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电视片的文本经营 |
范文 | 杨仲春 【内容提要】电视片的文本不是写作,而是一种处理或安排,谓之经营。电视解说词不要求文本形式的完整,而文本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正是其他电视语言发挥作用的地方。唯美是一种持久耐力的坚守,也是稀少珍贵的坚守。文本的审美旅程充满了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愉悦。电视文本永远需要从文学那里获取营养。后现代是一种精神。后现代电视文本最落寞,但却反映了当下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文本经营 文本审美 文本的营养 后现代文本 本文的主题是电视片的文本经营。本文所指的电视片包括电视新闻片、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电视文本包含了电视解说词,电视文本比电视解说词有着更宽的边界,更具艺术思维。而且,艺术是相通的,文本的艺术思维需要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勾兑。 一、观念的梳理 电视片属于综合艺术的范畴,电视语言构成因素很多,包括画面、美术、音乐、解说、字幕、同期声和各种声音特技等手段构成,而这些不同的手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表述任务。我们在经营电视文本的时候,要考虑到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特征。电视文本和其他电视手段是一种配合与协调的关系,所以,准确地说,电视文本不是写作,而是一种处理或安排。 由于电视文本的非独立性特点,创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尽量用画面叙事,只有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才考虑使用解说。二是电视文本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不是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式的“看图说话”,而是利用解说词向观众传递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所以电视文本不要求文字形式的完整。而文本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正是其他电视语言发挥作用的地方。 电视纪录片《哭泣的骆驼》“零文本”(无解说词)令人印象深刻。琴师拉起了伤感的马头琴,女主人用近乎哀求的悲歌企求母驼给小骆驼喂奶。在长久的时空下,一种伤感在母驼的内心发酵——母性渐渐复活!观众见证了冰凉的母性渐渐复活的过程,滢滢水色从母驼的眼眶漫漶而出,母驼终于肯给小骆驼喂奶了。这似乎在说明,“零文本”下的影像叙事必须要有耐心,要保持一种渐近和累积的过程,情感才能表现得丰厚,最后才能达到情感的喷发。 电视政论片和文献性纪录片(也包括电视新闻片)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可以事先写好一套相对完整的解说词文本,然后根据文本的叙述结构、意义表达,去拍摄、寻找相关的画面作形象说明。文本作为基本的表述手段,电视的其他表现手段是围绕电视文本进行安排的。所以,这类节目定位特点是“解说为主,解说先行”。 一般来说,西方一些电视片特别是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是先编好画面流程,然后根据画面流程再考虑文本的处理和安排。 专题片的第一语言是文本,主要靠解说、介绍和赏析。纪录片的第一语言是画面,主要靠观众的感受,靠事实说话。那种认为专题片好纪录片不好,或者专题片不好纪录片好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根据题材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拍摄样式。 二、文本的审美 专题片需要经营好文本,但并不是说纪录片就不需要经营好文本了,恰恰相反,纪录片的文本更需要匠心和锤炼。著名纪录片大师冷冶夫拍摄了一部反映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一名女边防战士的事迹。全片女主人公只在片尾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女主人公只有一个20~30秒的长镜头。编导在此只安排了一句解说词:“世界上有许多花,开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这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全篇只有一句解说词,16个字,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一个文本经营的经典案例。 纪录片的摄像是第一作者,文本撰稿是第二作者。专题片撰稿是第一作者,摄像则是第二作者。冷冶夫先生常常是身兼摄像、撰稿两个角色。笔者曾有机会听过冷冶夫先生的讲课,也看过他相当多的优秀片子,感觉他就是为纪录片而生的,建树颇丰。纪录片《胖连长许文峰》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楚,段落非常明晰。操练-连队生活-演习-探家-回连队。该片的解说词所用笔墨也很简约,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之类俗不可耐的解说词,却塑造了一个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有血有肉的时代军人形象。文本解说词该说多少,该什么时候说,都要把握分寸。 笔者看过一部专题片,片名是《曾乐》。该片的文本解说词就过于平庸,像记流水账一样,平淡乏味。而且画面杂乱无章,没有同期声现场音,不能了解曾乐的性格特征,不能感知现场气氛,缺乏故事情节,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笔者曾经拍摄了一部电视专题片《鄂尔多斯的天空——鄂尔多斯语言文字工作回眸》,教育部官员两次来鄂尔多斯考察语言文字暨普通话推广工作,两次提出要看该专题片。有评论认为,该片的文本解说与画面相得益彰,给人以气势磅礴之美感。 三、文本的营养 应该说,电视的母体是文学。电视文本永远需要从文学那里获取营养。从电视新闻片到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都需要进行唯美主义般的文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散文、小说、诗歌是文学的三大文体。从思维方式来看,散文接近于专题片,小说接近于纪录片,而诗歌则接近于电视散文。散文笔法宽广,文法自由;小说是偏于再现和写实的;诗歌是写意的,抽象而主观,偏于表现。 不过,后现代大师德里德说:“类型法则不可能保持永远的纯净度,因此对类型进行定义是注定要失败的。”比如在小说、诗歌、散文的边缘地带诞生的文体就是一种模糊的文体。在诗歌与散文的模糊地带是散文诗和诗散文,比如淡墨的诗散文作品。在散文与小说的模糊地带是叙事散文,比如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根据这样的划分,我们也可以将电视片分类,比如写实或叙事型专題片、写意或表现型专题片。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伍建阳认为,一部片子的最高境界应该具备某种风格。 要用理性去关照细节,改变原有的结构和节奏,改变原有的时空关系,进行“文本时空”的压缩和延伸,寻找一种意料之外的时空美感。对文本时空的延伸则可以产生一种细腻的情感,比如影像的延时拍摄,在影像专业也称升格拍摄,可以实现慢动作的观影效果,就是把本来短的东西延长了。比如办事人员问一对新婚夫妻,你们愿不愿意结婚生活在一起,男的干脆地说,我愿意和她结婚!问到女方时,女方不说话,镜头长达一分钟,详细地刻画了这个女人的心理变化和面部表情。摄像师用一个中景一口气拍下来,镜头看似冗长,但观众感觉不到冗长。这类似于一个慢镜头,这是对影像细节的刻画。 四、文本的后现代 后现代是一种精神。后现代电视文本最落寞,但却反映了当下的时代精神,比如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表达了后现代精神的血性和气质。而传统的电视片则喜欢在文本中布道,讲究宏大叙事,喧示文本者自己的高尚。二者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价值裂缝和精神沟壑。 在笔者看来,电视片文本没有小题材,只有狭窄的文学视野和缺乏敏感的文化触角。只要睁开自己的眼睛,就能找到超凡脱俗的角度。任何一种让观众看不清楚的东西就是编导自己思维的不清楚。任何一部片子都存在不足,所谓遗憾的艺术。当然,经营文本解说词,经营电视片,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多看片子,在多看片子中产生灵感,产生理性思维,产生艺术思维,产生审美体验。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电视台、鄂尔多斯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编辑:王洪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