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谢更兴 [摘 要] 目前,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均在实施人才引进、强校的战略,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但在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无效引进”等问题。就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意义、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科学性、高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高层次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216-02 以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政策为基础,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均结合自身教育、发展情况掀起了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人才引进项目,尤其是沿海一带的高等职业学校,为了全面提升自身综合教育水平及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均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也走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前面。但是,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进而导致个别高职院校出现了人才“无效引进”等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系统阐述。 一、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意义 (一)人才流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行业、新产业也在不断涌现,并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各类专业性人才也在不断向新兴行业、新兴产业、新兴领域流动,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生產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过度的人才竞争也会导致人才的流动[1]。另外,对于某些单位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健康地、有序地发展,也需要人才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才效益。因此,人才流动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高层次人才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动能 随着我国对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其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2]。人才则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高职院校欲在竞争中谋求自身持续、健康地发展,则必然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而高层次人才恰恰又是“创新”的基础元素,故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不断进行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断为自身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创新人才”才能真正增强自身创新、发展的新动能[3]。 二、高职院校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缺乏科学性的规划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均在结合自身发展及教育教学需要而进行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但对引进何种类型的高层次人才却存在观念模糊、人才定位不合理、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的问题。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诸多差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就是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该人才培养目标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时,无需将主要精力放在高学历、高职称方面,而是要强调引进的人才真正具有理论基础与操作技能,并在自身专业优势与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拟定科学、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进而真正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4]。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已将高职院校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校内空缺岗位、优势专业进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而忽视了对新兴专业、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专任教师的引进。这样一来,既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导致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无法满足社会对紧缺专业人才、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多采用试讲或结构化面试等考核形式,这样无法客观、准确地了解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无效引进”的现象,这样既白白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学校的财务负担,却未达到预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效果。 (三)高层次才人引进缺乏后续的有效考核 一些高职院校过于侧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忽视了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后续考核与管理,进而导致很多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后,因学校缺乏对其教育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职业综合素养等的科学化、合理化考核而导致一部分高层次人才进学校后,出现了缺乏创新精神、教育教学能力不符合职业教育等,甚至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问题,这样既不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优势,也无法达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预期效果,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自身需要 高职院校欲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提高竞争力、促进学校未来的发展,就要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目标,进而才能提高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5]。因此,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必须打破高学历、高学术水平、高职称的传统人才引进观念,应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重点放在自身办学优势、专业优势方面,还要重点引进新兴行业、新兴专业以及各领域、各行业的领军人才与技能“大师”,以此来满足高职院校特色办学、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也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专业教师岗位缺口以及教育教学创新人才的需要,采取长期、短期高层次人才引进并行的人才引进策略。另外,针对紧缺的、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高职院校既可以在国内引进,也可以通过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一些海外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到高职院校工作,为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法 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过程中,既要侧重前期人才引进的各个环节,还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考核,并委托相关部门或机构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资格、学历、专业技能等的审查与考核,主要以笔试、技能操作、教学实践为主来进行。面试考核,应涵盖面试、说课、专业答辩以及试讲等环节;而笔试则主要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念知识为主。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时按相关的人才引进程序、招聘工作的考核等进行客观、合理的人才综合能力评估,如人才的实际能力、未来发展潜质、是否具备“双师型”专业教师的能力等,最大限度地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质量[6]。另外,高职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引进形式,通过不断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来加大人才选拔、引进的范围,如通过人才招聘会、高端人才引进的宣传等,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来扩大高层次人才引进范围。高职院校也可以采取客座教授、专兼结合、项目合作、短期聘用等人才引进模式作为人才引进、选拔的渠道。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与管理机制 首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应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达到吸引高层次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如积极改善、提高引进人才的教学、科研环境,为其营造一个公正、宽松、公平、透明的教学与科研环境,既要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要鼓励他们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的科研创新,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另外,也要保障引进人才的个人生活环境,如薪酬待遇、户口调动、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以全面去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专心地投入高职教育教学与科学创新之中,真正发挥出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的作用[7]。 其次,健全引进人才的考核与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之后,既要为其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要完善、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考核与管理体系。高职院校既要根据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制定出相对应的考核与管理办法,又要与普通教师有所区别。如明确高层次人才所应承担的教学与科研任務,并对其加以量化考核,使之能够在相关考核与管理体系下,不断完善自身的德、能、勤、绩、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考核优秀的人才既要给予相关的物质奖励,也要予以相关的精神奖励;而对于考核未达标者,则应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或予以解聘等[8]。高职院校对高层次人才既要做到赏罚分明,也要通过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高层次人才之间的良性竞争,才能够更有效地鞭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创新、科学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引才”利益最优化。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既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引才”之路,也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发展方向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引才”规划,还要不断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科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端人才。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完善、健全高层次人才的考核与管理体系,在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引才”理念下,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解决其子女教育、住房、户口等问题,进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成功“引才”、成功“留才”的目的,为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金英,李先武.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以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7(4). [2]郭士焱.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后续管理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3]邹豫荣.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的实践与思考: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0). [4]朱拾遗,陈舒.筹建期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为例[J].时代文学,2015(7). [5]尤佳.公办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6]韩远丁.福建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6. [7]陈瑜.浅析高职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10). [8]罗将道,陆菊.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引进体系构建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校论坛,201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