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凉山州高海拔地区杉木造林覆膜技术研究
范文

    陈继恩 彭文勇 王小刚

    

    

    

    摘? ?要:以云杉和冷杉为造林种苗,通过设置覆膜栽植和裸地栽植两种方式,探索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地膜覆盖造林技术。结果表明:①覆膜处理显著地提高了云杉和冷杉苗木的成活率及保存率,云杉覆膜补植成活率较裸植提高了499.74%,保存率增加了389.41%;②较裸地栽植,地膜栽植云杉新梢生长提高了43.03%、地径增量增加了128.57%,冠幅上升了95.0%,冷杉新梢生长提高了593.20%;③覆膜可提高苗木成活率,抑制杂草,降低抚育次数,减少费用520元/667 m2。通过试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建议采用覆膜措施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营造人工林。

    关键词:地膜覆盖;高海拔;云杉;冷杉;造林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始于20世纪中叶,随着农用塑料薄膜的出现,开始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温度、水分等小气候条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1-3]。

    凉山彝族自治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干湿季明显,旱季时间长达半年,冬春连晴少雨、冬干春旱频发,加之凉山州海拔较高,土壤肥沃程度较低,可以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干旱和土壤贫瘠,是影响高海拔地区造林工程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凉山彝族自治州抗旱造林技术研究项目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碗厂乡大石头村进行了前期调查工作后,开展高海拔覆膜造林试验,选用当地常用的造林树种云杉、冷杉,以期提高凉山州高海拔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树种的生长发育,旨在为今后凉山州高海拔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碗厂乡大石头村,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30ˊ10.69"~102°30ˊ31.41",北纬27°52ˊ04.14"~27°52ˊ16.17",海拔范围3 192~3 227 m;试验地面积6.7 hm2,土壤为山地暗棕壤,土层厚度30 cm;坡度15°,坡向东南,为山地半阳坡。

    试验地为造林失败地,原始地类为采伐迹地(采伐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原林相为针叶林。该区域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山,具有高原气候特点,即冬季干寒而漫长,夏季暖和而湿润,属亚热带滇北高原气候区。季平均气温8 ℃,最高年平均气温为9.1 ℃,最低年平均气温为5 ℃,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17.3 ℃,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1.4 ℃;年平均降水量1 114.7 mm,集中在6—9月间;年平均日照1 996 h,极端最高气温30.3℃,极端最低气温-25.4℃。

    1.2? ?试验材料

    试验树种选用云杉和冷杉,试验用苗采用容器苗,苗龄为3年,苗源地为凉山州越西县,苗木平均高度16 cm,平均地径0.5 cm。

    地膜选用幅宽≥地膜、厚度0.008 mm、双层(单剖)的农用黑色地膜。

    1.3? ?试验方法

    试验造林整地于2013年年底完成,株行距为2 m×3 m,整地规格60 cm×60 cm×60 cm。植苗于2014年3月中旬进行(云杉和冷杉苗未萌动时),共植苗1万株,其中云杉苗5 000棵、冷杉苗5 000棵。试验场地设置4块,采用单因素对照试验,云杉和冷杉苗分别设置裸地栽植和覆膜栽植,覆膜栽植时将地膜切成80 cm×80 cm方块,植苗时在地膜中心穿孔,苗木栽植于穴内,地膜平覆于穴面,四周边缘用土压实。裸地造林时整地方式一致,采用常规方法栽植。植苗后按常规造林抚育方式进行,每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分别于6月和9月各进行1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形态指标测定标准为:株高采用卷尺(精度1 mm)测量,地径采用游标卡尺(精度0.01 mm)在土表处对茎粗(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取平均值)进行测量。

    采用样地法并对造林地成活率和保存率进行调查,样地面积不低于造林面积的5%,选择各试验方块田内不同位置进行统计,每个样地取20棵苗木统计,试验结束后,计算平均值并制作图表。

    1.5? ?数据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Microsoft corp.USA)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SPSS Inc.,USA)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膜对云杉、冷杉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采用常规造林方法进行冷杉造林,当年成活率仅达到50.07%,次年春季保存率降为20.21%,经次年补植后,成活率仍不足26%,保存率仅有18.06%。而采用覆膜冷杉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0.56%,保存率高达85.44%,相比于裸地栽植,保存率提高了3.25倍,经次年补植后,成活率达87.94%,3年后保存率达85.16%,较裸地栽植处理提高了372.22%。云杉存活率与保存率和冷杉相似,较裸栽云杉覆膜的成活率提高了35.86%,保存率提高了398.90%,值得注意的是,第2年覆膜补植的成活率较裸植提高了499.74%,保存率也相应增加了389.41%。

    试验表明,覆膜的冷杉、云杉成活率与保存率均较高,地膜处理提高了冷杉、云杉苗期的成活率与保存率。

    2.2? ?地膜覆盖造林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地膜覆盖造林对2种苗木生长的影响如图1所示,其中云杉覆膜栽植较空白处理新梢生长提高了43.03%,地径增量增加了128.57%,冠幅上升了95.0%。冷杉苗木覆膜与裸植方面,除地径增量无明显差别外,覆膜新梢与冠幅均表现为显著增加,云杉新梢长度从16.5~17.2 cm生长到31.7~38.8 cm,较裸植苗提高了593.20%。

    由此可见,覆膜造林能够为苗木生根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云杉和冷杉苗期新梢、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量。

    2.3? ?地膜覆盖造林成本分析

    通过对试验地连续3年的监测,参照2018年四川省劳动定额结合凉山州本地造林成本核算,计算出常规造林方法和地膜覆盖造林成本差距,详见表2。采用地膜覆盖,虽然栽植费工,但因覆膜可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提高苗木生长量,同时减少补植,降低抚育次数,继而降低相应成本。覆膜与对照区相比,累计可减少费用520元/667 m2。

    3? ?结论

    通过试验得知,经过覆膜处理,云杉和冷杉苗期内成活率、保存率以及相关生长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提升,这与覆膜后土壤内部能够形成一个适宜且稳定的生长小环境有关。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冬干春旱频发,特别是苗木栽植后,缓苗期和幼苗期抗性差,一旦遭受到极端气候影响,几乎全部死亡。覆膜造林可缩短苗木的生长周期,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同时,覆膜处理也能明显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不仅提高了高山造林的成活率,还有效降低了造林成本。

    参考文献:

    [ 1 ] 马有忠.寒旱区植被修复保湿增养覆膜造林技术试验[J].甘肃科技,2012,28(22):161-162.

    [ 2 ] 张德良.日本落叶松在鲁甸县高海拔区域造林试验[J].现代园艺,2014(12):8-9.

    [ 3 ] 李晓黎.地膜覆盖技术对土壤温湿条件及苗木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3,43(1):74-75.基金项目:凉山州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计划编号:17YYJS00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