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尊重学生,讲究实效,上好“家常课”
范文

    姚金根

    [摘 要] 就当下课程改革的东风兴起,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针对片面理解课改概念和教改意义的现象,提出一些冷静的思考,还真实于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去除华而不实的环节,尊重学生,讲究有效性教学,上好“家常课”,构建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本色课堂。

    [关 键 词] 尊重;学生;讲究;实效;家常课;本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3-0142-02

    近些年来,各地中小学(包括部分大学、高等院校)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纷纷建立起各种名目的教改实验班,动辄上起教改实验课,还申报了一大批所谓教改试验基地学校。对各种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无论普高、职教所表现出积极参与教改的劲头和积极性,无可厚非。就目前教育教学现状及质量来说,改革是必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更没有发展和未来。但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改大潮中,在近些年来的教改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片面理解教改的目的和意义,只做表面文章,不去深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只顾展示教师的能力,不顾学生利益的现象,如:不切实际,不根据教学需求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认为课堂上只要放了PPT课件,就符合教改精神,就是好课;情境设计过滥或多余,语文课基本上上成了音乐课,假如换个音乐老师,这节语文课或许更精彩;又如:新课改要求课堂必须有师生互动,有的老师设计互动环节时,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从课程需要出发,不深入研究课堂设计,生拉硬套,牵强附会,设计许多无效互动或者伪互动环节,有时候学生配合不好,答不上来时,不采用引导启发,而是自说自话等;再如:有的老师非常重视“效果”,在正式课前反复演练,炉火纯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成为绝对的主角,而學生则变成反复被动观看表演的观众,失去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热热闹闹,可学生空空如也……上述现象说明了某些老师急功近利,片面理解教改精神,出现了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些做法,剥夺了学生在学习中应有的一些权利,不尊重学生,只图热闹,不讲究实效,更不讲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笔者就如何在教改大旗下真正体现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教改精神而上一堂好课,做了一些反思,感想如下:

    首先,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时间、空间、思维、讨论、发言、探究问题的权利。现实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为了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或体现自身的能力,变相剥夺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发言,甚至写字、做练习的权利,一切包办代替学生,只站在教的角度而不从学的角度考虑课堂,忽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原则,形成“一言堂”,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因而,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不切实际地玩弄形式主义,将神圣的课堂搞成花里胡哨的大杂铺,不实在,更不能剥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他们所拥有的权利。必须从课堂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合理地设计安排教学环节。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生有效学习的阵地。

    其次,讲究有效性教学。要学会“洗课”,即注重课堂知识的实用性,讲究课堂学习的节奏环节的连贯性,同时要勇敢地“洗”去没有必要的内容或环节,不要浪费珍贵的45分钟的任何一分钟。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中,就有效性学习这一点做得相当到位,课堂每一分钟都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性原则,给人感觉实实在在,环环相扣,特别注重有效性学习的体现,学生从课堂45分钟里已经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内容,不需要课外再去上“家教”,吃小灶补课,而且优秀的教师几乎从来不布置额外的家庭课外作业,而是将学生课外自主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外自主性学习,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来充实自己,弥补不足,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是一个综合体系,有效教学探讨涉及诸多方面:

    1.应该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不仅要求我们树立大众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还应该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观,形成动态的知识观,关注人的终极价值。

    2.把握有效教学的内涵。高效的教学就是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刻的情感体验,适切的教学方式,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清晰的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能力。

    3.应构建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教学的具体过程和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硬性割裂它们。

    4.应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其关键是要弄清楚我们的教学要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在教学之前进行“洗课”。

    5.有效教学要形成思维的文化。主要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思维的同时还要使学生享受思维的快乐,把思维当作一件愉快和幸福的事情。

    6.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接受学习为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究,并站在哲学高度寻找学习规律等。

    7.有效教学需要对教学要素、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实施必要的变革。

    最后,要上好“家常课”。何为“家常课”?即平时朴实的常规课,“家常课”好比做家常菜,虽然与名菜、大菜无法媲美,但是却非常实在,合口味,有特色。“家常课”同样也讲究实在,合学生口味且有个性特色,并能够天天上,人人都能上,随时可以上。具有求真、朴实、亲和力,而有别于表演式的课堂教学或形式大于内容的课,有别于有些所谓“上课专家”那种一节课能够上遍天下,甚至一节课上一辈子。“家常课”注重学科性,不要花里胡哨,让人搞不清一节课究竟是语文课还是音乐课。从“家常课”的教学观中,笔者认为现代教学必须重“实”避“虚”,切勿形式大于内容。联系现实课堂,教师赛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往往注重形式的丰富,夸大形式的作用,而忽视了课堂最根本的要求,即内容实在,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是教育人的人,要实事求是,不能搞虚假或“做课”。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对教师长期发展不利,更危害教育事业。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讲究有效性教学,要上好“家常课”。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教学的具体过程和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性学习引导,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发生根本变化,教学改革才能得以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显现。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PDR》教研天地,2008(11).

    [2]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教育研究,2002(3).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薛晓娟.应用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