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
范文 | 朱勤丰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通过调查分析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认可度,重点阐述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点,旨在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继而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巨大“蓄电池”作用。 [关 键 词] 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220-02 当前,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国家正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高职会计教学应及时转变观念,创造条件,积极进行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实践探索,以全面提高会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内涵式会计人才。 一、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相关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较大,会计专业成为学生较为喜欢的热门专业,学校招生形势也比较乐观。但是,会计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企业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比较灵活的专业技巧,缺乏实际经验是学生毕业后遇到的最大障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大多数企业都需要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不能马上顶岗工作。而且,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较长,还需要师傅带,短期内不能给企业创造任何价值,甚至还给企业正常的工作添不少麻烦。因此,要使学生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必须注重学生培养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巧,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成功的高职会计教育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现成的人才,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二、会计职业能力的社会认可度评价 为了了解和掌握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部门负责人)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和在职会计人员的评价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岗位和会计毕业生素质总体评价 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会计岗位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非常重要。会计岗位与其他普通管理岗位在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是不一致的,需要会计人员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工作后要能直接“顶岗”。因此,高职会计教育首先应该夯实学生的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职业基础。但是,企业的用人目标一直很高,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一毕业就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现实是残酷的,现实与企业目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不相协调。企业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尽可能缩小这种距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输送合格、适用的会计人才。 (二)会计人员专业技能需求及满意度评价 会计人员只需要按照财经制度、法规踏踏实实地、机械地进行算账、记账、报账等,这样的观念早已成为历史,时代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形势下,伴随着快速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会计工作赖以生存的财务环境也因之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赋予了会计工作更多、更深的时代内容。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当今,会计人员将面临很多从未碰到过、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没有教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及时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这个时候,会计人员具有牢固的专业功底、敏锐的专业敏感性、娴熟的专业技能、高超的专业素养等显得非常重要,成功的关键可能就在一瞬间,需要会计人员创造性地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刚从高职院校毕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甚至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若干年的老会计,普遍缺乏一种持續学习的能力,对持续变化的财务环境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企业管理层普遍反映会计人员基本技能、基本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创新性工作欠缺,有些员工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工作效率低下。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点 从众多调查案例中发现,企业管理者都要求普通会计人员专注于本职工作,这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形象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而言,这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问题,应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培养自身的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格修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外,主要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有意识地提升职业能力。 (一)工作过程讲究效率 一方面,会计工作要有条理,目的明确。如果会计工作无序,没有条理,那么肯定浪费工作时间,而且效率低下。工作的有序性,体现在对时间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把握全局,很好地掂量不同工作的重要性,而不至于被整天繁杂的会计工作所拖累。同时,会计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范围,才能摆脱工作上互相扯皮和打乱仗的现象。此外,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在每个时段(包括短期的和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及其进度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必须合理组织会计工作,化繁为简。在会计实务中,工作头绪多,复杂程度不一,会计人员要善于选择和区分各项工作,可以考虑从工作的紧迫性、工作的价值高低、工作的排他性等角度,优先选择完成时间紧迫、价值大、本身也必须由自己完成的工作,这样办事效率就会提高。否则,会计人员只能深陷其中,工作忙乱被动,效率低。会计人员可以自问自答三个“可否”的方式化繁为简,提高工作效率,即可否取消这项工作?可否把这项工作与其他工作一起开展?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 (二)业务处理展现灵活 会计人员在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各种原因,会计人员对经办人员的业务婉言拒付,但是经办人员非常不理解,觉得你是故意为难他,“这是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报销呢?这么不灵活,这么死板呀”。有时候,会计人员甚至还会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不理解和质疑,“给你发了工资怎么还这不行、那不行的呢”?众所周知,会计人员的工作始终要求以各项会计法律法规作为准绳和基本要求,要受到国家、行业及单位内部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行为约束,这是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必须守住底线,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处理经济业务,为企业单位把关,当家理财。这当然非常重要,也是必须的。但是,对同一会计事项,可供选择的业务处理方法往往有多种,业务处理中还有很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由于职业判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所做出的会计处理差异往往也比较大。有些会计事项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是可以与经办人员或者外部单位、国家相关政策机构等做进一步的咨询、沟通、商榷、探讨的。会计的很多政策法规也不是很死板的条文,只要在合法、合理、合规地处理经济业务的前提下,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这些业务其实都是可以说得通,也是允许处理的。会计人员不应该浮在面上,而应该潜下心去处理好每一笔业务。 (三)专业功底夯筑扎实 会计基础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会计人员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没有对会计基础工作踏实勤勉、日积月累的实践与沉淀,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说完成就能完成、说做好就能做好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基本职业技能是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首要要求,更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作为企業会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扎实的会计专业功底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等外部财务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已经凸显出严重的缺陷与不足。会计人员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适应新的业务环境,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完善原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及时加强与前端业务部门和后端监督检查机关的沟通,这些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当然,这里扎实的专业功底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既包括了会计专业本身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内容,还包含了与会计人员业务处理所需要的、相关的其他专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会计人员自身成为一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的、全面的知识统一体。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更是做好财务集约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展现出灵活性的一面,因为“心中有货”。 (四)动手能力体现优势 会计是一个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职业。特别是对一线普通会计人员来讲,更是强调其动手操作能力。正因为此,在市场化用人机制下,企业选择的是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他们对会计岗位的用人态度是“实用、务实、上手”。当前,企业已经慢慢形成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求职遭遇用人单位经验重于学历的苛求,必须面对严峻考验做出应对,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求生存, 谋发展。当然,这种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仅仅体现在基础会计实务的基本操作这一领域中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包括全面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能力、对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等。这一点也是与扎实的专业功底的要求相辅相成的。从高职教育教学的内容而言,培养的学生必须充分彰显其动手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这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素质教育,毕业生才适合市场的需求。 综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是企业未来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高职院校在明确内涵式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考虑如何结合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体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推广“做中学”的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探索“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策划课程和教材开发,共同协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无缝对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能突出、素质良好的会计专业后备人才,全面提升未来会计从业队伍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黄骥.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0). [2]崔丽霞.联系职业发展 改革会计课程[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3(3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