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构建* |
范文 | 马明霞 关键词: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互联网 摘 要:文章提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的思路,阐述了建立电子图书馆的必要性,并从界面特征、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异、读者使用过程中的易用性和易理解性、系统设计的优点和缺点等方面对“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认为“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系统的使用,将有助于大学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将促进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6-0100-02 收稿日期:2014-04-10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L-2011-649。 1 电子图书馆与Living Library简介 1.1 电子图书馆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料和信息的载体也开始不断变化,这一改变也导致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图书馆在为了保存打印资料而将其转换为电子文档、扫描图件等不同格式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改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远程服务能力的开发给人类提供了在传统图书馆里建立电子图书馆的机会。图书馆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网络成了图书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子图书馆的概念也正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图书馆应该是通过网络提供包含(但不仅限于)传统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全新网络服务系统。 1.2 Living Library简介 Living Library译为“真人图书馆”或“活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借出去的是真人,而且都是有专业特长的真人,可以在不依赖于读者理解力的条件下为读者传递更明确的信息。传统图书服务中,阅读者想看什么,想寻求什么帮助,都得自己主动去寻找,很多时候花费了时间,却不一定能寻求到想要的结果。而Living Library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则全然不同,读者想要什么方面的服务,则可以寻求什么方面的Living Books,简单有效,省时省力。 Living Library活动发起人之一的罗尼?勃格曾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对话( dialogue )的时代,对话能促进了解与宽容。Living Library 让原本不可能见面的人会晤,将打破一般人对某些人的刻板印象或偏见。” Living Library活动在国外已发展的相当成熟,范围也很广泛,面对群体也很全面。在国内,目前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引入了Living Library服务模式。 2 建立“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电子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尽管电子图书馆的理念在国内没有得以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书和电子期刊已经走近了读者,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购买了相应的数据库,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国内的维普、万方、中国知网、超星等数据库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必备资源,国外很多大型数据库如SpringerLink、ebsco等也备受青睐。通过网络数据库查找资料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获取最新信息的最重要渠道,电子书和电子期刊在大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电子图书馆撰写论文、准备课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电子图书馆来完成他们的作业和论文。 最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大屏幕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了改变。平板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逐渐取代了报纸、杂志等纸质出版物,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人已经习惯了阅读电子书。同样,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查询资料不再首先考虑去图书馆,而是先用手机或者是电脑“百度”一下。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采用电子图书馆的理念,在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图书资料服务体统,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学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电子图书馆转变的绝佳时机。 2.2 在电子图书馆中提供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的优势 传统的living library服务因为借出去的是活人,那么其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有合适的人存在,但是每个学校或者说每个地区所能提供的living library服务人员一定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其发展必然要受到了地域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构建网络聊天室,或者是其他任何可以交流的形式,提供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打破了这一限制。通过这样一种在线交流的形式,living library服务的提供者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个学校,理论上讲,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可能成为living library服务的提供者。 3 “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界面设计特征 [JP2]电子图书馆界面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用XML语言设计的网页。②数字对象。③JAVA支持的多媒体客户服务。④支持多种文件格式:JPEG,TIGG,BMP,PPT,PNG,PDF,DOC,AVI等。⑤多页面浏览。⑥文档目录,多媒体文件链接。⑦版权介绍与提示。⑧会员注册。⑨数据资源使用与检索的统计报告。 界面设计是电子图书馆系统表现出来的视觉外观上的吸引力。因此,除了以上基本元素之外其也应该考虑内容的安排布局、配色方案、图标、按钮、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格式等。研究表明,界面特征会影响到用户的搜索策略和使用意愿。同时,屏幕设计也是用户判断系统是否易用和是否有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界面设计上应该要让用户觉得容易理解和使用。 3.2 电子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别包括:①通过互联网获取图书馆资源。②会员分类选项。③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限定。④读者使用过程中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⑤搜索、浏览储存等服务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完成。⑥书籍、电子期刊等都可以以电子书的形式进行阅读,所有的书籍都可以在线阅读或者以压缩文件的形式下载到用户电脑。 3.3 易用性与易理解性 电子图书馆的易用性主要指:①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下载到用户电脑上或者是方便用户在线阅读。②7×24全天无间断服务。③易上手,用户可以很容易地使用电子图书馆系统。 电子图书馆的易理解性包括两个方面:①简洁明了的框架结构。②具有所有文档的概括信息。 3.4 “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的优点和缺点 系统优点包括:①可以有效防止书籍和杂志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情况的出现,有效避免了书面作品的磨损。②可以拥有更快捷获取信息的机会。③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地查找他们所要研究对象的各种原始资料,获取信息资源的效率更高。④可以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⑤数据更安全。⑥没有安装费用、场地费用和雇工费用,或者说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费用。⑦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和场地。 系统缺点包括:①上传的文件有着各种不同的格式,难以统一。②在屏幕上阅读不是很方便。③系统容易出错,而且出错后有些数据难以恢复。 [JP4]4 “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前景展望 体积庞大的图书馆储存了许多重要的资源,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根据Lance的研究,有大型先进图书馆的大学,学生入学率会提高10%~20%。可以看出,图书馆作为大学里面重要基础设施,其象征性意义还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其在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上存在许多限制,随着大学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大学图书馆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和建设电子图书馆成了大学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电子图书馆建成以后,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使用自己的账号自由访问电子图书馆系统,并获取传统图书馆所有的资源和服务,这一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节省了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和阅读空间,提高了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通过对“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界面特征、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异、客户使用过程中的易用性和易于理解性、系统的优缺点的介绍,认为在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大学有必要考虑采用“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构建全新的图书服务系统。而“电子图书馆+在线living library”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有助于高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buzaid R.A.,Singh D.. A framework for e-library services to support the e-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secondary school: A case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hip, July 16-20, 2007, in Taipei, Taiwan. 2009. [1] Keralapura M.. Technology and customer expecta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echnical/management libraries in Karnataka [J].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 Library Review, 2009(41):184-195. [2] 慕容慧.Living Library国内发展研究[J].图书馆界,2011(4). [3] 张立亚.Living Library 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2009(5). [4] Graham L.I saw it on the internet thinking in the internet era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3(5):71-75. [5] Hsieh L.F., Chin J.B., Wu M.C..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university e-library in Taiwan [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4(4):325-330. [6] [JP2]Yusoff Y. M., Muhammad Z., Zahari M. S. M., Pasah E. S., Robert 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in the e-Library usage [J].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1):76-83. [7] Yalman M, Kutluca T. Future of E-Libraries in Universities [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47): 2225-2228. [8] Avgerinou M.D.. Re-viewing visual literacy in the “Bain d' Images” era[J]. Tech Trends, 2009(2):28-34. (编校:严 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