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激励语言成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催化剂 |
范文 | 高郡花 摘要:表扬使人信心倍增;鞭策使人乐于进取。恰当适时的运用激励语言会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得以延伸,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和寻求发展初中生化学听说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激励;语言;听说;兴趣;体验;成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受表扬,人皆好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发型、一件衣裳,一次举手投足、一番促膝畅谈,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得到同事、朋友或者我们的学生的欣赏与表扬时,那一天甚至一段时间我们都会觉得身心愉悦。成人尚有这样的心理,何况是天真烂漫的孩子呢?学生更需要一种赏识、激励性的语言,才能保证他们持有积极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荣誉感,养成会听、善说的好习惯。捕捉教育契机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激励语言在提升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重拾信心,扬起理想风帆 基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每年的第一节化学课,我都会和学生“交心”。轻轻告诉他们:虽然你们中间某些同学我已经认识,但今天你们都是一张“白纸”。老师给你们每人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初三这一年,你们都从零开始,每次考试、每次作业、每一开心、难过的事,我们都把它装在这秘密宝盒里。化学作为一门起始学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信一年的学习,你们一定各有所获。毕业时,让我们一起盘点一年中的点点滴滴,感受自己枝桠的丰盈。第一次暖暖的对话,让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有了“自信快乐迎接初三每一天”的动力! 二、小组竞争,激起百花齐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激发学生兴趣的源动力又在哪里?需要我们教学中能采取策略刺激学生的表达。我就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并建立相对健全的小组考评细则,及时进行阶段汇总,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些也是要计入档案袋的哦!)其形式是口头与物质相结合,人员分配以“优—中—差”搭配为宜,便于采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法。我常常这样激励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取长补短,相信大家一定能行!”咦,瞧!小组内讨论的有声有色,小师傅的讲解耐心有加,看着徒弟进步,师傅们也很自豪!有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好意思在全班提出的问题,在组内却敢大胆的提出并得到解决,组内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在全班提出,由其他同学抢答解惑(回答的学生最好是徒弟,正好检查师傅的教学效果,以免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课堂上这种沸腾的局面,难道不是我们期望的吗? 三、感受成功,体验多元快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展现化学魅力的最佳手段,更是学生展示能力的华丽舞台。同行都应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困生基础考试一塌糊涂,但做起实验却心灵手巧,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开学初,他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差生——成绩差、习惯差,口齿结巴人更木讷,几乎成了被放弃的对象。化学起初也是举步维艰:化学用语默写常以最低分“位居榜首”,我也对他宣判“死刑”了。但就这么一个令所有人头疼的学生,没多久我发现了他的特质:每次实验时,他总是操作熟练、沉着自信,并敢于大胆质疑设计新的方案,有多次竟然都是我未曾预设的,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由衷的感叹道:“你真是个化学奇才啊!”谁知他却脸涨的绯红,不好意思的说:“但是我化合价化学式总是记不住,学的很不好”。“没事的,等知识点分散了,你一定行的。”我鼓励道。为了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建立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在班上宣布他为我的“实验小助手”。在以后的教学中,他的确成了我强有力的左膀右臂。大家都说:“XXX进步真大啊!”是啊,从这位学生成功的案例身上,我找到了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实验,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到多维度的乐趣。借此,我这样激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成绩排名总有先后,不可能人人第一;三好生有标准,不可能人人都是;班干职位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当;但唯独实验,它没有“功利”的限制,你们都可以在其中获得成就感,所以希望在实验中你们尽显才华! 四、润泽语言,提升激励质量 运用激励语言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所以适量的运用激励语言,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但如果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学生尚未成功或者进步时,采用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的激励语言如同雪片一样,会使激励语言显得空洞、教条、苍白无力。学生还会对这样的激励语言提出质疑,会认为教师是在讽刺、挖苦他。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最好是有针对性的和发自内心的,不是泛泛而谈的让学生感觉你在“敷衍他”。比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各小组都选派了一名代表完成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四位代表到前面一并展示。整个过程学生都很活跃,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看到的或感知到的各种现象。我偶然发现站在前排的四位代表的性格正好和他们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相似,就顺势这么激励到:A男生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就像镁一样“化学性质活泼”;D女生平时腼腆害羞、不善言语,就像她所扮演的铜一样“相对稳定”。我这些突发的幽默的激励言语惹得学生一阵笑声,即调节了气氛,也有助于学生记忆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其次,无声的语言文字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更能引起师生心灵的共鸣!比如:春节时面对不同的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我一般不会以简单的谢谢结束。而是抓住这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机会,针对不同个性精心写祝语。再如:在学生学完所有的化学反应之后,我顺势利导的写了这么几句寄语:“愿优生不被还原,差生能被氧化,大家学习化学的热情共同化合,整个班级怎能不蓬勃向上?”嘿,还别小看了这些文字,在学生中的反响真不小。有一段时间明显感觉学生更愿意与我交流了、上课状态更积极了、与老师的距离也更近了! 以上仅为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心香一瓣。其实,不同群体、不同课型、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我们的激励语言、方式都应相应变换,用我们真心公平的评价把学生的“闪光点”变成“聚光灯”,照亮他们的成才之路。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愿我们富有机智的激励语言能够时刻滋润学生的心田,永恒催化学生的心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晓文,王莹. 教学策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苏霍姆林斯基. 育人三部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