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探讨 |
范文 | 王梅娟 【摘 要】淮海戏是苏北地方戏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间传统戏剧,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淮海戏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淮海戏的保护传承迫在眉睫。本文从淮海戏的文化价值及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淮海戏的传承保护策略。 【关键词】淮海戏;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041-01 淮海戏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等部分县市区,至今已有200余载的历史。淮海戏总体风格兼具北方剧种的粗犷豪放与南方剧种的婉约温柔。淮海戏在苏北民间流行广泛,拉魂腔是农村艺人自编的庆祝丰收祈求好运的戏剧,形象地反映了其唱腔的特点,淮海戏已成为国家非遗保护项目,对其保护传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淮海戏的艺术简介 地方小戏中往往蕴藏丰富的宝贵文化资源,苏北地区在上古时代已有先民在此定居生活,留下了大量的细石器时代遗址,环海地区人杰地灵,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明时期一些江湖艺人卖艺为生,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清乾隆年间在连云港一带出现了淮海戏雏形,清光绪年检小戏班在沭东灌西盛行,淮海戏发源于清代海州一带的拉魂腔,约于清乾隆年淮海地区出现了民间演唱换取食物的表演形式,清道光年间,开始分角色演出小型的村子戏及三小戏。20世纪40年代,淮海戏演员自编抗日题材现代小戏,淮海小戏在淮海战役中为鼓动我军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戏演出被誉为淮海小戏,此时期的唱腔曲调成为淮海戏的基本唱腔。 淮海戏与柳琴戏同源于拉魂腔,早期淮海戏并无曲谱,以传统师徒言传身教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维礼记录部分曲谱,1954年,淮阴专区文教处阮立林开始整理淮海戏。至1972年,共整理女腔29曲,男腔17曲,乐器曲牌29曲[1]。 1949年解放前泗阳县小戏班子盛行,艺人们不断改革唱腔,一些剧目经长期磨炼富有特色。逐渐形成了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行当。新中国成立后,淮海戏吸收其他剧种,将戏剧搬上舞台演出,淮海戏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二、淮海戏发展现状 2004年以来,当地政府认识到地方剧中对研究发展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着力抢救保护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淮海戏。但当前淮海戏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丰富的民间传统习俗是淮海戏产生的土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城市化建设加快,民间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忘。淮海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淮海戏发展面临困境,演艺人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年轻人对淮海戏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淮海戏发展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新型媒体迅速发展,使淮海戏的娱乐功能受到严重冲击,淮海戏未很好地利用新技术创新戏剧艺术形式,无法与现代艺术进行竞争。目前建制生存的县级淮海剧团不足3个,演出范围逐渐缩小到淮安,连云港等部分县区。 淮海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优美的唱腔与独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淮海戏在彰显地方音乐特色,继承传统民俗民风等方面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对淮海戏的传承保护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淮海戏是人民的戏曲形式,做好淮海戏的保护工作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落实。 三、淮海戏的传承保护策略 人们习惯于将对苏北淮海戏的搜集整理作为保护工作,但保护工作只能让人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苏北淮海戏需要活态的保护,才能使其持续发展。对苏北淮海戏的保护传承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引导淮海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广大的农民群众希望生活如城市,新农村建设使古老集镇逐渐消失,新农村建设中居住区建设几乎全部移民,农村人口锐减使淮海戏失去了演艺市场,因此,保护传承淮海戏必须由政府承担淮海戏的保护职责,拓展淮海戏的创新路径,扩大淮海戏的影响力[2]。 其次要增加淮海戏的传承人,各县区积极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淮海戏的保护工作,重要的是对淮海戏演员的保护,淮海戏是靠人才实现传播,缺乏演员的传播无以有效地长久地保护苏北淮海戏。 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得淮海戏的生存环境逐渐缩小,要对现有民间淮海戏演员进行普查,肯定代表性传承人,才能使淮海戏民间传统文化相继传承,淮海戏民间艺人生活在农村,演出内容形式贴近农村现实生活,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支持。但因很多原因未进入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对淮海戏传承人进行普查登记,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 中小学参与保护传承可使淮海戏保护传承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学校的参与使淮海戏传承更加快捷与广泛,提倡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可通过开设淮海戏兴趣班,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讲授淮海戏的文化,展示淮海戏的魅力。吸引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淮海戏的学习,使淮海戏保护传承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淮海戲的继承发展要符合其发展的自身规律,人民群众是无形的文化遗产创造者,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淮海戏的传承应尊重历史,不断创新戏剧的艺术形式,使之更符合现代艺术审美要求,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好评,促进淮海戏的可持续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运杰.试论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5(12):184. [2]王晓康.浅谈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4(10):16-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