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范文 | 谢中杰 闫凤娟 吴灵琴 [摘 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模块化课程、项目工作室制、课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能力素质、融通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的意义。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模式;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218-02 本文以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关于高职学院包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及其管理的研究”为支撑,在认真分析原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片面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忽视与企业需要的结合,没有把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作为培养重点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突出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共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最终形成“注重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工作室制实践教学基地+课赛融通创新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发展变化相关联的问题 主要解决方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对独立,又可以适时调整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了解专业对应行业的岗位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课程和确定课程标准,设计各模块化课程,形成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养的培养体系。 模块化课程是将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对应职业岗位要求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作为一个模块,每个模块学生学习完都能相应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可以随着企业、行业发展适时更换教学模块,所有模块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最后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二)建立课程体系动态的调整机制 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主要是面向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包装表面装潢设计、包装策划与营销等核心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构建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图文信息处理模块课程、数字化生产流程模块课程,形成职业素质模块课程;以专业核心技能与前沿技术为主线,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将职业岗位要求分解,设计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构建包装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顶岗实习模块,形成培养专业技能模块课程。 二、解决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训练的问题 主要解决方法:形成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四位一体”工作室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课赛融通创新机制,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专业工作室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建有江西省数字印刷产业化孵化中心(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入库项目)、材料检测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后加工实训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赛融通教学模式。为课程融通搭建的实践教学基地能为学生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开展实践性、创造性活动提供空间与平台。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教学做赛”为主。“教”是让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学”是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夯实理论知识,拓展实践能力;“做”是让学生在这个场所完成各个项目;“赛”是鼓励工作室中的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技能竞赛,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本专业“教学做赛”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立足学院实际,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与工作过程相对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和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培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先后与北京凤凰常青树数码科技公司、福州捷之印图文印刷有限公司、大通(泉州)图文数字印刷有限公司、杭州印捷数码快印有限公司等3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开展讲座、改革学校原有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创造条件,把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之中,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了良好平台。 三、解决专业内涵建设问题 主要解决方法:确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课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生教师齐上阵,比完教师比学生 技能大赛表面上是在“赛学生”,实质上是在“赛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赛的成败。对于职校的教师来说,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如何发挥职业学校的特点,培养出技能素质高,在技能大赛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学生,这就对我们职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学院秉着“与时俱进、从小处做起”的原则,首先做好每周的教研活动,打牢教学基础,然后参加系部教学互助活动,新老教师互相沟通,积极探讨,同时学院会组织每年一度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各专业教师互相观摩、互相点评、共同成长。学院还会从这些比赛中推优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学成果比赛。 (二)比赛项目分层次、多样化 1.实现“重在考查”的课程教学竞赛 我们从基础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课程竞赛方案,以赛带考。竞赛形式采取分组竞赛和个人竞赛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2.实现“重在展示”的校级技能竞赛 每年学校都组织一些校级的技能竞赛,作为教学成果的展示。通常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競赛项目,在课堂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 3.实现“重在提高”的省级、国家级或行业级集训竞赛 在校级竞赛涌现的优秀选手中,按照学生意愿组建集训队,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或行业内大赛。通过集训模式,加强学生竞争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模范骨干,可以配合教师教学,并带动学生共同进步。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订教学计划 比赛使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要与企业无缝对接。学院可以从开设订单班开始,逐步深化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制订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为学院锻造优秀竞赛良才的同时,让广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适应各种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耀,陈诚,李毅.高职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读书文摘,2017(14). [2]于友林.模块化课程改革探析[J].职业,2008(12). [3]张明昕.普通高校模块化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大学教育,201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