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
范文 | 覃秀丽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语文虽然都是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但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说,一线教师,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教师和初一教师,必须认清中小学语文教学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好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真正为学生的小升初工作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009 引言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小学语文原本成绩优异,为什么到了初中以后,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往往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两个学段知识体系梯度加大、两个学段考试题型结构差异和中小学教师教学方式不同有关。面对这样的变化,学生没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语文成绩出现滑坡的现象。 1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主观意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教师,特别是高年级的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只要负责做好小学阶段的相关教学就可以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改变,指导学生适应新形势的力度不够。许多学校正在推行的改革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的就是想让初中老师把原先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统筹进初中整体教学当中。 1.2学生因素 学习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生自身,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习惯等都会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产生影响。学生刚进入到初中都会受到学科增多和学习内容变深的压力,会使得一些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很多学生由于无法适应初中学习而出现滑坡。 2语文教学衔接解决策略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因此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种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单纯依靠学校语文课堂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到学习习惯,我们一贯倡导的“温故知新”、“藏息相辅”这些习惯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但语文的学习只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除了要坚持这些常规习惯外,还要多进行阅读和积累。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阅读和积累对于语文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凡是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的人,他们无不是博览群书的人,同时这些人也十分擅长积累。可以说“无阅读无语文,不积累不语文”,因此小升初的学生,要想把握好这个关键期,一定要养成阅读和积累的好习惯。当然,好的习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学生都应该主动探索适应自身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2.2明确阅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效自学 根据新课程标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章承载着对应的教学价值,编者在其中融入自己对文本价值的认知及对教学元素的筛选。由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那么教师就应把握编者意图,确定文章的教学价值,据此明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读时间,加强对六年级学生自学的引导,有效提高其自读能力。如:针对文章《穷人》,其核心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理解文本,感受美好的真情,让爱在内心扎根。即学生要读懂课文,以体会其美好情感为基础,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抒发美好情感的。与此同时,为明确精准的阅读教学内容,教师还要研读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部分,选择相关信息生成阅读教学内容。《穷人》的课后练习主要有: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找到文中描写环境与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部分,有感情地读,讲一讲从中看出桑娜、渔夫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本内容想象并续写、交流。根据这些分析,教师可以先明确核心价值问题:为什么全文没有一个穷字却以穷人为题?接着确定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读。第一,掌握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并抄写描写环境的语句;第二,通读全文,知道课文描述了什么事;第三,默读课文,理解其内容,找到重点语句,体会桑娜、渔夫的高尚的品质;第四,把握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品质;第五,把握对话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第六,把握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第七,合理想象,续写。 结语 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的衔接意识,增强教师的衔接能力,是我们在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时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毕竟教师在整个的学科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改革背景下,让初中部接管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工作,初中教师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自然了如指掌,这可以弥补过去小学高年级教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秦惠芬.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探索[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625—1630. [2]张瑞.语文衔接性教学的要素及策略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