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电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 |
范文 | 张怡 【摘 要】河北电台《阳光热线》,是全国省级电台开办的第一家“政风行风热线”。《阳光热线》开播以来,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阳光热线》现象”,引发全国广播界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热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探索地方电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政风行风监督;广播节目;阳光热线;生存与发展 一、《阳光热线》成功开办,引领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热潮 《阳光热线》是河北广播电台的一档热线直播节目,每周一到周五,节目会邀请各厅局领导轮流座客阳光热线直播节目。在直播过程中,开通热线和短信,直接受理群众投诉,接受人民监督。听众打进热线说明情况后,省厅会责成相关部门立即办理,电台记者将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对当事人进行回访。这档节目一经开播就引起了听众的巨大反响,节目纠正行风,监管下级部门违法行为。为政之道,在于为民。《阳光热线》搭建了党委政府与群众“零距离”沟通的桥梁,为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一期期的《阳光热线》,把各项政策传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一句句耐心的解释,抹去了群众心中的疑云。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阳光热线》与政府联动施政,为民解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减压阀”,还像面镜子,不断督促着各部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尽量减少失误、减少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改进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阳光模式”成功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开办各地的政风行风热线,不仅省区市地纷纷开通了行风热线,有的地方还开办了县级行风热线。 二、地方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很多地方的政风行风热线的开办本身是随波逐流的结果,看到“阳光热线”为媒体创造的良好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后,很多媒体似乎发现了一个有待挖掘的“宝藏”,于是蜂拥而至的开办类似节目,而对于政风行风监督节目本身的特点和宗旨以及在开办之后要面对的复杂问题和压力估计不足,导致在节目开办之后陆续出现了影响节目质量和影响力的问题。 民生关注是目前国内媒体信息采集和传播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取向,当然是因为这类题材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但一些重大问题,同样关乎民生,但对此地方媒体却少有作为,关键是缺乏监督环境支持。在这种情形下,为了生存,地方媒体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同样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只不过更加琐碎、细小的日常小事件开展批评,这是地方媒体所能提供的主要的最受欢迎的监督性信息,也是地方媒体为争取受众而普遍采用的办法。但这些日常小事的监督层次是很低的,能够为受众提供的环境监测参照价值小,人们无法从中把握大局、认清社会现象的趋势和本质。这是地方媒体开办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却不能发挥形成较好的监督环境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地方媒体的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直播的时间一般是30分钟到60分钟,节目时间并不长,但是该类节目的采编播人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节目之外,但地方台由于人员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有的节目组只有一两个人,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政风行风监督节目中来,致使节目前期策划不到位,主持人和嘉宾的沟通不能吸引受众,达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 三、从政府、部门、媒体三方面入手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一)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委或者纠风办和广播电台“搭台”,部门和行业“唱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法 单凭媒体的力量不可能把所有与群众生活相关的职能部门请进直播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介入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运作中,采取与纪委或者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合作的办法,让媒体监督和行政监督真正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促使部门重视节目上线工作。政府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通过这个载体,把政风行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把部门和行业的权力运行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这对于政府工作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纪委或纠风办应该关注节目的动态,督促职能部门走进直播间,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健康有序运行,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二)各职能部门应该从正确、正面的角度看待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把其作为促进自身工作的“助推器”,重视发挥媒体的宣传带动作用 在政府、媒体、群众的监督支持下,更切实的开展工作,把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当作一条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通过节目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众对于本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上线单位应该积极与媒体进行前期的沟通协调,熟悉节目流程,确定节目宣传重点,避免敏感言辞,掌握与受众对话交流技巧,使节目紧凑流畅,不拖泥带水。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组织系统同步收听,提高工作效率。问题涉及到哪个地方,当地要快速反应,马上调查处理。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反映出的是真实的民情民意,也是检验各部门、行业工作的一面镜子。各部门要注意选派政治素质、群众感情、语言表达能力、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同志参加节目。做节目时要以诚恳负责的态度与群众对话,力戒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态度冷淡、业务不精、准备不足、语塞卡壳、表述罗嗦等现象的发生,尤其对来自基层的问题,态度要积极热情,不推不拖,负责到底,使群众真正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要注意把复杂的政策法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受众,对一些错误认识要坚持原则,把道理说清说透,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对不属于本部门、行业职能范围的情况,要积极帮助转达给相关部门。有了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政风行风监督节目才会往纵向发展,更好的为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媒体应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政风行风监督节目可以极大的提升媒体影响力,给媒体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地方台应该集本台力量办好该类节目,选调精兵强将组成节目组,负责节目的制作播出、运行和群众反映问题的督办落实。 各地在开办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同时,应该不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比如一些地方不仅仅有行风热线栏目,而且还配套开办了行风热线追踪,有的还开通了行风网站,微信微博的新媒体手段等,相关的制度建设也应提上了议程。 由于走进直播间的嘉宾都来自不同的职能单位或者政府部门,因此在节目之前的资料收集、与上线嘉宾交流沟通、话题的选定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记者编辑在编写节目稿时更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话题,使本身比较专业的职能介绍能够吸引受众,使节目更加有声有色,提高媒体宣传的效果和影响力,同时这些工作的进行还对于主持人和记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政风行风监督节目的采编播人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在节目中游刃有余的与嘉宾交流,解答受众所咨询的问题。 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在面对矛盾问题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顾及嘉宾和受众情绪的同时,又能促进投诉问题的解决。在该类节目中,一般都会通过热线、短信或者论坛等形式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主持人需要一方面注意缓解很少进直播间的嘉宾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与主持人和受众交流,尽可能的采用口语化的语言,介绍受众想要了解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在听众踊跃参与节目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语气、语调等细节,从而掌控整个节目的氛围,让整档节目既有矛盾碰撞,又能有序和谐的进行。 节目之外,要对上线嘉宾对节目中出现的投诉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采访,并在节目中进行反馈报道,增强节目的可信度。努力构建广播、网络、电视、报纸四位一体的媒体联动机制。实行广播与电视、报纸、网络的整体联动,可以分别开设政风行风大家谈、热线回音壁、热线追踪等栏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公开督办。针对百姓关心、政府关注、职能部门关切的重大问题,还可以适时开展较大规模的户外直播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处理好与上线单位的关系。媒体和上线单位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处理好与上线单位的关系不代表节目组制作人员要唯职能部门的“马首”是瞻,媒体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事实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监督职能部门政策落实是否到位,职权行使是否规范,办事效率是否快速等等。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媒体很容易出现“不到位”或者“越位”的情况。媒体在其中扮演的是“搭桥者”的角色,要做的是反映民意、关注焦点、提供沟通平台,成为政府工作的“减压伐”,促进实际问题解决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记者或者主持人没有任何“特权”,媒体工作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进行如实的报道采访,制作精彩有吸引力的节目,避免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 结语 在目前条件下,政风行风监督节目是政府成功将舆论监督、媒体监督、行政监督合为一体的最佳方式;是职能部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自身建设的最佳途径;是媒体提升影响力,创造高收(视)听率的重要节目类型。同时对于群众来说,也是成本低、效果好的反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这种途径需要政府、部门、媒体齐心协力,三管齐下,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各自做好工作,让这架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辐射全国 引业界改革——记河北电台“阳光热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网. [2]邹琴、宋晖.“政风行风热线”增强了广播媒体的舆论监督效率[J].声屏世界,2011(3). [3]林庆玉.办好地方广播舆论监督栏目的思考[J].东南传播,2012(10).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生活频率) 责编:周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