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刍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范文

    刘红建

    摘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涉及多科目的知识,其中就包括生物、地理、物理、自然等科目的一些简单知识点,也就是说其实这门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给学生初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教师需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做到独立思考问题,并且可以借助小学科学中的各种趣味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思维;趣味实验;激发求知欲;动手实践;探究原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061

    小学科学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需要背记的东西,设立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初衷就是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世界是多么地五彩缤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篇文章中,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趣味实验、探索未知事物、动手实践、探究实验背后的原理这四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希望我的建议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明真理

    在小学科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有趣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并不只是为了取乐学生而存在的,它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事物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些趣味小实验很容易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分析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如何改进这个趣味实验,这样脱离书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讲解“盐和糖去哪儿了”这一节内容时,我会首先拿出三个烧杯分别将砂糖、盐以及泥土放入烧杯中,并不时地进行搅拌,然后学生会发现糖和盐都逐渐消失在了水中,而泥土则沉在了水杯的底部,这说明了糖和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泥土不可以溶解在水中。我会对学生提出问题:“面粉是否能溶解在水中呢?” 学生有的猜测可以,有的猜测不可以,我会再对学生进行提问:“那如何进行检验呢?”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根据之前的溶解实验来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检测面粉是否能够溶解,这其实就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我在这节课的开始就用一个实验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学生自己创设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鉴我的这种讲解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了解未知事物激发求知欲

    小学科学所讲述的一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可以先用一些有趣的话语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接下来探究未知事物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教师课堂讲解的进行。在了解这些未知事物的同时,学生会从教师的讲解中对这个未知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也经历了对信息的整理、分析等各个环节,学生也学到了运用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讲解“磁铁的吸力”这一节内容时,我会先给学生展示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是杰瑞和汤姆利用磁铁互相斗智斗勇,我会借这个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磁铁这个新鲜事物,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相关应用的好奇心。我会分给学生一个小小的磁铁,让学生尝试看看磁铁能够将哪些东西吸起来,并做一个记录,并且让学生尝试总结这些被吸附起来的物体有哪些共同点,学生总结的结论可能会有所偏颇,但这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意见,我仍然会以赞扬的态度面对学生。我在这节课会将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转让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尝试磁铁的作用寻找磁铁吸引物品的规律,我只会在最后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讲一讲磁铁真正的作用,以及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三、动手实践感受收获的喜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一部分实验是学生可以自己亲手进行实践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来探究现象发生规律,甚至还可以从自己总结的规律中去思考其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实践出真知”在小学科学中就是借助各种各样的实地探究,让学生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小学科学这节课的初衷之一。

    例如,在进行讲解“栽小葱”这一节内容时,需要观察小葱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变化,这个实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无法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在课堂上我会放映一个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小葱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看一看视频中的变化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完美地得到体验,并且我会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将小葱的变化如实地填写在表格中,学生记录到最后会发现这个表格非常清晰地记录了整个实验的变化。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会思考小葱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主动积极地探究其背后的道理,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对实验做出一些微小的改动,虽然这个改动是很微小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仍然是值得夸赞的。

    四、探究原理从而增强成就感

    在小学科学这门课中不论教师用何种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些科学道理,所以最后一定有探究科学原理的环节,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中稍作调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道理,自己只在学生陷入困境的时候稍作点拨,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

    例如,在进行讲解“声音的传播”这一节内容时,我会让学生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我会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声音可以靠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作为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称为介质。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宇宙处于真空状态,那么声音可以在宇宙中传播吗?”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发出自己的感想,我会引导学生去寻找最终的答案,首先我会问学生:“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那么假设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那他传播的媒介是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在宇宙中没有传播媒介,声音也就无法在宇宙中传播。這样通过我的引导,学生最终明白了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样让学生自主探究原理,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并不是一门强硬要求学生背记知识的科目,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自然现象等知识的兴趣,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有趣实验,也可以动手进行不同的操作,同时学生也要思考这些实验中蕴含的道理,这是十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建欣,郭玉英.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挑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9)

    [2]胡晋平.小学科学课实验创新之我见[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