梨放在桌子上”,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了“水果为什么要洗干净才能吃”,引导学生讨论“水果不洗干净食用可能会怎么样”。此外,教师应该大量阅读有关的图书,并借助互联网、图书馆以及报纸等渠道,深入掌握智障生内心的想法及具体情况,确保教育的针对性[5]。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智障学生,依次对其构建相应的信息档案,制定出个别教育工作方案,设计科学的训练教育策略,完成对智障生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任务。另一方面,加大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力度,参考各个学期的具体情况,把这部分教育内容与语文课程相融合,帮助更多的智障学生有效改正错误的饮食卫生习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借助课后的时间,积极实施对智障生饮食卫生行为的监管工作,及时进行准确记录,进一步健全智障学生的档案信息,帮助智障学生改掉饭前便后不洗手、随意捡不干净的东西食用的坏毛病。 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不难看出,系统分析与思考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实施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智障生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农村智障生养成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实施对策:加大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注重对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与推广、做好课堂教学中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渗透教育工作。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得到有关息烽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获取相应的借鉴和帮助,以便增强农村智障生良好饮食卫生行为习惯的实际养成效果,进而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穆娜娴.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J].考试周刊,2017,115(147):1050-1052. [2]陈璇.试论智障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J].神州,2018,169(122):1980-1985. [3]蒋爱芳.智障学生不良卫生行为矫治的个案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8,137(141):1444-1446. [4]董朋杰.浅谈对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9(122):1210-1211. [5]房俞.浅谈智障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8,199(109):1020-10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