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
范文 | 高晗璐 摘要:为探究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通过对浙江海洋大学共88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本文发现原生家庭结构在大学生的恋爱倾向上存在差异,原生家庭氛围与大学生理想的伴侣相处方式、爱情倾向有一定的相关性,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学生告知父母恋情态度、考虑伴侣是否成为一个好父母上存在显著影响。这表明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求个人、家庭、学校、社公共同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原生家庭;大学生;婚恋观;家庭结构 中图分类号:TS976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重要过程,婚恋观作为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于个人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響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徐明指出,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仅是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特征的体现,也是未来民众的婚姻家庭状况的反映[1]。而婚恋观的形成,除了学校教育、社会熏陶之外,家庭的影响无疑是重要方面。这里的家庭主要是指原生家庭,即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有别于自己结婚后组建的再生家庭。原生家庭通过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性格特点、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进而塑造其婚恋观。原生家庭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观,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父母的婚姻关系或质量对大学生婚恋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离异家庭的子女,在以后的婚恋中往往比正常家庭中长大的更容易产生焦虑和羞愧的心理。Paige D Maitin等人发现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与否对于青年人的生活是有显著影响的,它会影响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新婚姻生活的信心[2]。同时,原生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都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间互动的关系,也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钟云辉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婚恋观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显著负相关[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适婚青年不愿意结婚,恐婚族的队伍日渐庞大,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毕业后和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踏入婚姻本是很多大学生美好的追求,但为何他们会如此恐惧婚姻?某些方面可能是因为担心结婚后失去一个人的自由空间,不想被婚姻所束缚或是担心自己的经济基础不够稳固,对未来的婚姻生活缺乏一个美好的展望。那么,其背后是否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注意到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如美国学者r.罗斯·埃什而曼曾从家庭教育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婚恋观表现出来的形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影响较大[4]。国内相关学者也开始关注原生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影响,吴雨薇在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中提出,原生家庭影响个体的心理行为问题、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5]。吴彬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沟通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婚恋观及婚恋行为[6]。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学者在原生家庭、大学生婚恋观这方面做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零散,对于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在原生家庭的具体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社会调查,探讨原生家庭对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并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研究过程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性别:男53.41%,女46.59%;年级:大一9.09%,大二30.68%,大三48.86%,大四11.36%;是否为独生子女:是46.59%,否53.41%;家庭状况:双亲家庭86.36%,父母离异9.09%,单亲(不包括离异)4.55%。受研究条件限制,本研究取样只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但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对研究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采用自编的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网络、课堂、自习室发放问卷。本问卷共20个项目,笔者从多方面考虑,结合当前社会大学生婚恋热点,从客观现象出发设置问卷题目。主要从父母的情感状况、结婚年龄、相处模式、教养方式及对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入手,进而与大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恋爱倾向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形成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内容新颖独特,针对性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2.3 数据处理 采用问卷星对问卷进行收集、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并用交叉表及卡方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原生家庭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来自父母的态度、原生家庭结构、原生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等诸多方面。从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父母持肯定或中立态度,大学生谈恋爱的比重相对较高,而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则很少有大学生在大学谈恋爱。可见,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是否在大学谈恋爱。 认为父母对自身择偶标准有一定影响的大学生有占总体的69.3%,认为影响较大的占总体的6.8%,而认为没有任何影响的占总体的23.9%,综合看来,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父母对自身的择偶标准有一定的影响,可见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本文结合相关数据,分别对原生家庭结构、原生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 3.1 原生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根据研究需要,笔者从父母婚姻状况出发,将原生家庭结构分为双亲家庭、离婚家庭和单亲家庭三种模式。双亲家庭即一般我们所说的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其子女组成,包含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中最为普遍。离婚家庭一般指父母由于某种原因离婚分开生活,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孩子。单亲家庭指的是父母一方配偶死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孩子的家庭,不包括父母离异。在大学生的恋爱对象倾向上,分别从“我比对方强”“对方比我强”“各有千秋,但大体相称”“无所谓强弱,就是喜欢”四个维度调查不同家庭结构下大学生的恋爱对象倾向是否存在差异,并制成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种不同原生家庭模式下的大学生对其恋爱对象倾向各有其特点。大学生恋爱总体倾向与双方各有千秋,但大体相称,占总人数的54.5%。在恋爱对象倾向于“我比对方强”中,来自于双亲家庭的大学生有5人,占总人数的6.6%,来自于离婚家庭、单亲家庭中的大学生有分别有3,占总人数的50%,可见离婚家庭、单亲家庭中倾向于“我比对方强”的人数所占比更大,表明离婚家庭和单亲家庭中大学生在恋爱中显得更加强势,希望自己能够比对方更强一点。在离婚家庭中,父方或母方性格过于强势往往是导致父母离异的重要原因,而父母的性格特点无论从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的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子女的性格形成,使他们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我比对方强”。同时父母的离异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使大学生对婚姻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去恋爱或结婚,对他们往后的婚恋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尤其在单亲母亲家庭中,一个母亲往往要承担起照料一个家庭的重任,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往往想要自己变得更强大,为母亲分担生活压力。研究显示,单身家庭大学生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往往较双亲家庭大学生更早一些产生,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有一颗极强的自尊心,但在这颗极强的自尊心下,其实隐藏着自卑孤独心理[7]。黄悦勤等也发现,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是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父母婚姻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气质[8]。由此可知,他们在不同家庭结构中形成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婚恋观。 3.2 原生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9]。家庭氛围是无形的,但它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在大学生理想的伴侣相处方式上,分别从“亲密无间”“相敬如宾”“彼此独立”“男/女权主义”四个维度考察不同家庭氛围下大学生理想的伴侣相处方式是否有不同选择。在恋爱倾向上,分别从“浪漫的爱情”“刻骨铭心的爱情”“平淡稳定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其他”五个维度调查不同家庭氛围下大学生的恋爱倾向是否存在差异,分别制成表2和表3。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伴侣相处模式应该亲密无间的有33人,占总数的37.5%,认为伴侣相处模式应该相敬如宾的有21人,占总数的23.9%,认为伴侣相处模式应该彼此独立的有33人,占总数的37.5%,认为伴侣相处模式应该为男/女权主义的仅有1人,占总数的1.1%,可见绝大多数但学生认为伴侣间的相处模式应该是亲密无间或是彼此独立,极少数人认同男/女权主义。在家庭氛围很好的大学生中,认为理想伴侣方式是亲密无间的有17人,人数所占比重最大,为48.6%,而在家庭氛围不好的大学生中,更倾向于彼此独立的伴侣相处方式,人数为6人,所占比重高达66.7%。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倾向于平淡稳定的爱情的人数为47人,占总体的53.4 %,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想过平淡稳定的爱情生活。其中,父母感情一般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平淡稳定的爱情,人数为9人,占总体的64.3%。在倾向于浪漫的爱情的大学生中,父母感情很好的大学生所占比重更大,人數为9人,占总体的25.7%。 从表2,表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父母的感情,家庭的氛围,对大学生选择理想的伴侣相处方式,以及大学生的爱情倾向有很大的影响。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个体在婚姻选择和其他关系中倾向于重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相关模式[10]。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信任感、安全感、幸福感[9]。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对爱情有美好的憧憬,更多地是向往浪漫的爱情。由于父母间的关系相对亲密,使他们更期待和未来伴侣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良好的家庭氛围下,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更多,父母会在无形中帮助孩子树立婚恋观,在恋爱婚姻道路上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指导。由于父母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对未来婚恋对象的选择上,他们通常会以父母为参照,要求婚恋对象具有某方面的品质或能力。在家庭氛围不好的家庭中,往往充斥着家暴、冷战、焦虑等问题,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大学生通常对爱情缺少不切实际的期待,更倾向于平淡稳定的爱情。不良的家庭氛围也会对大学生的性格、行为产生不利影响,缺少父母间的沟通,使他们缺乏与人的交流能力和缺少对他人的信任感。造成性格孤僻,往往不愿意打开内心世界,去接纳新朋友,对待恋爱会产生逃避的心理。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生活中的某些不良习性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父母的某些处事态度、方法也会延续到恋爱和未来的婚姻生活中,使原生家庭出现的冲突、矛盾在新的婚恋关系中再次出现[11]。因此,家庭氛围的好坏、父母感情的融洽程度,对当代大学生对待婚恋的态度起到深远的影响。 3.3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是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它是在父母和儿童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12]。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当然也包括本文研究的婚恋观。根据父母在温暖和控制两个维度上的高低水平不同,DianeBaumrind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分别是: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13]。在告知父母恋情态度上,分别从“会和父母交流”“旁敲侧击,试探父母态度”“尽量隐瞒父母”“绝不告诉父母”四个方面探讨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大学生告知父母恋情态度是否存在差异。在考虑伴侣成为一个好父母情况上,分别从“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同意”“无所谓”四个程度调查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大学生考虑伴侣成为一个好父母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谈恋爱时,会和父母交流的有47人,占总数的53.4 %,绝不告诉父母的有4人,仅占总体的4.5%。其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在专断型父母的大学生中,倾向于尽量隐瞒父母和绝不告诉父母的大学生与其他权威型、放纵型、和忽视型的大学生相比所占比重更大,分别为33.3%和11.1%。而在权威型父母的大学生中,倾向于旁敲侧击,试探父母态度的大学生与其他类型父母的大学生相比所占比重更大,为30.0%。教养方式为放纵型和忽视型父母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会和父母交流,将恋情告知父母。 参考文献: [1]徐明.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99-700. [2]Kinsfogel,K.K.M.,&Grych,J.H.(2001).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Adolescent Dating Relationships:Integrating Cognitive,Emotional,and Peer Influences.Journal of FamilyPsychology,1982,333-288. [3]袁樹歌.大学生婚恋观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研究的综述J.丝路视野,2017(35):126. [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吴雨薇.论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6):89-90. [6]张媛.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科技大学,2015. [7]谢伟华.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6(9):61. [8]黄悦勤,李立明,刘秀芬.理工科一年级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1):44-46. [9]钟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J.文史博览,2016(6):84-87. [10]Nicols Michael P,SchwartzRichard C.Family Therapy.Concepts And Methods(M).BostonAllyn&Bacon,2000. [11]陈公.原生家庭与幸福人生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12]罗苑,齐平.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09(2):166-175. [13]安妮塔·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4]黄胡勇.父母教养方式对研究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15]陈妤.大学生婚恋观的家庭影响研究——基于代际传递的视角D山东:山东大学,2016. [16]龙艳鹏.当代大学生婚变观教育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17]黄盛.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R.北京:团保亭县委,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