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染指
释义

染指

❶谓用手指沾取。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 “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❷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二: “扬州妓亦绝爱怜之,有所干请,应之如响。李从中染指,获资无算。”
●《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鼋(yuan): 大鳖。郑灵公不让公子宋吃鼎中大鳖,公子宋便将手指伸入鼎内,沾了点汤尝尝 。


染指rǎnzhǐ

原指在鼎中染染指头,尝一尝滋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春秋时期,有一楚人给郑灵公献上一个鼋(yuán;龟属,肉美),时值郑国贵族子公与子家入见郑灵公。入见前,子公的食指忽然跳动起来,他向子家说: 以前我的食指这样跳动“必尝异味”。他俩入宫后,正赶上宰鼋的厨师“解鼋”。子公和子家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笑什么,子家就把子公“食指动”,“必尝异味”的话告诉了郑灵公。到郑灵公赐诸大夫吃鼋时,却偏不给子公鼋肉吃。于是“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意思是: 子公被辱,非常恼怒,用手指在鼎(烹煮食品的器皿)里蘸一下品尝了味道,然后愤愤然走出宫去。郑灵公大怒,准备杀掉子公。子公就与子家商量,想先下手杀掉郑灵公;子家不同意,子公便向郑灵公揭发子家阴谋造反。子家害怕郑灵公处死他,就与子公一起发动了叛乱,杀死了郑灵公。
后人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概括出“染指”一词,比喻沾取不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染指

本指用手指蘸。《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字子公)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于鼎,尝之而出。”后比喻沾取非分利益。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偷尝处。”《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垂涎。”


介入;染指jièrù rǎnzhǐ

【同】 都是动词;都有参与某事的意思。
【异】 “介入”着重在对所参与的事情进行干预,参与的一般是两方或多方的事务、纠纷等;中性词;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例]刚来这里工作,不要~双方的是非之争。“染指”着重在沾取非分利益,染指的对象多为一方的权力、利益等;多用于消极方面;一般用于书面语。此外,还有接触、沾边、获得、获取的意思,“介入”没有这些意思。[例]对别人辛苦挣来的财富,自己决不~。
【反义】 介入—退出/ 染指—无关


染指rǎnzhǐ

〈动〉比喻获得不应该得到的好处,也比喻参与做某事:从未染指│染指声律。


【染指】

本谓以手指蘸尝食品,典出《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以手指蘸尝郑灵公鼎中黿羹事,后泛指品尝某种食品。亦比喻沾取非分利益。后亦用以比喻插手或参与某事。


染指

“染指”一语比喻占取非应得的利益。
春秋时期,楚国有人向郑灵公进献了肥美的甲鱼,郑灵公十分高兴,立即让厨师杀后烹食。这时,大夫宋子公用食指指着鼎里煮的甲鱼悄悄对大夫子家说: “以后我要是寻到这样的南国美味,一定好好品尝!”
甲鱼弄好以后,郑灵公请诸大夫尝鲜,唯独不叫十分想尝鲜的宋子公品尝。宋子公十分恼怒,也不顾君臣之礼,快步走到鼎旁,用食指蘸了一点鱼汤尝了尝,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人们把宋子公的这种行为称作 “染指”,用以比喻占取不当得的利益之意。故事见于 《左传·宣公四年》。


染指

指子公把手指放人鼋鼎,尝鼋味之事。《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 (字子公) 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后沿用“染指”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全唐诗》六一一皮日休《酒中十詠·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染指rǎnzhǐ

〈动〉 指想得到不应获取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或得到某物。


染指rǎn zhǐ

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把指头伸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尝尝滋味走了。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用“染指”比喻沾取自己不应得到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也作“染鼋”。唐·黄滔《谢试官(代)》:“非敢染鼋,所希留马,干渎清严,下情不任惶惕屏营之至。”


沾光

沾光

沾带
受益,沾光:
分沾他人的利益好处:借光
一人升官家属或有关系的人沾光:拔茅(拔茅连茹;拔茅汇征) 茅拔汇征茅拔连茹
获取不应得的利益:染指
 贪图染指:贪染
都沾了光:咸遂濡泽
(凭借别人或某事物得到好处:沾光)




分取

分取

分取利益:分红 分利
 从中分取好处:抽水
 从别人那里分取一份利益:分我杯羹
分取不正当利益:分肥
 分取赃物:分赃(~不平) 分赢
从中分取非分的利益:染指
分得一点:讨开点
(从中取一部分:分取)

染指rǎn zhǐ

动词。《左传·宣公四年》记载: 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指在装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尝尝滋味就走了。后人用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用于贬义。
【例】
❶ 像陈金才这样一个能人,一个堂堂丈夫,一个靠本事吃饭的男子,当然绝无染指沾光之心,他也不屑于去问。(王蒙《相见时难》)
❷弄脏,玷污,用于贬义。
【例】苏珊珊回到M国之后,还能寻觅到幸福和爱情,一个把道义和良心看成高于一切的人,怎么能染指苏珊珊的洁白的灵魂呢?! (从维熙《遗落海滩的脚印》)


染指

用指头蘸。比喻占取本来不应得的利益。春秋时,楚人送给郑灵公一只大龟,恰好被公子宋和子家看到。公子宋食指跳动,指给子家看,说这是要吃珍奇异味的预兆。等到厨工准备杀死大龟时,二人不禁相视而笑。灵公问其原因,子家道出了实情。后来大龟做好后,灵公把肉分给其他大臣,惟独不给公子宋吃。公子宋非常气愤,于是不顾君臣之礼把手指伸入龟汤中蘸了蘸,尝了尝味道后气鼓鼓地走了。(见《左传·宣公四年》)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1: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