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心设计科学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范文

    王丽娟

    

    【内容简析】

    《壁虎与小猫》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内容是认识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代表动物壁虎与小猫的运动方式和外形,以及帮小动物找亲戚的判断分类活动,让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本课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不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壁虎和小猫为例,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在对比爬行动物(代表动物为壁虎)与哺乳动物(代表动物为小猫)两种动物类群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一、观察、比较壁虎和小猫的运动方式

    教师:壁虎在墙上、在光滑的天花板上爬行都没有掉下来,而小猫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它们能在上面自由自在地跑呀、爬呀,靠的是什么?它們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评析:观察是科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儿童认识世界主要依靠观察。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他的座右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有人认为,把实物、标本、模型给学生看一看,把实验做一遍,学生就能认识这些事物和现象。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学生观察的时候,有的是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是而非;有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注视着有较强刺激的部分,忽视细微的,却是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观察和实验,使他们能得到明晰的表象,抓住事物的特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壁虎和小猫都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可是它们的运动方式中有很多的不同。在活动中,让学生观察两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比较其中的不同。这些不同,与两种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别是运动器官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两者的运动方式展开猜想,然后提供观察材料或资料,观察它们的运动器官上有什么区别,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请大家继续用比较方法仔细观察壁虎和小猫的外形,把自己发现的显著不同点记录好。

    [外形 壁虎 小猫 身体包含的部分 头、颈、躯干、四肢、尾 头部 外表 足 ]

    学生自由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评析: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简单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能够帮助学生认真地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既更细致地观察实验的各个细节,又便于检查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是否准确。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是规定学生必要完成的一项项重要的书面作业。也可以采用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讲讲,有可能的时候甚至尝尝的方法,再让他们联系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进行概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的功能,增强观察的效果。要促使学生必须细致地观察,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大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在细致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开展的交流活动,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利用好别人的资源,完善自己的记录,反思自己在观察记录中的不足。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基本技能,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爬行类、哺乳类的基本特征的归纳做准备。

    三、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上升为概念

    教师:为壁虎、小猫找找亲戚,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为什么这样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评析: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猜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在描述特征活动和模仿活动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要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激放学生心灵的火花,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学生:分成几个组后,再来讨论分类的依据。

    评析: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常常是一些个别的感性材料,还要经过思维加工,这就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概括,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上升为概念。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观察比较的方法,在这里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自由,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观察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争论、观察、再争论、再观察,找出外形的差异。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材料,让学生通过一个个表象,体会壁虎和小猫的整体的外形特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经探究获取的知识,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对爬行类、哺乳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建构了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概念,概括出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概念。

    四、课后反思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订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地完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完成多个教学目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