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压力及对策 |
范文 | 张小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职责。作为特定的群体,他们感受着来自于内外的双重压力。分析成因、化解压力,才能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的被调动起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压力;消解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特定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大。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从事自己工作时,却常常感到面临着压力,这些压力既有来自于自身的,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分析产生压力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变压力为动力,更好的调动整个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压力 1从教育对象来看,部分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表现出较明显的轻视态度,致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无论怎样尽职尽责,都很难得到认可。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对各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及学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课程设置的新要求,专科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两门必修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几乎所有大一新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有些同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课程学习的消极心态。他们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什么作用,成绩好坏对将来找工作都没有影响,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在笔者所在的高校组织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一项问题中,27.5%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安排,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37%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升学考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一项中,自评为认真听讲、积极和教师互动的只占34%:对于“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8.6%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10.2%的同学选择无所谓。正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这部分同学在情感上不愿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课程,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在心理上对课程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排斥心理,不论授课教师如何尽心尽职的工作,他们总是表现出拒绝接纳的态度。具体表现为一是缺课。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甚至无故逃课。在我校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偶尔逃课”和“经常逃课”的占到了30.5%,有的同学甚至从第一节课就开始逃课。二是听课不认真。有的同学鉴于任课老师管理严格,不得不来到课堂,但却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上。在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时常可以看见有人在学英语,或是在看专业书;有的学生看上去似乎在听讲,但是从不做笔记,他们认为听听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认真的学习。期末考试前,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翻看过教材。三是对待课程成绩听之任之或只求“六十分万岁”。他们重视专业课和外语课的学习成绩,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在平时作业上,还是在有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不愿付出任何努力。如一份调查报告的作业,有的同学只写几百字。部分同学尤其是大一新生的这些表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2从校内外的环境来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缺乏足够认同感的现象,导致教师产生本职工作不受重视、低人一等的压力。 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加大投入,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专项经费缺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课,课程涉及全校师生,没有专项经费,使得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难以真正有组织、大规模的展开;和专业任课教师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各项学术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相关的教学科研资料在所有参考资料中所占比例很小;教育部虽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安排有明确的规定,但常常被变相减少等等。除了部分领导不够真正重视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正确的态度也常常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心理伤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表示学习政治理论课无用,建议学生要把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他们抱怨思想政治理论课占了太多课时,希望能将相关课程的课时大大压缩,甚至错误地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没必要开设,嘲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谁也能讲。作为教师,他们的这些言论往往会误导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持消极的态度。在社会上,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经济转型期,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重技能、轻思想的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人甚至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政治课老师就是在空谈,在唱高调,讲的都是一些和今后求职、谋生无关的内容,学不学、学好学坏都无关紧要,而一些用人单位也片面地强调专业课的成绩,很少注重考察应聘者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效。在由教育部社政司委托孙蚌珠教授主持的“普通高校‘两课青年教师(45岁以下)队伍状况研究”课题调研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感觉职业社会评价比较低”,“对职业的社会感觉并不好”:与学校同行中专业课教师受尊敬程度相比,83.9%的教师觉得被轻视;在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对专业课教师的尊重程度上,65.5%的教师感觉被轻视;在社会对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对专业课教师的尊重程度上,89.2%的教师表示受到轻视。这些调查表明,来自于学校内部和社会的不重视和轻视因素,都或多或少的抑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失落感,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弱化了他们的职业自豪感,使他们难以满怀信心地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 3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来看,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它所肩负的职责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群体深感未能很好完成工作的压力。 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多数同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表示认同,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基本上完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任务,但从教学效果上看,仍不尽如人意。如在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5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没有效果;在“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收获大吗”的问题中,有49%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4%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虽然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实现具有间接性、过程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思想道德的作用经过人的实践活动,通过“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转化来实现,其间经过了一系列的中间环节,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学习的最终效果不会像专业课特别是实用性强的课程一样,能立即有所回报,不学的危害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很快显现出来,如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不全在任课教师,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的认识、缺乏经费使得有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等都是客观原因,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不认同却是不争的事实。未能很好地实现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期望值,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缺乏成就感,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常感内疚和不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这些压力,使得他们缺乏应有的认同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态度,从而也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化解压力的对策 1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生动性,以提升工作的成就感释放压力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满足或适应他们的需要、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导致课程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不显著造成的。在笔者所在的高校的问卷调查中,45.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32.9%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67%的学生认为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就教学内容来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是由中宣部、教育部汇集全国高校和社科界专家,集中精力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如果任课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能够与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相结合,就会使内容显得空洞、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善于科学的解读教材,使教学同教材形成一种既统一又区别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充分服务于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使学生觉得学了有用、学了管用,从而改变他们“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氛围将大大的活跃,教师被抑制的教学积极性也将随之被调动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案例启发式、观摩互动式教学可以对一些涉及到当前社会生活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课程内容,呈现案例、图片或视频,或现场参观展览、实地考察,使抽象的说教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辩论、演讲,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主题实践式教学能将抽象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现实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用事实验证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正确的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单调的政治说教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减缓、释放教师内心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满怀信心。 2建立、健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地位,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认同感,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领导、组织和管理,为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为此,高校领导应该努力营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从领导层面上影响和改变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课程教师的轻视态度,如江西省在2008年9月召开的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高校党委书记都要上讲台,带头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保证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按学生人数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在教师的进修、培训I和各种学术会议的开支上,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严格按照中央和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要求设置课程和保证必要课时总量等等,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落到实处。如果这些必要的制度和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将极大地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群体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积极工作,做出成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