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
范文 | 童薇 摘要:当下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注重传统阅读技巧的教学,重点强调阅读在考试中的分数,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过于追求语文成绩,不注重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心智开发。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结合生活的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索,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技巧;文化素养;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42 引言 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极大,它具有容量大、文体多样化、覆盖面广等特点,在考试中极其容易失分。如何上好一堂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阅读教学并不是领着学生读或者读完这么简单,而是要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本着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都要明确出来。具体来说,既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重点词句段落的分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重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和新时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结合,积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生为本,特别是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制订差异性的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样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目标也会比较明确,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挖掘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依托,初中语文教材包含很多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想。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材的利用,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以经典的教材文本为起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教给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加强课本的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与时俱进,改单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节选的中外名著,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结合课文,与课外经典名著相结合,拓展阅读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语文这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介入阅读教学中去,最终形成教师、学生以及跨学科文本之间的对话。跨学科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创立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创立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因此,老师应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阅读,感受语文,改变学生语文知识无聊论的看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中就曾有“推”、“敲”这两字的讨论。因此,老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借用这样的诗词来营造讨论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分析“推”、“敲”两字到底哪个字更加适合这句诗,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以及分析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综合能力 如今的阅读教学需要改革创新,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和老师交流沟通,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加简单容易。不仅如此,老师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进行思考,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应该这么理解这段话?老师的阅读教学就完全正确吗?自己的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惑提出,激发学生的疑惑意识,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质疑能力,不断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进行创新,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能力的教学目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导而不是主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努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通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效果与阅读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方法的积累,特别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如进行选读、精读、速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批注,特别是对于关键词语、重点语句的标注,有必要的话可以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多读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书目和阅读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制订阅读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最后,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的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全方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树青.阅读教学要转变几个观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10). [2]田景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N].学知报,20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