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黑龙江省就业现状与就业公共服务建设研究 |
范文 | 郭荣丽 [摘 要] 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共同面临着就业的严峻挑战,黑龙江省亦不例外。就业压力在黑龙江省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就业质量低下和存在就业困难群体等方面。就业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在就业公共服务方面应当履行主体责任。黑龙江省在政府就业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建构多元化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 黑龙江省;就业;公共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B 众所周知,就业既经济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实现充分就业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说,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强调要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同时,就业问题也是整个世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国际劳工组织在《2014年劳动世界报告》中指出,2013年失业人口约2亿人,2019年将达到2.13亿人。其中青年失业问题尤为突出,2013年全球15至24岁之间的青年失业人数达7450万人,失业率高达13.1%。鉴于就业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黑龙江省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解,并针对就业公共服务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能对黑龙江省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作用。 一、黑龙江省就业现状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人员总量2012年为2027.8万人,比1978年的1006.9万人增加了大概1020.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30.03万人,增长率达到2.1%左右。尤其近五年以来,就业总量更是不断创历史新高,已于2012年突破2000万大关。如果从城镇和乡村两个部分看,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长要落后于乡村的增长速度。如城镇就业人员由1978年的584.0万人上升至2012年的1039.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7%;乡村就业人员由1978年的422.9万人上升至2012年的988.5万人,增加了565.6万人,年均增长2.5%,这充分表明乡村就业总量增长明显快于全省就业总量增长,而且也快于城镇就业的增长。黑龙江省2014年黑龙江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黑龙江省统计局]从就业总量的增长看,黑龙江省就业问题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全面地分析,黑龙江省就业形式仍然严峻。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亦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160万人,而每年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仅由80万个左右,缺口为80万人左右。二是岗位需求与劳动者技能不匹配,导致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等矛盾多重挤压,“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就业任务依然繁重,形势不容乐观。 (一)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 今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规模继续维持在历史高位,同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及部队复转军人等叠加,导致就业供需矛盾凸显。继2013年成为“史上大学生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成为大学生的“更难就业季”。原因是2014年大学毕业生为727万人,比2013年的699万人,增加28万人。而预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与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家调控经济增长速度,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导致就业市场提供的岗位再减少。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2013年青年失业率高于城镇全口径失业率,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2013年第一季度比2011年同期下降20多个百分点。黑龙江省现有普通高校8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26个。2014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0.41万人,比上年增加2966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初步估计毕业生需安置总量近25万人。 (二)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就业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就业方式不再是人们的就业的最终选择,多种多样的灵活就业方式为解决就业难发挥了突出作用。但是丰富多样的灵活就业方式中包含着诸多的新鲜元素,这就决定了灵活就业方式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就是虽然灵活就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而言,就业稳定性较差。这样的就业方式往往表现为进入容易,但极易退出,多次进入,多次退出,这种极不稳定的就业往往与不断失业并存。 (三)就业困难群体的存在。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指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愿望迫切,但由于职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和其他客观原因,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或其他途径实现就业的困难人群。这一群体,易于在求职和就业中遭遇挫折,有的虽然勉强就业,但仍属于临时就业或弹性就业,就业质量低下,工资收入低,稳定性差。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较差、身体状况欠佳。从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身份看,包括失业人员、下岗人员以及其他无业人员。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部分行业、企业的岗位流失,将产生大量新的结构性失业人员。如何尽可能稳定就业、减少失业,帮助他们就业,尽量减少就业困难群体的规模,也是我们就业促进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内容。 针对并不乐观的就业状况,伴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与解决必然成为热点和重点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能更好地满足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和体面就业的愿望,就被凸显出来。而公共就业服务是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此时政府部门能否提供良好的就业公共服务,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完善黑龙江省就业公共服务建设的建议 就业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通过就业服务机构实施的帮助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格劳动力的一系列服务性工作的总称。其内容包括: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指导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就业培训、就业委托服务和就业管理服务等。一般认为就业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在就业公共服务方面应当履行主体责任。我们据此对黑龙江省就业公共服务建设提出一些思考,以期能对黑龙江省就业工作有所帮助。 (一)加大对就业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业公共服务必然难以真正开展和落到实处。就当下实践来看,就业公共服务在我国仍属于在蓬勃成长中的事物,我们在不断尝试积累经验教训同时,还需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教训,这没有财政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虽然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但政府作为主导,其财政投入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就业公共服务顺利开展的保障基础。政府提供的就业公共服务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一方面,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来说,属于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必须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个人通过就业公共服务,实现就业,或者通过培训,个人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会增加个人福利。其中每一种服务的具体实施都需要资金的支撑,所以,政府要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尤其在就业形式严峻的当下。 (二)多元化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 就业公共服务不仅是要帮助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有效对接,更重要的是给予劳动力一种能力,一种能够就业的能力。这种就业能力需要政府通过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获得。现在的职业培训主要是通过职业技术学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某些中介服务机构来实施,机构数量少,培训内容较单一。因此政府一是扩充职业培训载体的机构数量;二是转变职业培训的观念。职业培训并不是一定要培养劳动力能够谋生或者提升谋生能力的某种具体的技艺、技术,可以通过职业培训,要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寻求多种可能的就业方式,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比较而言,后者可能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传统就业方式不断被突破,劳动者的思想观念必须加以转变,否则在传统就业方式下,就业困境是难以摆脱的。 (三)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黑龙江省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的就业援助制度已经取得了成效,如“彩虹工程”为高校毕业生开发公益性岗位1500个;“爱心工程”为残疾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634个,并且针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实施了“因人设岗”原则和实行不定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创新了就业援助工作的理念,拓宽了就业援助的路子。但黑龙江省的就业援助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就业援助资金严重不足,公益性岗位开发不够,就业援助效率低下等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就业援助的专项资金支持,多方拓展公益性岗位等。 (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就业公共服务的工作质量与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重视对就业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建议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对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流程、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和岗位职责。 综上,虽然黑龙江省就业公共服务建设与面临的就业形式仍存在不小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层面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以此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为实现稳定就业局势与充分就业的目标做出努力。 [参 考 文 献] [1]信长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4(11) [2]陈建刚.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5(5) [3]张忠慧,蔡程.黑龙江省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状况分析[J].商,2013(1) [责任编辑:王凤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