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培育积极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范文 | 马彦昌 积极班级文化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班主任有意识地引领下,由全班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建设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这种独特班级文化的特征是健康、文明、和谐、向上,富于正能量。它具有激励、发掘学生潜能,鼓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积极班级文化的渊源 积极班级文化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上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一股新的思潮叫“积极心理学”,它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或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它的提出者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他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在学习和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提升。 积极班级文化基于上述理论,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积极引领,启发和引导学生内驱力和内在潜力,从而在班级形成的积极进取、向善向上的班级文化,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班级生态。积极的班级文化,会不断产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内部潜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生活在积极班级文化熏陶中的学生,更似“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二、积极班级文化的构成与特征 1.积极班级文化围绕“积极”,由积极环境文化、积极制度文化、积极精神文化和积极活动文化等构成,其灵魂是积极的班级精神,其核心是合作的集体态度 (1)积极的环境文化,为学生发展营造阳光向上的生长空间 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显性标志和物化显现。积极的班级环境文化,要求干净、整洁、优美、明亮。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周边环境状态及变化会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干净整洁的环境能够使人感到舒服,从而能够专心投入学习,思维更加敏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明亮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心境敞亮开阔,拥有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优美的环境能够使学生愉悦感增强,有更多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并有助于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积极的环境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学习的动力,并有利于形成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2)积极的制度文化,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的班级制度是建设良好班风的重要保证,包括考勤制度、纪律制度、工作总结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是规范班级良好秩序和学习环境的前提,是“依法治班”的基础;另一方面,制订制度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也是学生教育的过程。如制订制度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那么使制订和执行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也将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 (3)积极的精神文化,为全班学生树立理想的灯塔 班级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级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等,表现为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对班级集体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主要是理想、荣誉、责任等。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员,全班学生遵守制度、刻苦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努力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和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积极向上是班级精神文化的灵魂,团结合作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 (4)积极的活动文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展示才能、积累经验的舞台和媒介,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层面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英语节、各类比赛等,规模大、影响深,因其有班与班的竞争,班主任如果能够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对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有极大的好处。班级内部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会、集体生日、兴趣小组等,因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且针对性强,更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积极班级文化的特征 积极的班级文化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班级舆论健康向上 学生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言谈举止文明健康,热爱班集体,充满正能量,形成健康活泼、和谐文明的班级生态。 (2)同学之间团结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能够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班集体的凝聚力强。 (3)师生关系友爱和谐 师生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尊重。教师要“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学生则“尊敬师长,学而不厌”,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友爱,教学相长。 (4)全班同学积极进取 通过健康舆论的营造,班级形成积极进取的风气,同学们对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不断进步;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激情,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类活动,并取得优秀成绩。 三、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 1.以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引领创建工作 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是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旗帜。它能够给班级集体指明“往哪里去”的问题,并引领班级成员形成行为动机,按目标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一步步达成目标。共同的目标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每一位成员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学校合唱比赛,班集体的目标可以定为争取年级第一,落实到个人的目标是每一位班级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要记住歌词,熟悉旋律,练习技巧,不因为个人原因而使班集体失分。这样一来每位成员都会积极练习,不仅是提高了自己的歌唱的艺术表达力,更是为集体荣誉而唱。强烈的集体意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和集体步调一致,使学生的动力与集体的意志融为一体。 如果学校注意引导,适时开展优秀班集体的创建活动,并设定优秀班集体的条件及创建程序、要求,不但可以为班集体创设共同目标确立依据,还可以通过优秀班集体的创建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 2.要调动全体班级成员参与创建 明确积极班级文化的目标后,还要调动全班成员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 (1)教师要做好言传身教、引领示范 班主任要通过主题班会、晨会等机会,将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向全班学生反复宣讲,使之深入学生内心,形成共识,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行动。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 (2)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建设积极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目标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学生干部作为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也是良好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在班干部选拔上要注重德才兼备,尽可能通过民主选举。要多设置干部职数,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得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建立和谐师生、生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班级才能形成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生活其中也才能有舒畅的心情,才能有幸福感,班级才能有家的感觉,同学才能有兄弟姊妹的感受。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坦诚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困惑,提出良好的建议,这种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其心理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让阅读和交流发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 人们常说:思想决定态度,眼办决定境界。而决定一个人思想和境界的,则是他接触的人和读过的书。一个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他的思想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只有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汲取最宝贵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的班集体是一个善于阅读的集体,如果我们班级的每个师生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经常进行交流,分享阅读的幸福和快乐,则孩子的心头就会有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阅读使人安静,阅读使人多智,阅读使人进取,阅读促人成长。可以说,阅读既是积极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活动,也是惠及班级全体成员的活动,更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工程。经过一定时期的创建,班级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后,班级就会进入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此时,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不断地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话、主题辩论等形式,及时清理消极文化滋生的土壤,经常培育积极文化的根苗,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积极班级文化生长的根基。让积极班级文化浸润班级的每个角落、每个学生,让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地生活和学习,让每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让班级的空气中流动着温馨,教师就会健康地发展,学生就会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 甘 璐)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