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造——教师职业常青的法宝
范文

    曹发根

    

    《围城》中有一句精彩的话:“城外边的人想进来,城里边的人想出去。”有许多教师用这句话来描绘自己的职业。许多没有当过教师的人羡慕教师工作的“规律”,可相当数量的教师因教师工作太有“规律”而倦怠。

    其实,“360行”行行如此,教师工作只不过表现得较为典型。教师工作既可“重复”又可“创造”,教师是成为“职业倦怠者”还是“乐此不疲者”,关键在于自己,在于自己能否“创造”。如果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每天不过是今天复制昨天,明天复制今天,任务式地备课、上课、处理作业、教育学生,教师工作就是再单调不过的工作。如果教师肩负树人育才的崇高使命,抱定为学生发展服务终身的坚定信念,把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视为一次创造,教师工作就是引人入胜的工作。但应该说明,教师工作的本质是创造。因为每个教师都是个性化的,教师工作的对象——学生也是个性化的,不同的知识自然不同,不同的学生接受相同知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备每一节课、和学生的每一次谈话、处理每一本作业,都要把握其特殊性。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周围就不难发现:正是创造使许多教师把这份职业做得如此精彩!

    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旁征博引、引人入胜的讲解让学生解开心中一个个疑团;形式多样、深入浅出的发问与点拨让学生开启了一扇扇智慧的大门;经过精心策划与设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彰显聪明才智;极富人情味的情感关怀、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与和谐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上教师的课和他所教的学科,并盼望着教师来到课堂。

    要想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教师就要珍视自己的职业,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做出效果,让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如果为应付检查而备课、写教案,那么备课、写教案肯定是一件烦人的事。如果作为“战前准备”,反复琢磨,写了又涂、改了又改,把平时学习、个人研修、教学反思的成果统统融入备课之中,精益求精,甚至上完课后还要对课前写的教案作一番修改,为下一次教学早作准备,那么备课、写教案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过程,就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如果把课本内容讲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家长和社会肯定都不会满意,授课也自然成了烦人的事。如果把上课当作“艺术创作”,从学生上课的眼神中捕捉教学契机,从辅导学生作业与日常学习中体悟教学中的缺失与成功,从教学观摩中为自己的教学取长补短,从别人的评课中虚心听取意见,那么每堂课都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活剧,一次收获颇丰的调查研究。

    批改作业实在是件令人“烦心”的事情。然而,当一个教师把它看作是与学生的一次直面交流,学生做错了,教师对自己生气,写上真诚的改正意见;学生做对了,教师为自己更为学生高兴,写上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从作业批改的字里行间体会到教师的关注与情感。这样,批改作业就变成了教师欣赏自己、欣赏学生的过程,得到的自然是学生对教师的欣赏与喜爱。

     经常不断地开展教学反思更是一个很好的创造过程。把自己的课进行录音录像,看看自己这节课有多少是有效提问,有多少是预设成功的教学,有多少是体现教学机智的生成性课程,有多少学生学有所得,有多少废话,有多少时间浪费,或是在作业批改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验证自己的教学效果,积累教学经验等等。一个教师坚持不懈地这样做,当他几步一回头时自会看到进步和成就。

     长此以往,一个教师就会感到自己的工作处处充满新奇,感到自己的学生是那么可爱。到那时,教师职业就绝非一份枯燥无味的差事,而会成为教师生活中最充实的一部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