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仡佬族傩戏舞蹈文化现状浅谈 |
范文 | 摘 要: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获取的实证材料与舞蹈本体相结合,研究仡佬族傩戏舞蹈与仡佬族人民的生活关系。概述务川县仡佬族傩戏舞蹈概况;傩戏舞蹈的分类,对仡佬族的傩戏舞蹈进行舞蹈形态、特征分析;整理仡佬族傩戏舞蹈的伴奏音乐;介绍仡佬族傩戏的文化体现;梳理务川县仡佬族傩戏舞蹈现状。 关键词:仡佬族;傩戏;舞蹈文化;舞蹈形态;动律特征 一、务川县仡佬族傩戏舞蹈概况 仡佬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各个省份,其中96.43%的仡佬族人居住在贵州省,剩下的少数仡佬族民众散居于云南和广西等地。贵州仡佬族人民主要聚居地为遵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的傩戏主要以祈祷祝愿,驱邪驱魔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且包含了道术、巫术、戏剧等民间艺术,这些都属于道巫两教范围。仡佬族的傩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主要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贵州省仡佬族傩戏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在与其他地区的傩戏相比,有着自己不同的风格特色,正是由于这些仡佬族傩戏不同的风格特色,使得我们当今有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民间戏剧的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研究这些历史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正是由于这些种种原因,仡佬族的傩戏一度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现如今,贵州省人民政府把仡佬族傩戏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族傩戏叫杠种,又叫脸壳戏,也叫冲傩。一般家里老人过大寿,小孩满一百天,或者家里的年轻人结婚生小孩,都要请人冲傩,这表示向活人祝贺,向鬼神祈祷。还有家里有重大灾难或者人有难的,都要请人杠种,求神灵庇佑,驱除鬼怪,消除灾难灭除祸害。仡佬族的傩舞的每一类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特征、动律特点。通过笔者采风调研务川县当地仡佬族民众,了解到务川县仡佬族傩戏舞蹈主要以祭祀和戏剧两种形式为主。由于傩舞与仡佬族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从各个方面都反映了仡佬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方面。下面根据笔者的采风调研资料将傩戏舞蹈具体介绍。 二、务川县仡佬族傩戏舞蹈的分类 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具有古朴的戏剧艺术性元素,又带有浓郁的封建主义色彩,是中华大地的戏剧活化石。傩戏的演出形式简单、随意,只需要在田间地头、家门口的空坝子上放置神坛和案子,舞台无需特制,一般以神坛和案子为傩戏表演舞台。 (一)开坛,属于祭祀部分。 (二)开洞,属于戏剧部分。 开洞就是唱础。要特别说明的是,儺戏并没有所谓真正的“戏”,大多数表演是一个法师,身着古装,脸画浓妆,头戴脸壳,根据唱本改编的故事或民间传说,伴着小锣、大锣、鼓和镲等乐器,把傩戏中需要表达的故事念唱一遍,故事念唱完,“戏”就唱完了。开洞里的傩戏实际就是唱故事。 三、务川县傩戏舞蹈的形态与特征 傩戏舞蹈按照表演人数,分为单人舞蹈、双人舞蹈和小组舞蹈,在傩戏舞蹈剧目中,没有明显的胯部和腰部动作,体态呈弯腰行礼,全身自然放松。傩戏舞蹈通常常用几种舞蹈步伐,把步伐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排列在一起,形成舞蹈句子,最常见的步伐有罡步,在做罡步的时候,要求步罡踏斗,脚力稳健,双手不能随意摆动,动作自然;罡步包括:旋转罡、丁字罡、八步罡、跪拜罡、推磨罡等,其余的还有圆场步、碎步、后退步等。圆场步、碎步、后退步这些在舞蹈中的小步伐,在傩戏舞蹈中,主要用于和罡步进行连接。手上的傩戏舞蹈动作,大部分会使用道具,道具一般以师刀、排带、牛角为主,道具的使用始终离不开圆的走向。 根据务川县仡佬族傩戏剧目中的舞蹈动作、剧目中的舞蹈队形、舞蹈步伐、手部主要动作、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得知傩戏舞蹈中的典型和主要的运动方式。再根据傩戏舞蹈的动作和运动方式,可以分析傩戏舞蹈的动态特征及动律特征,总结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膝”的动律特征 仡佬族的傩戏舞蹈中,膝盖部分动律贯穿于整个舞蹈过程,特有的动律,就形成了仡佬族民众独有的傩戏舞蹈风格特征。傩戏舞蹈的膝盖动律特征,是通过控制和调节膝盖部分的速度来完成动作的,主要体现在膝盖部分中的“曲伸”、“颤”。膝盖特有的“曲伸”和“颤”,后经过表演的反复提炼,就形成了仡佬族傩戏舞蹈中特有的动律特征。 2、“转”的风格特征 在仡佬族的傩戏舞蹈中,最明显和最有特色的动态特征就是“转”,“转”是贯穿于整个表演的始终。因为受表演场地的限制,队形较单一,所以就主要用了“转”来增添表演的丰富性。 四、务川县傩戏舞蹈的伴奏音乐 仡佬族傩戏音乐比较丰富,在仡佬族的傩戏舞蹈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多数为打击乐器,常用的有小锣、大锣、鼓和镲,不使用复杂的乐器。 结语 傩戏舞蹈是傩文化的构成之一,它构成傩舞中以乐通神、击鼓逐疫、以乐送神的人神相通的手段,其价值是在于平衡人类生存矛盾与外界非人力量间的关系,是民俗信仰之依托。它使审美与生活精密地联系为一体,带有强烈的社会功能性质,是实用的艺术1。 在源远流长的傩文化发展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仡佬族汉划程度的不断加深,娱乐活动的不断丰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仡佬族傩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这个靠继承得以发展和传承的傩戏,随着一些老艺人的辞世,这个靠代代相传的文化正面临技艺的失传。另一方面傩文化的发展伴随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名,又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政府的参与及宏观调控,又使傩文化得到发展。无论怎样,珍惜这些中华民族的珍宝,尽量的去保护它,珍爱它,传承它是时代赋予我们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是一项告慰先人惠及子孙的善举。 参考文献 书籍类 [1]何政荣.音乐舞蹈采风调查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2]钟故之.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3]董晓萍.田野民俗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黄小明.舞祭[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1]庹修明.中国傩文化述论[J].民族艺术,1997年01期 [2]王胜华.中国早期戏剧的巫傩形态[J].戏剧艺术,2001期03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杨雪珊,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贵州遵义,出生年月:1990年7月,学历:本科,职称:中职初级教师,研究方向:舞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