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营改增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
范文 | 张晶 摘要:通过落实“营改增”政策,不但能够缓解企业的税负,同时还能防止重复纳税现象的出现,对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的效果。但是,在税务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制造企业税务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究其原因,与企业纳税筹划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本文首先对营改增的内涵进行概述,从促进专业化分工、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三个方面,对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发展促进意义进行解析,并结合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影响,提出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 关键词:营改增 制造企业 纳税筹划 策略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到 2016年 5月,“营改增”政策执行范围由局部扩充到全国,这对我国税务体系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营改增”背景下,将营业税缴纳方式进行了改变,从基础上防止了重复纳税现象,实现了税制框架的优化。通过落实“营改增”政策,不但对增值税抵扣链条起到了完善效果,同时还能促进产业分工合理性和规范性,推动第三产业的稳定发展。制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提升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创新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相对不高、专业型人才较为匮乏等。怎样才能将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实现制造企业稳定发展是首要处理的问题。受到税务改革的影响,制造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就要结合税务改革实际状况,给予相关税务体系高度注重,科学设定纳税筹划方案,给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从而为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营改增的内涵概述 营业税更改成增值税,简称为营改增,主要指把之前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更改成增值税额缴纳。落实“营改增”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重复纳税现象出现,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缓解企业税负压力 [1]。通常情况下,增值税仅仅对产品或者服务增长内容进行征税,可以从基础上杜绝重复纳税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是国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整体布局角度出发,制定的一系列重要政策。 2 营改增对制造企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2. 1促进专业化分工,加大研发投入 制造企业为了实现稳定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大量研发成本的支持,特别是在企业研发环节中,加强投放力度,可以促进研发效率和水平。现阶段,制造企业面临着从要素驱动朝着创新驱动的发展改革,同时技术学习难度相对较高,这就需求制造企业加强研发投放 [2]。而在“营改增”背景下,可以调动企业研发投放效率,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让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转型和升级。 2. 2主辅分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在“营改增”背景下,能够让上下游企业之间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紧密和完善,制造企业在接受第三产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成本方面将逐渐减少,这给正在转型的制造企业提供了条件。制造企业在进行产品或者服务采购中,可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此达到进项税抵扣的效果,缓解企业税负。并且制造企业在面临非核心业务时,不但能够选择服务外包的方式,也能够在规模扩充环节中设定独立外包平台,以此在承接企业业务中,能够实现外来业务的承接,让企业采用联合的方式朝着集约化迈进,从而达到主辅分离的效果。 2.3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效益 从“营改增”角度来说,减税效应往往体现在改革之后;针对制造企业而言,减税产生过程主要体现在“营改增”之后采购产品或者服务环节中,企业担负的税额不再计入到营业成本中,而是计入到进项税额中,在核算环节中进行抵扣,以此缓解企业整体税额。当企业财务报表相吻合的状况下,和税务改革之间进行比较,在“营改增”下可以应用的货币数量增加,净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并且充足的货币资金能够让企业有实力实现运营规模的扩充,加大成本投放,在成本投放制衡方面更具规范性,促进企业行为的优化。 3 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影响 3.1对改善制造企业重复纳税的影响 在税务改革之前,征税主体一般以企业销售数额为主,所以,企业生产的各个产品以及采购的相关技术,均需要结合流转环境纳入到营业税范畴中,并且,制造企业所提供的各项产品以及服务,也均需要缴纳对应的税额,所以给重复纳税现象出现营造了条件。随着税务改革的逐渐深入,可以从基础上将重 复纳税现象进行规避,当前制造企业销售数额一般涉及产品以及服务等,给制造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了条件。所以,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不但能够引导制造企业的稳定发展,还能减少重复纳税现象,缓解企业税负,促进企业规模的全面升级和改革。 3. 2对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影响 实施税务改革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重复纳税现象,实现对税率的科学调整,缓解企业税务压力,促进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升。在“营改增”背景下,产品销售和批发的企业可以抵扣接受服务的相关进项,进而使得自身税务压力逐渐减少,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减少以及自身价值的提高,给企业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契机 [4]。“营改增”政策给企业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针对小规模企业来说,在税务改革的环境下,企业发展空间得到了扩充,经济效益方面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改善,讓其有效提高经济水平以及竞争实力,让企业自身框架得到全面升级和优化。因为进项税额可以实现抵扣,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科学设定纳税筹划方案,减少不必要税务的缴纳,在给企业提供良好效益空间的同时,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3. 3对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 从制造企业角度来说,其含有一定的主业和副业,其中副业主要指企业内部给主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如果把副业从制造企业中抽离,将会导致前后税款无法实现抵扣,加剧企业税务压力,从而发生重复纳税的现象。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实,制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框架,把副业进行独立设定,让其业务分离,实现框架的完善性和规范性,促进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5]。并且在这种环境下,还能降低重复纳税以及税负提升现象的出现,让企业把大量资源投放到主业中,以此实现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总而言之,通过落实“营改增”政策,企业在主业务方面的技术研发以及创新都具备一定的条件,也就是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给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 4 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 4. 1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 制造企业在进行增值税缴纳时,纳税人身份将会给最终纳税数额带来一定影响。例如,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企业能够实现进项税额的抵扣,而小规模企业纳税人将不具备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所以,在进行纳税人身份选择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以此保证制造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结合相关税务法律体系得知,在一般纳税人身份界定时,需要确保其整年营业数额高于 500万元,如果没有达到此标准,则划分到小规模纳税人范畴内。鉴于税负减少而规范的营销规模,可以被界定成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以此起到科学纳税筹划的效果。 4. 2优化销项税筹划 结合税务改革相关标准得知,试点纳税人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应该根据营业税政策相关标准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需要其获取所有价款以及价外成本,抵扣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当作营销额。通常情况下,差额征收以及进项抵扣政策,均会给制造企业税务抵减方面带来一定影响,并且应用这些政策实现进项税额的抵扣,能够从基础上缓解企业税负 [6]。针对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凭借差额征税等政策实现纳税筹划,以此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基础上,还能防止不必要风险出现。 4. 3优化进项税筹划 受到税务改革政策的影响,制造企业可以采用合理进项税筹划的方式给企业获取最小的税额,以此达到节省成本投放的效果,给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但是在此环节中,营业税和增值税不管是在核算方式方面,还是有关标准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制造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可抵扣项目和不可抵扣项目进行混淆,这就要求制造企业相关人员对增值税可抵扣内容和不抵扣进项内容加以科学划分,以此掌握好抵扣机遇,在享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减少纳税风险。随着税务改革的逐渐深入,包含固定资产在内的主要内容均列入到进项税抵扣范畴中,其中在“营改增”政策下,低征高扣原则给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给企业提供了诸多抵扣以及优化项目,在纳税筹划时,企业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政策,极大限度的实现抵扣,减少税额,提升效益。 4. 4完善供应商纳税筹划 在市场经济体系改革不断推进下,产业分工朝着细化的趋势发展,企业管理更具规范性和合理性,各个领域之间分工逐渐紧密,所以,供应厂家纳税筹划也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核心要素。针对制造企业来说,产品从生产到营销环节,往往会含有诸多类型的供应商,而企业在采购产品过程中,需要得到供應商的支持,通常情况下,将其纳入到增值税范畴中。在“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企业可以结合实际状况科学选择供应商,大部分企业更注重可以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然而,在进行供应商选择中,应该根据其资历和信誉度等,对产品价格、质量以及企业口碑等因素进行综合思考,不可仅仅把是否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当作凭证 [7]。所以,在进行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择一般纳税人为供应商,在实际中寻找高抵扣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减免税额,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4. 5利用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纳税筹划 在税务全面改革背景下,纳税人已经成为税务改革的受益人,再加上新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实现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的过程中,在价格不发生改变的环境下,固定资产成本将可以实现对应减少,同时各个时期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也能实现减少,这给企业效益空间的扩充提供了条件。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环节中的进项税额能够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以此防止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让企业资金流动效率实现提升,对企业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以及减少财务危机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5 有效开展纳税筹划的保障性措施 5. 1积极配合“营改增”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从制造企业角度出发,即便其不在试点行业范畴内,但是与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应用一系列税务政策,能够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8]。现阶段,“营改增”政策已经得到了充分落实,需要制造企业全面掌握各项有关政策,让其全面参与到税务改革中,无论从长期角度来说,还是从短期角度而言,都可以给企业运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随着“营改增”改革逐渐深入,诸多制造企业所处的税务环境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变,制造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流程等加以适当修整。并且在采购过程中,加强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并定期对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加以明确,减少不必要采购成本投放;在营销环节中,应该给予销项发票管理高度注重,并结合会计准则,实现对销项税额财务核算的规范和优化,科学核算纳税税额,确保销售效益的最优化。此外,可以适当提升企业研发成本投放力度,对企业框架加以适当修正,落实主辅分离,从副业角度入手,将其从企业整体框架中抽离,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趋势发展。 5. 2主辅分离,实现制造企业结构优化目标 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正朝着发展效率迟缓、绿色生产的趋势发展。在“营改增”背景下,能够将重复纳税现象进行处理,从基础上实现税务框架的优化,给制造企业全面转型和升级提供条件,消除把自身业务外包而使得税务压力逐渐提升的现象,研发费用以及支出均可以在进项税务中实现抵扣,以此减少企业研发成本投放 [9]。此外,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科学设定发展战略规划,把企业结构框架提升至日程中。通过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可以给制造企业运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将原有企业内部研发机构抽离出来,实现分包合作。企业还可以把物流等辅助行业进行抽离,设定独立的运营部门,并且和专业财税审计部门合作,各司其职,在实现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还能让企业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不会受到两种税务体系的影响。 5.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用工行为 企业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会计以及税务体系改革方面,因此,制造企业应该给予财务管理高度注重,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只有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才能将其积极作用充分激发,防止遭受不利政策的影响。在落实“营改增”政策之后,进项税额方面能够实现抵扣,因此,在进行产品采购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反之将不能利用专用发票实现进项税额的抵扣,提升额外税负 [10]。除此之外,制造企业还需要科学掌握发票出具时间,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和其他企业业务往来在不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状况下,企业可以适当的延迟开票时间。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营改增”能够让制造企业提升雇佣劳务数量,企业一方面可以采用设定对应的激励对策,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定纳税筹划方案,合理掌握各项优惠政策,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转型和升级,在给企业创造更好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钒嘉.“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4): 69-70. [2] 吴越梅 .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122-126. [3] 陈阳 .试析“营改增”对制造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J].中国集体经济,2017(21):72-73. [4] 闵锐 .营改增后的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J].财会学習,2017(9):146- 147. [5] 陈金华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J].财会学习,2016(19):156-157. [6] 魏宏艺 .营改增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影响和对策探讨 [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303-305. [7] 徐雯超,王淑芹.“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16(02):194-195. [8] 邓晖.“营改增”后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5 (16):75-76. [9] 雷于辰 .浅析“营改增”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影响——以烽火通信公司为例 [J].现代经济信息,2015 (05):213-214+252. [10]李晓兰 .基于营改增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5):48-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