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原湖泊流域民居客栈国内游客生态意识调查研究 |
范文 | 龙肖毅 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洱海民居客栈国内游客的生态意识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多数游客的生态意识是肤浅的和片面的,虽然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情感,却对洱海生态知识了解不足,生态意志的坚决度较高,却只有潜在的责任感,而最终影响到了他们的践行。文章据此提出提高洱海客栈游客生态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生态意识理念是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倡导的。苏联学者基鲁索夫指出,生态意识是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解决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观点、理论和感性的总和。侯明明认为洱海等高原湖泊受汇水流域的影响较大,湖泊面积小,水体置换周期长,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客栈经济日益凸显,而洱海流域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游客的急剧增多,给洱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客栈管理带来巨大的困惑、冲突和挑战,客栈生态休闲游发展现状与其本质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游客行为管理不当可能危害整个高原断陷湖泊生态系统。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对客栈(家庭旅馆)进行研究,而对游客的生态意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罕见对高原湖泊流域客栈游客的生态意识调查。宏扬低碳经济生活,树立客栈绿色旅游品牌,深入了解当前客栈游客的生态意识及其特征,以加强游客生态文明教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流域生态平衡,促进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经济及旅游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洱海民居客栈发展现状考察 1985年的大理古城“爱斯花园”是洱海流域第一家私人客栈,1994年4月开业的“四季客栈”是最早以经营为目的注册客栈。在2001年黄金周实施以后,伴随着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式旅游、大众旅游、背包客、驾车族旅游的兴起,客栈体验游及客栈之文化特征日益凸显。客栈旅游适应了游客休闲体验及生活方式旅游之需要,在洱海区域发展迅速,成为大理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目前民居客栈已成规模之势,邻海亲水型客栈海景房成为消费的热点,促使洱海周边客栈急剧增多。洱海流域周边有1500家特色鲜明、拥有自主客源与品牌的旅游客栈群,接纳总量为房间数31230间,床位数60870个,多数客栈房间数在10-20间之间,形成了以大理古城为核心斑块,与双廊古镇、才村、龙龛、大理喜洲古镇、桃源码头等名村名镇相呼应,而又沿湖散点分布于下马久邑、周城、小关邑、上关、挖色、海东,以环洱海圈状廊道分布之格局。 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早期西方的生态意识概念关注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该概念进入中国以后,更多地颇具有中国特色地体现为一个哲学概念,重点表现为两点:一是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生态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二是指人们保护自然与社会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知觉、情感、意志、社会思想等观念形态的总和,表现为人类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认知意识和价值行为取向。陈秋红(2009)认为生态意识“知”、“意”“行”三个层次构成,本文认为个体生态意识由“知”、“情”、“意”三个心理过程以及“行”一个行为过程2个维度4个方面构成。“知”即对洱海及其生态环境的认知;“情”即情感,指个体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对个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热爱、向往、满意、需要、仇恨、遗憾等的心理体验活动;“意”即意志,是指个体以追求其生态理想及保护洱海之目的而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对行动的具有调节作用。基于以上认识,结合生态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机制,本文提出洱海客栈游客生态意识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并据此来设计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形式,以“知、情、意、行”2个维度4个方面30个评价项目来测量客栈游客的生态意识。 本文在洱海客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调查选点工作,原则上考虑了选点的类型、分布地段、特点等综合因素,最后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对洱海保护有一定影响客栈进行调查,主要以大理古城、双廊、喜洲桃源村、才村和龙龛的客栈为重点调查区域。于2012年7月初至10月中旬期间对洱海周边客栈的国内游客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在这期间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6%。把数据录入电脑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洱海民居客栈游客生态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一)游客基本情况及对洱海环境的生态感知分析 在大理客栈游客中,主要以外省游客为主占52.1%,由于调查占有暑假时期,大学生出游比例较大,年龄以18-35岁者占绝大多数,月收入除去学生而外,以3000-5000元者居多,5000-10000元收入者为其次;多以朋友同学结伴出游为主,占36.5%,其次是独自出游者,也占居很高的比例占27.1%;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女性出游的比例占到56.3%,与往年相比较,有上升趋势。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整个洱海流域乃至滇西城市、农业、旅游和特色经济的支撑性基础资源,客栈业的发展对洱海的生态环境将产生直接的影响。选项“我认为洱海生态环境现状很不好”赞同度仅2.67分,表明多数游客对洱海的环境状况尚持认可态度;对洱海所存在的陪对于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意义问题,62.5%的游客认为保护洱海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身生存环境;51%的认为洱海可以更持久地利用洱海自然资源;相对于49%的客栈经营者认为保护洱海可以给子孙多遗留一些自然资源,这个数字对于游客只有20.8%,这更多地表明,经营者或客栈业主们是把自己当作洱海传承之居民,而游客更多地是把自己当做是洱海过客,过客与居民对高原湖泊的要求与感知呈显著差异。 (二)客栈游客生态意识的心理过程维度分析 1、游客生态知识情况分析 总体上客栈游客对洱海生态知识的知晓度不高,仅为3.57分(表1)。其中“每个人都应该为全球气候变暖负责”的认可度最高,为4.22分;其次是大部分游客认为改善洱海的环境污染状况要依靠每个洱海公民。最低分是2.72分,即大部分游客对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尚不清晰。 2、游客生态情感分析 生态情感是进行生态保护的必要因素,只有拥有强烈的生态情感才会产生行动,这是生态意志和生态行为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的调查项目,客栈游客的生态情感的强烈度是最高的,达4.07分(表2),即他们普遍对亲近环境的行为持一种愉悦的心理,厌恶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的破坏让他们感到心痛,并在情感上支持政府和其他组织所进行的环保行动。其中“我不喜欢由旅行社替我做旅行安排,而喜欢自己做主”选项分数稍低,表现出部分客栈游客还带有大众旅游性质,特别是初次到访游客;重复游客人有体验参与到本地社区生活的要求,选择到大理客栈的理由,多也是因为山与海的绝妙组合,以渗入原生态社区、放松随心、交友发呆为目的,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看到洱海有污染,我会很痛心”类选项得分最高。 3、客栈游客生态意志分析 生态意志是指洱海客栈主业自觉克服困难,维护生态环境的心理过程,反映了客栈主业践行洱海环保活动的决心和意志,是对生态意识的深层次反映。本次问卷主要通过6个问题来考察游客生态意志的坚决度。客栈游客的生态意志总平均值为3.97分,说明客栈游客的生态意志的坚决度较高,对环保具备潜在的责任感。只有“为了环保,我要排除‘物质享受第一的行为准则”这一项最低,仅3.63分,这恰恰是缺乏深层生态意识的表现,因为便利说明部分游客还会为了方便,满足娱乐、贪图享受而放弃环保原则,且此类旅游心理对客栈的伪生态旅游开发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为建设绿色客栈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三)客栈游客行为过程维度分析 “行”反映了人们将“知”、“情”、“意”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的预期行为水平。调查显示:游客的生态行动相对于生态情感与意志来说,要弱很多,均值仅3.58分。尽管多数游客会按环保教育标牌提示的内容去做(4.28分),不会向洱海里倒垃圾和污水(4.30分),会随时关好电灯、关紧水龙头(4.20分)。但却仍然使用着塑料袋、一次性消耗品;大部分游客就算自己不破坏环境,但对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就算会心疼,也很难会去加以干涉(见表3);出门多数还是以舒适与良好的服务条件为第一要务。可见,洱海客栈游客对生态行动的践行度不高,缺乏群体意识,对环境保护承担责任的意识很弱。 (四)获得环保知识的路径 游客获得生态环保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报纸杂志或相关书籍、广播电视及网络,很少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很少有客栈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 总体上,被调查客栈游客的总体生态意识均值为3.71,答对世界环境日的只有36.5%。多数游客的生态意识是肤浅的和片面的,虽然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情感,却对洱海生态知识认识不足,生态意志的坚决度稍高,却只有潜在的责任感,其保护性生态旅游行为只停留在亲近自然或学习自然阶段,很少达到保护自然阶段1,最终抑制了他们的践行。 四、提高洱海客栈游客生态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客栈乃至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并加以有效引导和监督,在客栈中建立绿色文化,有针对性地对客栈游客实施生态意识教育,促使游客们成为严格保护自然的践行者。 (一)发挥政府主导力量,提高游客生态意识 1、全方位对入境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宣传 目前游客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获得生态知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政府可通过网络、电视、期刊,以及社区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等全方位实施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所有旅游标识系统要体现生态意识与理念,加强《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营造出浓厚的生态文明舆论氛围,从而能动地协调游客与洱海生态的关系,实现客栈旅游与生态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景区及绿色客栈的宣传活动。每天在网上公布气候大理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的同时,增加公布洱海各水域污染数据,公示现有能源或洱海承载力,对破坏环境者的给予教育、批评和处罚,增强游客环境危机意识,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 2、对客栈从业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和技能的培训 顺应行业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客栈从业人员进行生态道德、生态知识及客栈生态技能培训,以便客栈形成绿色管理体系,增强客栈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在对客服务中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使客栈能持续以绿色经营理念引领游客绿色消费,做负责任的旅游者,使其生态意识由浅绿到中绿再到深绿,逐渐的往前推进。 3、实施绿色客栈标准化管理,向游客传递绿色信息 制定绿色客栈评价标准,创建洱海绿色客栈品牌。实行“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标志”的制定如同星级酒店的制度一样,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个客栈“绿色”程度;还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客栈,引导、帮助、支持建立示范绿色客栈。在游客感受绿色服务与理念的同时,深刻体验苍洱生态美,在客栈对客服务中不断地传递生态意识,以正能量影响游客。 (二)发挥客栈引导作用,建设游客生态意识教育基地 生态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全体公民的终身教育,建议发挥客栈引导作用,建设游客生态意识客栈教育基地,从而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以体现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质的飞跃。 1、洱海客栈实行绿色营销 建立客栈网络平台,充分挖掘新媒介的辐射与影响,加强客栈与游客的绿色信息交流,为游客行前,提供洱海生态知识及绿色客栈信息查询,网络预订,实施绿色营销,低碳消费。以满足游客现实或潜在绿色需求为目标,供给绿色客房与绿色食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为主线的消费链条,产品及服务体现健康、安全、环保,体现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以在竞争中获取差别优势,打造洱海客栈绿色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游客。 2、鼓励并组织游客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针对游客的生态行动薄弱的情况,大力推行环保实践活动。首先,通过客栈行业协会定期与定期组织地游客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举办最美绿色客栈评比、流域风光摄影竞赛、洱海生态知识竞赛、流域户外徒步考察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陶冶游客爱洱海爱大理的美好情感与情操,从而自觉在工作中爱护环境,不做有损环境保护的行为,加深生态情感体验,亲身感受自然无穷的魅力,唤醒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能动自觉地去关注环境安全观念。 其次,在“用过就扔的一次性社会”潮流的裹挟之下,当前个人与社会以追求物质满足为目标,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周期缩短,因此客栈要注重引导游客转变游客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坚持使用环保产品,减少非必要的消费,减少洗涤,节约资源和能源,客房用品(六小件等)注意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实现可持续消费,复兴中华人民传统的环保、节约的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再次,可举办各种生态环境主题日活动,组织游客参加公益活动,加强对生态知识的传播,为培养生态意志提供实践平台与模拟训练。 3、创建客栈绿色宣传及标牌系统 主要包括视频、期刊手册类及标语标牌类宣传。可在客栈前厅或休闲空间放映像《生态公民》等环境保护、生态违规“警示”教育的宣传片;建议创办“洱海绿色文化”等类型期刊,或定期制作洱海生态文明宣传册,包括《环保法》、《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保法规材料,放置于客栈休闲交流空间书架上及客房床头柜等外,供客人翻阅,引导游客了解和尊重洱海流域文化、风俗习惯及地质地理知识,以维护本地文化的区域性、历史性和自然性,解读洱海生态知识及大理特色客栈文化,培养生态技能;同时,客栈设置环保宣传标语、标识,对客使用环保指导语,制定“洱海生态旅游行为规则”或“游客须知”、“客栈绿色管理办法”等上墙,约束游客行为。利用环境解译的各种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养。 2、游客生态情感分析 生态情感是进行生态保护的必要因素,只有拥有强烈的生态情感才会产生行动,这是生态意志和生态行为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的调查项目,客栈游客的生态情感的强烈度是最高的,达4.07分(表2),即他们普遍对亲近环境的行为持一种愉悦的心理,厌恶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的破坏让他们感到心痛,并在情感上支持政府和其他组织所进行的环保行动。其中“我不喜欢由旅行社替我做旅行安排,而喜欢自己做主”选项分数稍低,表现出部分客栈游客还带有大众旅游性质,特别是初次到访游客;重复游客人有体验参与到本地社区生活的要求,选择到大理客栈的理由,多也是因为山与海的绝妙组合,以渗入原生态社区、放松随心、交友发呆为目的,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看到洱海有污染,我会很痛心”类选项得分最高。 3、客栈游客生态意志分析 生态意志是指洱海客栈主业自觉克服困难,维护生态环境的心理过程,反映了客栈主业践行洱海环保活动的决心和意志,是对生态意识的深层次反映。本次问卷主要通过6个问题来考察游客生态意志的坚决度。客栈游客的生态意志总平均值为3.97分,说明客栈游客的生态意志的坚决度较高,对环保具备潜在的责任感。只有“为了环保,我要排除‘物质享受第一的行为准则”这一项最低,仅3.63分,这恰恰是缺乏深层生态意识的表现,因为便利说明部分游客还会为了方便,满足娱乐、贪图享受而放弃环保原则,且此类旅游心理对客栈的伪生态旅游开发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为建设绿色客栈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三)客栈游客行为过程维度分析 “行”反映了人们将“知”、“情”、“意”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的预期行为水平。调查显示:游客的生态行动相对于生态情感与意志来说,要弱很多,均值仅3.58分。尽管多数游客会按环保教育标牌提示的内容去做(4.28分),不会向洱海里倒垃圾和污水(4.30分),会随时关好电灯、关紧水龙头(4.20分)。但却仍然使用着塑料袋、一次性消耗品;大部分游客就算自己不破坏环境,但对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就算会心疼,也很难会去加以干涉(见表3);出门多数还是以舒适与良好的服务条件为第一要务。可见,洱海客栈游客对生态行动的践行度不高,缺乏群体意识,对环境保护承担责任的意识很弱。 (四)获得环保知识的路径 游客获得生态环保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报纸杂志或相关书籍、广播电视及网络,很少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很少有客栈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 总体上,被调查客栈游客的总体生态意识均值为3.71,答对世界环境日的只有36.5%。多数游客的生态意识是肤浅的和片面的,虽然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情感,却对洱海生态知识认识不足,生态意志的坚决度稍高,却只有潜在的责任感,其保护性生态旅游行为只停留在亲近自然或学习自然阶段,很少达到保护自然阶段1,最终抑制了他们的践行。 四、提高洱海客栈游客生态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客栈乃至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并加以有效引导和监督,在客栈中建立绿色文化,有针对性地对客栈游客实施生态意识教育,促使游客们成为严格保护自然的践行者。 (一)发挥政府主导力量,提高游客生态意识 1、全方位对入境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宣传 目前游客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获得生态知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政府可通过网络、电视、期刊,以及社区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等全方位实施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所有旅游标识系统要体现生态意识与理念,加强《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营造出浓厚的生态文明舆论氛围,从而能动地协调游客与洱海生态的关系,实现客栈旅游与生态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景区及绿色客栈的宣传活动。每天在网上公布气候大理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的同时,增加公布洱海各水域污染数据,公示现有能源或洱海承载力,对破坏环境者的给予教育、批评和处罚,增强游客环境危机意识,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 2、对客栈从业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和技能的培训 顺应行业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客栈从业人员进行生态道德、生态知识及客栈生态技能培训,以便客栈形成绿色管理体系,增强客栈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在对客服务中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使客栈能持续以绿色经营理念引领游客绿色消费,做负责任的旅游者,使其生态意识由浅绿到中绿再到深绿,逐渐的往前推进。 3、实施绿色客栈标准化管理,向游客传递绿色信息 制定绿色客栈评价标准,创建洱海绿色客栈品牌。实行“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标志”的制定如同星级酒店的制度一样,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个客栈“绿色”程度;还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客栈,引导、帮助、支持建立示范绿色客栈。在游客感受绿色服务与理念的同时,深刻体验苍洱生态美,在客栈对客服务中不断地传递生态意识,以正能量影响游客。 (二)发挥客栈引导作用,建设游客生态意识教育基地 生态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全体公民的终身教育,建议发挥客栈引导作用,建设游客生态意识客栈教育基地,从而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以体现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质的飞跃。 1、洱海客栈实行绿色营销 建立客栈网络平台,充分挖掘新媒介的辐射与影响,加强客栈与游客的绿色信息交流,为游客行前,提供洱海生态知识及绿色客栈信息查询,网络预订,实施绿色营销,低碳消费。以满足游客现实或潜在绿色需求为目标,供给绿色客房与绿色食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为主线的消费链条,产品及服务体现健康、安全、环保,体现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以在竞争中获取差别优势,打造洱海客栈绿色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游客。 2、鼓励并组织游客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针对游客的生态行动薄弱的情况,大力推行环保实践活动。首先,通过客栈行业协会定期与定期组织地游客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举办最美绿色客栈评比、流域风光摄影竞赛、洱海生态知识竞赛、流域户外徒步考察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陶冶游客爱洱海爱大理的美好情感与情操,从而自觉在工作中爱护环境,不做有损环境保护的行为,加深生态情感体验,亲身感受自然无穷的魅力,唤醒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能动自觉地去关注环境安全观念。 其次,在“用过就扔的一次性社会”潮流的裹挟之下,当前个人与社会以追求物质满足为目标,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周期缩短,因此客栈要注重引导游客转变游客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坚持使用环保产品,减少非必要的消费,减少洗涤,节约资源和能源,客房用品(六小件等)注意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实现可持续消费,复兴中华人民传统的环保、节约的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再次,可举办各种生态环境主题日活动,组织游客参加公益活动,加强对生态知识的传播,为培养生态意志提供实践平台与模拟训练。 3、创建客栈绿色宣传及标牌系统 主要包括视频、期刊手册类及标语标牌类宣传。可在客栈前厅或休闲空间放映像《生态公民》等环境保护、生态违规“警示”教育的宣传片;建议创办“洱海绿色文化”等类型期刊,或定期制作洱海生态文明宣传册,包括《环保法》、《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保法规材料,放置于客栈休闲交流空间书架上及客房床头柜等外,供客人翻阅,引导游客了解和尊重洱海流域文化、风俗习惯及地质地理知识,以维护本地文化的区域性、历史性和自然性,解读洱海生态知识及大理特色客栈文化,培养生态技能;同时,客栈设置环保宣传标语、标识,对客使用环保指导语,制定“洱海生态旅游行为规则”或“游客须知”、“客栈绿色管理办法”等上墙,约束游客行为。利用环境解译的各种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养。 2、游客生态情感分析 生态情感是进行生态保护的必要因素,只有拥有强烈的生态情感才会产生行动,这是生态意志和生态行为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的调查项目,客栈游客的生态情感的强烈度是最高的,达4.07分(表2),即他们普遍对亲近环境的行为持一种愉悦的心理,厌恶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的破坏让他们感到心痛,并在情感上支持政府和其他组织所进行的环保行动。其中“我不喜欢由旅行社替我做旅行安排,而喜欢自己做主”选项分数稍低,表现出部分客栈游客还带有大众旅游性质,特别是初次到访游客;重复游客人有体验参与到本地社区生活的要求,选择到大理客栈的理由,多也是因为山与海的绝妙组合,以渗入原生态社区、放松随心、交友发呆为目的,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看到洱海有污染,我会很痛心”类选项得分最高。 3、客栈游客生态意志分析 生态意志是指洱海客栈主业自觉克服困难,维护生态环境的心理过程,反映了客栈主业践行洱海环保活动的决心和意志,是对生态意识的深层次反映。本次问卷主要通过6个问题来考察游客生态意志的坚决度。客栈游客的生态意志总平均值为3.97分,说明客栈游客的生态意志的坚决度较高,对环保具备潜在的责任感。只有“为了环保,我要排除‘物质享受第一的行为准则”这一项最低,仅3.63分,这恰恰是缺乏深层生态意识的表现,因为便利说明部分游客还会为了方便,满足娱乐、贪图享受而放弃环保原则,且此类旅游心理对客栈的伪生态旅游开发有着一定的影响,也为建设绿色客栈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三)客栈游客行为过程维度分析 “行”反映了人们将“知”、“情”、“意”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的预期行为水平。调查显示:游客的生态行动相对于生态情感与意志来说,要弱很多,均值仅3.58分。尽管多数游客会按环保教育标牌提示的内容去做(4.28分),不会向洱海里倒垃圾和污水(4.30分),会随时关好电灯、关紧水龙头(4.20分)。但却仍然使用着塑料袋、一次性消耗品;大部分游客就算自己不破坏环境,但对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就算会心疼,也很难会去加以干涉(见表3);出门多数还是以舒适与良好的服务条件为第一要务。可见,洱海客栈游客对生态行动的践行度不高,缺乏群体意识,对环境保护承担责任的意识很弱。 (四)获得环保知识的路径 游客获得生态环保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报纸杂志或相关书籍、广播电视及网络,很少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很少有客栈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 总体上,被调查客栈游客的总体生态意识均值为3.71,答对世界环境日的只有36.5%。多数游客的生态意识是肤浅的和片面的,虽然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情感,却对洱海生态知识认识不足,生态意志的坚决度稍高,却只有潜在的责任感,其保护性生态旅游行为只停留在亲近自然或学习自然阶段,很少达到保护自然阶段1,最终抑制了他们的践行。 四、提高洱海客栈游客生态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客栈乃至全社会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并加以有效引导和监督,在客栈中建立绿色文化,有针对性地对客栈游客实施生态意识教育,促使游客们成为严格保护自然的践行者。 (一)发挥政府主导力量,提高游客生态意识 1、全方位对入境游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宣传 目前游客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获得生态知识,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政府可通过网络、电视、期刊,以及社区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等全方位实施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所有旅游标识系统要体现生态意识与理念,加强《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营造出浓厚的生态文明舆论氛围,从而能动地协调游客与洱海生态的关系,实现客栈旅游与生态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景区及绿色客栈的宣传活动。每天在网上公布气候大理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的同时,增加公布洱海各水域污染数据,公示现有能源或洱海承载力,对破坏环境者的给予教育、批评和处罚,增强游客环境危机意识,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 2、对客栈从业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和技能的培训 顺应行业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客栈从业人员进行生态道德、生态知识及客栈生态技能培训,以便客栈形成绿色管理体系,增强客栈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在对客服务中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使客栈能持续以绿色经营理念引领游客绿色消费,做负责任的旅游者,使其生态意识由浅绿到中绿再到深绿,逐渐的往前推进。 3、实施绿色客栈标准化管理,向游客传递绿色信息 制定绿色客栈评价标准,创建洱海绿色客栈品牌。实行“绿色标志”制度。“绿色标志”的制定如同星级酒店的制度一样,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个客栈“绿色”程度;还可以有代表性的选取一些客栈,引导、帮助、支持建立示范绿色客栈。在游客感受绿色服务与理念的同时,深刻体验苍洱生态美,在客栈对客服务中不断地传递生态意识,以正能量影响游客。 (二)发挥客栈引导作用,建设游客生态意识教育基地 生态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全体公民的终身教育,建议发挥客栈引导作用,建设游客生态意识客栈教育基地,从而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以体现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质的飞跃。 1、洱海客栈实行绿色营销 建立客栈网络平台,充分挖掘新媒介的辐射与影响,加强客栈与游客的绿色信息交流,为游客行前,提供洱海生态知识及绿色客栈信息查询,网络预订,实施绿色营销,低碳消费。以满足游客现实或潜在绿色需求为目标,供给绿色客房与绿色食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市场开发-绿色消费为主线的消费链条,产品及服务体现健康、安全、环保,体现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识,以在竞争中获取差别优势,打造洱海客栈绿色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游客。 2、鼓励并组织游客参加环保实践活动 针对游客的生态行动薄弱的情况,大力推行环保实践活动。首先,通过客栈行业协会定期与定期组织地游客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举办最美绿色客栈评比、流域风光摄影竞赛、洱海生态知识竞赛、流域户外徒步考察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陶冶游客爱洱海爱大理的美好情感与情操,从而自觉在工作中爱护环境,不做有损环境保护的行为,加深生态情感体验,亲身感受自然无穷的魅力,唤醒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能动自觉地去关注环境安全观念。 其次,在“用过就扔的一次性社会”潮流的裹挟之下,当前个人与社会以追求物质满足为目标,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周期缩短,因此客栈要注重引导游客转变游客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坚持使用环保产品,减少非必要的消费,减少洗涤,节约资源和能源,客房用品(六小件等)注意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实现可持续消费,复兴中华人民传统的环保、节约的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再次,可举办各种生态环境主题日活动,组织游客参加公益活动,加强对生态知识的传播,为培养生态意志提供实践平台与模拟训练。 3、创建客栈绿色宣传及标牌系统 主要包括视频、期刊手册类及标语标牌类宣传。可在客栈前厅或休闲空间放映像《生态公民》等环境保护、生态违规“警示”教育的宣传片;建议创办“洱海绿色文化”等类型期刊,或定期制作洱海生态文明宣传册,包括《环保法》、《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保法规材料,放置于客栈休闲交流空间书架上及客房床头柜等外,供客人翻阅,引导游客了解和尊重洱海流域文化、风俗习惯及地质地理知识,以维护本地文化的区域性、历史性和自然性,解读洱海生态知识及大理特色客栈文化,培养生态技能;同时,客栈设置环保宣传标语、标识,对客使用环保指导语,制定“洱海生态旅游行为规则”或“游客须知”、“客栈绿色管理办法”等上墙,约束游客行为。利用环境解译的各种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