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践行“两山理论”传承“红色基因” |
范文 | 王海荣 一直以来,党务与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存在工作部署上各定各的调、作用发挥上各弹各的曲、具体执行上各使各的劲、工作落实上各做各的,结合不实、交融不深的两张皮现象。如何解决两张皮问题,实现党务与业务分工不分家的有机结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党建工作与治理能力提升工作如何实现有机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在学校工作中怎样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因地制宜 发挥红色地域优势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山岩森立,竹海碧波,溪水潺潺。村口树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深入安吉县余村考察工作时说过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总书记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生动阐述了“两山理论”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和诞生地的余村,如今已经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缩影。 距离余村不远,还有一处中国共产党浙北第一支部发源地——老石坎村。如何在发挥“两山理论”诞生地的区域优势、传承浙北第一支部发源地孝丰老石坎村宋氏老宅“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凝练出学校红色文化,并将其融入党建与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之中?校党组织、校务会一班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党建工作“跳出党建抓党建”和党建工作“服从于服务于中心工作”,以及“立足本地、因地制宜”促进党组织、校务会齐抓共管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工作的思路,依托余村、老石坎村的红色印记和学校的“和携”文化(天人之和、师生之携),凝练出了“红印和携”这一党建品牌,并在“红印和携”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将党建与学校治理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建构了学校治理党政融合共管的“印·融”结构体系,有律可依的“印·律”制度体系,凝心为公守正的“印·廉”功能体系和笃行务实的“印·实”队伍体系的“四维体系”,从而真正发挥了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疑心聚力 全面落实“四维体系” 为实现党建与学校治理能力提升有机结合,首先,学校从建立党政融合共管的“印·融”结构体系入手,建立了纵向的十支党小组,又以教学、德育、后勤等不同部门建立横向的党小组,实现“纵横联动”的队伍管理机制,形成了“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級网格化队伍体系,从而在体制上确保了党组织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学校实施党建引领下的“校部”二级管理机制,推动“扁平化”机构改革,建立了三个教学部党支部和一个行政后勤党支部,形成了“一党委、四支部”的学校党组织机构,并由此完善了“党建引领、校长负责、学部自治、民主共治”的治理体系。 其次,在建立有律可依的“印·律”制度体系上狠下工夫。通过严格落实党章、宪法等法律规章,建立《学校党小组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从宏观上保障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建立《安吉职教中心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学校治理能力建设任务分阶段情况考核推进表》《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奖惩制度、考评办法,从微观上保障了基层党组织有效运行。 再次,在凝心为公守正的“印·廉”功能体系建设上寻找突破口。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凝心聚力,加强精神激励功能。学校突出以“红印和携”中蕴含的“和谐精神、奋进精神、创新精神”来全面引领学校治理能力的建设工作。为此,学校将月度党员主题教育与学校建设月度推进会相结合,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思想认同、感情认同、目标认同、价值认同,引领全校教职工为提升学校治理能力而凝心聚力。二是无私为公,强化党员服务功能。为突出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学校设置“党员示范岗”,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师生、团结师生、引导师生、赢得师生。三是守正不移,突出管理监督功能。学校设立由校工会主席为组长、学部工会小组长为组员的“校监组”,对学校进行民主政治监督。 最后,把健全笃行务实的“印·实”队伍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提升校级管理团队决策力。校党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主持、主导和主动参与学校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决策、党委决策、党小组决策三层决策机制,将包括学校建设规划、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内部管理制度、内设机构调整和人事任免等决策落到实处。二是提升中层干部团队执行力。一方面,学校开展职能处室下基层活动,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的办公室移至教学区;实训处的办公室移至实训楼;培训处的办公室移至校内培训公司。通过“管理前置”,落实资源、权限和职能重心下移,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学校三大学部成立由一个分管副校长、一个学部部长、一个副部长组成的分管处,落实学部“自治”,优化中层干部遴选、培育机制,强化对中层干部思想作风的关注,从道德、能量、勤奋、绩效等方面完善干部选拔制度,严格标准和综合评价。三是落实提升名师骨干团队。学校以“党员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强化优秀教师在学校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起“两梯队、三结对、双培养”(两梯队:“名校长—优秀校长—优秀中层—优秀班主任”和“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三结对: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年轻党员与退休党员结对、党员班主任与新班主任结对;双培养:教学骨干培养为党员,党员教师培养为教学骨干)的队伍培养机制,从而为管理储备人才提供了专业发展渠道,为“民主共治”奠定了扎实的团队骨干基础。 “红印和携” 大力提升治理能力 以“红印和携”为引领,学校治理体系得以创新,构建并落实了“四维体系”,打造出了“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部,矛盾不上交”的善治新格局,确保师生各项事务处理最多跑一次,释放了执行的强度,激发了干部的“热度”,提升了服务的“温度”。学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彰显”。 章程引领制度体系,“法治”魅力彰显。学校章程全面梳理和规范了学校的办学性质、宗旨、目标、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策程序等,理顺了学校内外部关系,阐述了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三大职能,体现了“职业性、开放性、生态性”的办学特色和改革方向,奠定了学校治理结构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安吉职教中心2018-2020年三年发展规划》,完成了学校制度汇编,制定了《学生手册》《教师手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手册》,让法治融入学校治理的每一个细节,学校也被确认为安吉县教育系统首批美丽党建示范点。 品牌引领价值体系,“德治”特色彰显。在“红印和携”党建品牌驱动下,学校“两山文化”内涵得以延展。与此同时,“一支部一特色”的志愿服务行动,在全校师生中弘扬了奉献、奋斗、创新的红色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和谐、开放、生态的“两山精神”,成为学校师德师风与学生德育工作的“先锋站”。在党建队伍的有效示范和带动下,涌现出了湖州市“红烛奖”邓孰风、安吉县名校长叶冬意、安吉县优秀党员叶锏等一批“师德标兵”,且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得到显著提升。 文化引领环境体系,“文治”阵地彰显。在“红印和携”党建品牌驱动下,学校推进“两山”文化环境建设。即在校内全面“亮化、美化、净化”党建阵地,在校门口设立“红印和携”雕塑,彰显“两山红印·和携校园”的精神底蕴;报告厅外墙悬挂党徽,并镌刻“修身心立人、强技能立业”的标语,将“红印和携”元素与“两山文化”相融合,渗透进校园环境每个角落,让全体师生潜移默化地感受领悟其内涵;升级和改造了党员活动室,设立放有自助学习机的党建学习吧,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化图书、期刊、报纸、视频等;打造红印和携讲堂、立德树人学坛两大讲堂,在环境文化建设领域,构建起了文化治校的良好运行生态。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建工作与治理能力有机融合的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只有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式,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解决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