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名校长的追求中看教育家的视野
范文

    编者按: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全市素质教育、并能够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天津市2009年启动并实施了“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面向全市遴选优秀校长和教师,通过三年的培养,使其成为拥有独到教育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和破解难题、并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知名校长和教师本刊从本期起,开辟“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专栏,陆续刊登入选“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的文章,以飨读者、

    任奕奕,天津市耀华中学校长,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在庆祝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一位哲人的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名校长、教育家应该是教育行业中“关注天空”、“仰望天空”的人,他们的视野应如天空般寥廓、星空般深邃。成为一校之长的人大多都迈向“准教育家”的行列了,从名校长的一时一事中往往不难发现他们的胸襟与视野,同时,他们所在学校的师生群体也常常折射出学校的内涵发展与文化定位。校长们的追求往往是高尚的、纯粹的,脱离低俗功利主义的,校长们的追求常常是具有创造性的、本真的,占据了教育和文化重要高地的,校长们的追求常常是其他职业中鲜见少有的,当校长的追求变成教育的效果,影响了教师和学生,这种追求也就影响了社会和世界,进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下面通过解读名校长的追求来浅析教育家的视野。

    一、视野——彰显教育家的影响力、执行力

    名校长们大多有崇高的人格。笔者认为,“开先河的教育思想”“集大成的教育思想”“哥白尼式的教育思想(指扭转了通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方向,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教育模式的思想)”“惊世骇俗的教育思想”,能具备其中一个就已经是极为出色的“准教育家”了,而做出开创性业绩、守护性业绩的,在名校长中应该说是不乏其人。这样看来,教育思想是成为教育家的必备条件,而“视野”则成为具有闪光思想的前提条件。教育家要能“原创性地回答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影响同时代人对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思想是桥梁,是帮助有大爱的教育工作者成长为教育家的桥梁。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家的思想就是教育视野。拥有宽广视野的校长可以成为教育家,拥有这样的校长的学校可以成为造就万千优秀学生的名校。

    回溯20世纪初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历尽艰辛而一步步办起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的张伯苓先生,就是凭借宽广的胸襟和视野成就教育家声名、打造出誉满中外名校典型的。张伯苓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公”和“能”的教育,这是一种熔社会教育与个人教育于一炉的教育,前者强调“为公为国”的社会道德的培养,后者着力于个人能力的锻炼。南开系列学校在“公”“能”并举的教育视野引导下,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由默默无闻而发展为誉满中外,达到“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的知名度。

    二、维度——教育家视野的三维空间

    大凡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目标,而优秀的校长心中应该永远存在一个“教育的乌托邦”,教育家的视野应该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宽度和未来的高度。在这样的三维空间中有诸多的平台使得教育家施展他们的智慧才能,普惠他们的教育恩泽。

    1、历史的深度。中国古代教育家,如孔子、墨子、朱熹等,都是一些胸怀化民成俗之志的社会思想巨子,近代涌现的以陶行知、蔡元培、晏阳初等为代表的受人敬仰的大教育家同样对国家、天下的利益和前途念念不忘,他们总是自觉地把教育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思考、研究、探索、实践,可以说,真正的教育家一定首先是一个爱国者。蔡元培主张“五育”共举、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改造,角度虽然不同,但教育兴国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在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信仰——以教育智民强国,舍此没有更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将教育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历史高度也许正是教育家与一般教育工作者之间在视野和胸怀上最根本的区别。

    这种视野,是推动陶行知先生教授不当,高薪不要,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致力于乡村教育改造的动力,也是激发耀华学校第三任校长赵天麟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畏强暴、挺身而出、壮烈捐躯的精神源泉。赵天麟曾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后因拒绝当局镇压“五四”爱国运动、处分青年爱国学生的要求愤而辞职,1934年起任天津耀华学校校长。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期间,赵天麟总结近20年办学经验,凝练出“实事求是”的校训并承袭至今,任耀华校长期间,确定了“智、德、体、美、群”的教育原则和“勤朴忠诚”的耀华校训,为耀华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8年6月,赵天麟惨遭日本特务杀害。赵天麟校长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勤朴忠诚”四字校训的含义,因此受到了一代代“耀华人”的敬仰。在校史前馆前,耀华师生为其敬立铜像以记其功、承其志,赵校长制定的的“勤朴忠诚”的校训成为耀华学子为人处事的准则。“兴学救国”是赵天麟校长的教育理想,他用生命向世人展示了对教育的理解,这正是他的教育视野。

    2现实的宽度。教育家需要有宽广的视野,要有创新精神,要努力形成学校特色。从某种角度来说,教育家产生于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之中。而特色不只是一个点,而是学校的价值观体系,它体现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活方式、教学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之中,从而成为学校师生成长的生态环境特征。

    名校长的办学历程首先是一名教育干部提高自身专业精神与道德追求的过程,这也正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校长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要追求卓越,他的视野中现实的、贴近学校实际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教育是一项事关社会文明传承的伟大事业,名校长追求卓越的人生期望应当而且只能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的追求应当是建立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基础上的,他们应当在认清历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工作,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让自己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成就事业,成为教育家。教育家的现实视野中应有其特殊的部分,如,他们应当具备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价值观,具有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有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名校长的现实工作中还有在

    努力促进群体发展的管理上追求自身更快发展的视角定位,同时,他的视角中总有欣赏他人长处,继承前人智慧,在不断谦虚学习中吸取和解读、分析和判断、积累和表达、反思和调整的能力。

    3未来的高度。一个有远见的教育家,不但要有历史的眼光、时代的眼光,还要有未来的眼光,不但要看到教育的过去和现在,还要预见教育的未来。教育家的智慧还包括将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前进的目标是否明确,前提是现在的定位准不准,而找准现在的定位,需要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只有用历史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看教育,才能看清世界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中国的基础教育又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自己所在的教育团队处在什么位置。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说,“教育是永恒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教育。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明天的社会准备人才的社会活动,然而在实践中,教育又是立足于昨天的活动,课程、教材……昨天的知识、今天的努力与明天的事业,构成了基础教育最为棘手的矛盾。”名校长要让自己的学校通过教育把“学习的基础”转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把昨天的知识转化为有助于学生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态度、情感、价值观,这就需要他们视野中有未来的高度。

    自古以来,教育家总被认为应该在知识、人格、思想、业绩和影响上领先,而现实中社会关系的丰富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等诸多因素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教育家的权威地位和榜样作用,但这也更说明教育家的视野中“未来的高度”的重要性。在我们提及名校长们应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视野拓展时,不可不提及在信息化社会,教育家有可能面临一种“角色冲突”或“身份不明”,面临着“居高临下”或“居高不下”,面临着“教育迷茫”或“教育乏力”等现实问题。而校长视野中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深度、宽度、高度都在不同步地伸展着,但也可能有停止不前或有所减缩的时候,可以说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多,影响教育家视野发展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影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形成的方方面面也难以澄明,这一切又都为21世纪教育家的成长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三、拓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急迫需求

    教育家的意义世界中人格、思想、功绩彼此相通,思想渗透于他的事业功绩中,而事业功绩则是思想的载体,思想和功绩又都能折射出人格的光辉,它们浑然一体,共同构成教育家的完整意义世界。当然,教育家意义也有局限性和开放性,这里还应包括进步与保守、积极与消极,我们在现实教育发展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拓展教育家的视野,以研究揭示本质,以探索催生创新,以愿景激活现状,以反思追寻效果。做教育的人是艰苦的,更是幸福的,作为名校长的人更是“危机‘从生”(教师若德能低下会误人子弟,而校长若曲解了教育则会扭曲一方教育天地,可谓危机“从”生)和“愉悦人生”的,一校之长,一名“准教育家”在行进的过程中,视野过窄会导致教育的低俗化,导致学校管理的过度精细量化从而阻碍师生的精神成长:视野过于宽泛,又会脱离实际,导致目标虚无缥缈,失去操作性。笔者认为,教育家在仰望天空、心怀应然目标的同时,也要俯视大地、找准实然目标,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

    多年来,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系统学习经历告诉我,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持续两千多年而不衰,早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1993年笔者在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留学期间,就曾将孔子的教育思想凝练成11个短语向日本师生进行介绍,分别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启发诱导、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相观而善、长善救失、藏息相辅、互磋互学。2006年秋季,天津市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笔者又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了新的体会,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教育观念直到现在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与新课程的理念十分贴合。潜心学习教育理论,从丰富的理论海洋中汲取思想的营养,这是形成深刻、系统、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的前提。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积极践行,不断反思和修正,内化为自己的对教育教学发展有科学指导意义并易于操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中,这是成为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在分析教育现象的过程中,名校长善于从小看大,再从大看小,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远中看近,再近中观远,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等。我们在学习中有意拓展自己的全方位视野,在教育事业的苦苦追求中奉献自己所有的力量和智慧。相信在投身到教育的“真”“善”“美”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永久的感恩中知责任,在幸福中承使命,让我们共同期盼无数教育家的涌现,让他们的思想惠泽社会,让他们的智慧惠泽教育,让我们为教育的未来而祝福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