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可轻信“儿童食品”招牌 |
范文 | 陆悦 闫利 近年来,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酸奶等打着“儿童专属”旗号的食品层出不穷,其价格往往比同类食品高出不少。事实上,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我国并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专家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针对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并规范标签标识,让儿童食品真正区别于成人食品。 最吸眼球 目前,市场上标明“儿童××”的食品琳琅满目,它们大多走“萌系”路线,包装鲜艳,造型卡通,备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物美超市的“海外直采”专区,记者看到一个小女孩刚刚挑选了两瓶草莓味饮料,她妈妈推着的购物车中还有几包某品牌儿童海苔、薯片以及儿童龙须面等。小女孩的妈妈告诉记者:“我比较喜欢买标明‘儿童专用的食品,感觉比其他同类食品更健康。你看我买的这款儿童龙须面,包装上写着能补充钙、铁、锌和维生素。”另一位妈妈购买了一罐“××公社”出品的山楂条,只见罐身上印着“儿童营养 专属定制”,而比这行字更醒目的是“0添加”字样。这位妈妈对记者说:“‘0添加就是没有添加剂,那肯定更健康啊!”标着“低钠”、“有机”字样的某进口品牌儿童酱油也很受欢迎,一位家长正拿着该品牌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作比较,他告诉记者:“普通酱油的配料表里有一长串各种化合物的名字,而儿童酱油的配料表里就没有。”虽然两者价格相差很多,他还是毅然选择了更贵的儿童酱油。 一位正在往货架上补货的导购员告诉记者,标示“高钙”、“补锌”、“补铁”类的食品最受家长青睐,“像这款高钙骨头饼干,这周几乎每天都要补货”。而最受孩子喜爱的,则是包装鲜亮、电视广告打得多、同学中较流行的一些食品。消费者乔女士表示,带孩子到超市一般多会挑选薯片、巧克力、冰淇淋等食品。至于具体选什么品牌的,只能看“眼缘”,“主要就是经常在动画片节目里打广告的那些零食,花花绿绿的,孩子一去超市就吵着要。”乔女士说。 Packaged Facts(美国营养专业市场调研机构)一份2016年的报告数据显示,在选择儿童食品时,49%的美国妈妈会把营养作为首选标准。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妈妈,60%会选择非转基因产品,46%会选择有机产品,33%会选择全天然产品;6-11岁儿童的妈妈,45%会选择有机产品,30%会选择全天然产品。这也与中国家长更看重“儿童专属”食品强调的高营养性不谋而合。 价格偏高 消费者心甘情愿为高价“儿童食品”埋单,那么,从安全、营养、品质、口味上来看,这些“儿童食品”是否也比其他同类食品表现更优、更适合孩子食用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消费者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儿童专用”,因为这些不过是部分产品的宣传策略。近年来,“儿童食品”市场价格畸高、虚假宣传、配料不当等问题不时被媒体曝光,不少打着“儿童专用”旗号的食品不仅没有营养价值,而且个别企业还会为了增加口味、延长保质期而过多添加炼乳、砂糖、香精等。 近日,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家长和小朋友选购儿童食品时要特别注意查看其外观是否过于鲜艳、好看。因为五颜六色的儿童食品中多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会给孩子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带来潜在伤害。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15年发布的消费提示则明确提出,在我国现行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除3周岁以下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外,尚无“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即使明确标注“儿童”字样或印有儿童头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严格意义上说,‘儿童食品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标准。”旺旺集团法规事务部总监王玲玉表示,由于定义和标准规范缺失,市面上常见的“兒童食品”一般都是依据相应产品类型的安全标准组织生产的,顶多再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2017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在产品配方的设计上对营养特性的考虑更深入一些。“现有的法规标准体系中,仅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中提及了‘儿童用乳粉,并对儿童用乳粉的维生素、叶酸、肌醇、钙、铁等营养成分使用量进行了规范。”王玲玉介绍说。 标准不明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为孩子选购食品时,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尤其是2013年我国全面执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懂得查看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标签。 然而,复杂的食品配料表还是难倒了不少消费者。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永辉超市的休闲零食区,一位为孩子购买薯片的父亲指着配料表抱怨道:“每次看配料表都觉得自己的化学没学好。比如,这个单甘油脂肪酸酯是什么?它对健康有没有影响?”记者通过百度查看单甘油脂肪酸酯的作用,发现这种添加剂主要在食品中作为乳化剂使用。其实,这位父亲的苦恼很多人都感受过,尽管现在的食品配料表对食品添加剂等的标示非常全面,但家长和儿童在选择食品时因为不了解其中的配料,仍然只是凭借“外表”、“口感”、“知晓度”去选择。 对此,王玲玉表示,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是以体重为60千克的成人为标准制定的安全添加限量,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食品添加剂风险评估数据则缺失。这就造成打着“儿童专用”旗号的食品只需要遵循普通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生产即可,但这种做法对儿童健康却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她举例说:“2008年,英国研究发现柠檬黄、喹啉黄、日落黄、酸性红、胭脂红和诱惑红6种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该研究促使欧洲食品安全局出台法令,要求含有这6种色素的食品必须标示警告标签。但是我国并无相关规定,只能依靠企业自律把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表示,不同生长阶段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不同,所需的营养也有较大区别。因此,他呼吁,相应某一年龄段所涉及的食品标准应分别制定。 据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儿童食品”进行了标准规范。如韩国在2013年制定了儿童喜爱的食品的营养标签标准,从营养、添加剂限量、代谢方面进行规定,并要求标示“儿童专用”字样食品的配方需进行备案。 王玲玉建议,应从4个层面逐步改善儿童食品标准缺失的现状:在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儿童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在标准层面,应加强风险评估的科学支撑,制定儿童食品使用添加剂的种类和限量;企业应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善尽告知义务,对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要明确清楚地进行标识,以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社会媒体方面则需开展大规模宣传工作,在儿童父母中普及食品、营养科学知识,并监督促进儿童食品生产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谨慎使用食品添加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