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 |
范文 | 赵航宇 摘要:培养良好的思维逻辑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应当用客观的眼光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保障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素养;思维能力;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39 引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热情和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因素。在接触数学阶段,教师要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数学并不像别的人说的那样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帮助那些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并鼓励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古今中外许多发明家和科学家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和实践中成功的,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力就是对科学的热爱,教师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去开展自我实践、自我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为了更加具体、详细地分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以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有哪些?”“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有哪些?”“勾股定理是否还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三角形,请验证。”“简述生活中勾股定理的运用实例。”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立足学生实际,开展差异性教学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反映在教学能力上也是有差异性的。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掌控课堂的组织能力就强,能把学生有效组织起来,进行高效率的教学;专业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的组织教学方面、掌控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课程知识的传授方面都不能做到最好。那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差异性,必须考虑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实事求是才能有所作为。数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研究教材,钻研教材,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天赋、禀性、能力方面,有的学生天生聪明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特别强,简单的知识不需要教师讲解就能够理解,稍微复杂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就能够深刻体会,这类学生还能够拓展延伸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有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起来非常吃力,经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就是理解不了,所以针对学生个性上的差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研究透彻,上课的时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找对了教学方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學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为学生带去更加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促使其能够更加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知识学习。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谜语开展教学:“世界上有几条线,一个有始有终,一个有始无终,一个无始无终,请问它们的全称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谜语调动起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谜语进行相互讨论,以此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之后,若是没有学生能够猜出来,教师再揭晓谜底,从而引出线段、射线、直线这三个数学概念。然后,教师再借助多媒技术展示人们生活中所接触的形形色色的线段、直线和射线,如吉他手弹奏吉他和旋的视频、广场探照灯的图片等,从而将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的生活学习情境当中。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线段、直线以及射线等知识点的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其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质疑,不断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针对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用信息技术播放教学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多边形物品的图片,如道路警示牌、菱形砖块、蜂巢等。 然后,教师再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对“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思考,“这些有着不同的多边形,其分别的内角和是多少?”在没有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很难给出正确答案,所以他们所说的答案通常是五花八门的。这时,数学教师再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认为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吗?理由是什么?”这时候,学生潜藏的质疑意识就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会借助自身的思维能力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验证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教师在此时就应当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和解题技巧,比如,用图形分割法,把六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通过换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答案,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的良好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在质疑精神的带动下得到更好的培养。 结语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策略,使其慢慢得以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柏华敏.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6(29). [2]柳祺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创新教育,2018(14):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