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蛟龙不如活老鼠
死蛟龙不如活老鼠清代文论家袁枚关于文学创作中“形”“神”关系的形象比喻。出《随园诗话补遗》:“凡菱荀鱼虾从水中采得,过半个时辰,则色味俱变,其为菱荀鱼虾之形质依然尚在,而其天则已失矣。谚云:‘死蛟龙不如活老鼠’,可悟作文之旨。”“形”“神”本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后为画论家引入艺术领域,强调绘画既要“气韵生动”,又要“应物象形”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达到形神皆备。随之为文论家引以论文,形成“形似”“神似”之说。袁枚用“死蛟龙不如活老鼠”的谚语来形象地比喻“形”与“神”的关系,言蛟龙形虽大而美却因死而无神,老鼠形虽小而丑却因活而传神,强调取形不如取神的艺术见解,实则揭示了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