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体验生成
范文

    陈英 张伟

    

    

    [摘? ?要]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教学设计为例,展示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认识营养物质,体验知识生成,最终实现学科方法的渗透,体现学科价值。

    [关键词]真实情境;实验探究;体验生成;营养物质

    [中图分类号]? ?G633.8?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9-0066-02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中科院院士徐光宪曾指出:“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缓解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危机,为人类生活提供新型材料、高效清洁的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学习真实的、有用的化学是基础化学学科教育的价值归宿。”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一新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这对构建科学、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产生了一些干扰。本课题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内容较多,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时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尽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元素观、变化观、实验观、能量观等,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生成,加强对待生活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教学有效性

    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具有一定的情感氛围。优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本节课知识点很多,包括各种营养元素的存在及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重要物质的结构与变化等。教师应通过设置大量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性的问题,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相应的学科问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一日三餐” 【播放視频】《舌尖上的中国之一日三餐》,介绍中国传统“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

    【提出问题】同学们的一日三餐有哪些食物?其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归纳】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课中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列举平时一日三餐的主要食物,并且分析其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出问题】有些同学为了减肥一点肥肉都不吃,你觉得这样是否可行?有的同学不肯吃肥肉,而有的同学只吃肉不吃蔬菜和水果,请问这样行吗?

    【回答】不吃肥肉会缺乏油脂,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和供能物质。

    不吃蔬菜、水果会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3. 设计营养全面的食谱 【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提出问题】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根据“营养全面、低油、低盐、低糖”的原则,小组合作制作一份营养美味的午餐食谱。 【回答】中国人健康的饮食习惯是营养全面、低油、低盐、低糖。

    【小组合作学习】从所给的食物图片中选择六样组成今天的午餐,并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对食谱进行点评。 ]

    设计意图: 从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一日三餐》,介绍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再到讨论学生的“一日三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同时,通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常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良饮食习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油脂、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的摄入,树立科学减肥、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饮食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膳食宝塔图片得出合理饮食的特点,并学以致用,设计出营养合理的食谱。通过让学生小组展示食谱,简要叙述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其他小组点评每一份食谱中的优缺点,使学生树立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习惯。

    2.创设实验探究,体验知识生成

    实验是化学学科永恒的主题,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技能养成,更是一种思维训练,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依据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初三的学生偏重于感性的学习和动手实验。因此,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在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检验淀粉、探究油脂存在等实验,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从生活的视角重构课堂,让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

    设计意图:以实验为手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蛋白质检验的一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地对真假羊毛进行鉴别。通过探究活动的创设,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证据、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假设、进行实验来验证,提高了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以生活中常见的牛奶和鸡蛋清为原料,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重金属盐中毒后的应急解毒措施,在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思想。最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花生和简单器材,通过按压花生米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油脂的存在,调动了学生对油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

    1.依托教材合理创新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要把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知识面面俱到地进行讲授是不可能的,所以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把人类重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贯穿起来。它们的功能可分别加以命名:蛋白质——生命之本,糖类——生命之能,油脂——生命之储能,维生素——生命之卫士,水——生命之源,无机盐——生命之调解师,使每一位学生深刻体会到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讲授蛋白质变质的知识点时,加入了探究实验“重金属盐中毒后用鸡蛋清和牛奶解毒”,实验现象明显,形象生动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在质疑“花生中是否含有油脂”时,通过在滤纸上按压花生留下油斑,再次利用明显的实验现象证实了花生中油脂的存在。

    2.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这一思想,通过播放视频引出学生一日三餐的食物,并分析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六大营养素”。例如,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及女生为了减肥不吃肥肉、男生只吃肉不吃蔬菜等例子,引出了油脂和维生素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营养食谱,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引导学生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3.渗透多元化学观念

    在强调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同时,不断渗透多元化学观念:①元素观。通过展示化学式,让学生知道淀粉、葡萄糖、蔗糖的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②变化观。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转变为氨基酸、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氨基酸、葡萄糖会发生氧化反应;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后就会变质。③实验观。在化学教学中通过一系列小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给学生树立了实验观。例如,鉴别真假羊毛线的探究实验、重金属盐中毒后喝鸡蛋清或者牛奶解毒的探究实验、在滤纸上按压花生来感受油脂存在的实验。④能量观。氨基酸、葡萄糖、油脂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明.以已有知识为起点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以“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1):26-28.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马宏佳,梁卉.从化学学科观念的公众调查中得到的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3):3-6.

    [4]? 杨剑春.初中化学教学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罗? ?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