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高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思路 |
范文 | 张红梅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从学生现状、班级管理模式及学校的形势发展来看,急需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级,民主参与班级学习、生活过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班主任,结合带班的切身体会,希望通过创新的班级管理方法结合职场管理经验,让学生自治管理班级,探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以期给同行以启发和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224-02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們所面对的高职学生生源呈现多元化特点,在文化基础和行为习惯方面需加强自学和自控能力,他们有的自我意识较强而公共意识较弱;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尊心又比较强,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崇尚个性发展,但缺乏发展的眼光,思想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以致奋斗目标不明确,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我们应该因人施教,学生民主自治管理班级,在管理方法上可以采用“三为循环法”分阶段逐步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并通过PDCA循环进行全面质量管控,让学生学会自治管理班级,民主参与班级学习、生活过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班主任的职能仅是指导学生、检查及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带领大家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一、班级管理的方法 班级管理的方法,可以选择“三为循环法”,即分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循环管理班级,提升管理能力的方法。它的理念是受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发,结合学校的实际,分解出班级管理的“有为”“无为”“无不为”三个阶段。“有为”即班主任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辅导、检查、评价;“无为”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无不为”即班主任在管理上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策略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只有不断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班级的管理才可能做到更科学、更规范,班级管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科学、合理、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继而通过班风建设、学习纪律、班级活动三个维度管理班级。 (一)设立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 教师可参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路,建立班级组织架构,班级组织架构的基本模式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几种情形,本文所建议的模式为直线职能型结构,即在班主任的领导下,把班级管理者分为两类:班委会、团支部,然后各自再区分出不同的职能管理者,如班委会下设班长;班长下设各位职能管理者,如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学习委员分管各科课代表等。团支部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分为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非团员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按照班级管理的既定目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使班主任的指导和监督降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班级自治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个体学生的特长,有针对性地设立多样化岗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充分挖掘、展现每一位班级成员的潜能。 (二)组建班委至关重要,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对班级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班主任需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正向引导。一个好的班干部队伍,会促使班级管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班干部作为班级的核心,就像标杆一样,有着引领其他同学的作用。班级管理好不好,首先看这个班的班干部队伍建设得好不好。各级班委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桥梁,我所带的班级,通过“学生自荐+学生推荐”的方式,选贤任能,合理配置,分别选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班干部人选,事实证明,这种选聘方式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样选出的人选,往往对班级管理有很高的热情,首选自荐做班干部的学生管理班级,因为其自信或想锻炼自己,他就要给自己施加压力并付诸行动,带领大家一起管理班级;其次是学生推荐选举,通过推荐选举出来的班干部,一般都是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并且具有较好的同学关系,获得了同学们的一定认可,具备管理班级的群众基础和组织管理能力,对班主任授予的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具有较好的胜任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结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特点,班主任和班干部一起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同时,让全班学生学习,并充分了解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达到人人遵守、人人参与的目的。班级管理工作要结合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班级管理有章可循。具体内容包括: 1.班委队伍建设制度。有意向成为班委成员的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职位撰写自荐书,经过竞聘演讲和班级成员投票选举产生。各个班委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相互之间又密切配合,让这些班委成为带动其他学生的动力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了更好地让班级成员对班委的工作进行监督,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班委工作满意度调查,班级成员分别从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榜样作用等方面给予班委成员客观的评分。根据综合的评分结果,班主任与其认真沟通,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进,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只要不是个人提出辞职,尽量不调换班委。 2.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班级管理中最基础、最日常的任务包括班级学习、班级纪律、宿舍卫生、班级活动、奖惩等方面的内容,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做到量化和细化。 在班级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对各岗位日常事项进行准确和科学的授权,这样才能明晰职权,提高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了,他们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喜欢太多束缚与管理,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可适当赋予班委一部分管理权力。同时班主任保持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并对班级重要事项和例外事项进行必要的参与,从而保持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影响力,并及时纠正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偏差,维持班级良好的秩序。 三、多维度、渠道管理措施 (一)“三为循环法”的分阶段管理 “三为循环法”的分阶段管理班级方法在不同时期应采用不同的措施。班主任应该淡化控制意识,增强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服务的意识。现以三个学年为管理实施期,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入“有为”阶段。班主任要狠抓班级日常管理,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辅导、督查、评价,包括但不限于组建班委,宣讲校系及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班风、端正的学习态度及指导学生筹划各项活动等。在执行“三为循环法”第一个“有为”阶段管理班级的同时,班主任需运用PDCA循环(戴明环)对班级事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每项工作都要经过计划、设计、检查、改进,项目结束后认真做好总结,对于成功的经验标准化、适当推广;对于失败的教训加以反省;对于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第二学年,班主任可以抓大放小,进入“无为阶段”。班委在管理能力上逐渐成熟,班级较稳定,班主任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班级各项事务逐步走上正轨,对学生多指点、鼓励,少指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教导学生学会运用PDCA循环进行班级质量管理检查、评价,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班级的同时,学会管理技能。 第三学年,班主任在管理上可以完全放手,进入“无不为”管理阶段,由学生自治管理班级,民主参与班级学习、生活过程,有问题向班主任汇报,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一管理阶段需要超越的是不满足于班级常规的日常秩序維持管理,民主、自我、主动性地参与班级管理,每位学生都有自愿参与班级管理的意向,等走到社会上可以快速适应社会。 (二)班级精神文明建设 1.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使学生处于无形的约束之中,通过班风建设可以集聚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班风建设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价值观;(2)学习气氛;(3)纪律;(4)班级人际关系。其中,班风的核心是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生活历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把握人生成长的方向。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智商和情商都要发展,因为学生很快要步入社会,现在除了要具有智商,还要锻炼自己的情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2.学风和纪律的建设。优良的班级学风,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班级的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班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态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周主题班会活动,举办学风建设宣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风对个人和班集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把主动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形成优良的班级学风。其次,转变学习方式、方法,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树立长、短期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毕业季时不落下一个人。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严格的班级纪律是其必要的保障。在课堂上、自习课期间,负责纪律的班委要注意班级的课堂纪律,提醒同学遵守校纪校规,不玩手机、不睡觉、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班主任在“无为”和“无不为”阶段不应管理得过严过细,可以让学生管理者通过相互提醒促进每位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大学阶段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积极参加校系及班级的各项活动拓宽视野,包括从学科学习拓展到文化生活空间,从个人生活拓展到群体生活、社会生活。从长远看,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锻炼机会,包括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组织或管理能力等。我们需要创造性地执行校系部的整体部署,在执行过程中关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活动,根据自主的班级发展计划,进行班级活动的策划,通过每周开展主题活动,如“优秀宿舍评比”“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进社区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和主持活动的能力。 四、结束语 技术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应运而生,这些管理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路同样也要紧跟其理念。班级管理方法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不仅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其管理才能,为其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本文希望在现有的班级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实践,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班级管理新思路。 参考文献: 石海红.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卷宗,2017(24):8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