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VAR模型的互联网普及度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范文 | 奚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跨境电商凭借互联网,正在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运用VAR模型的方法,研究跨境电商、互联网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互联网普及度在跨境电商中的作用及效果,根据实证研究可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和跨境电商交易额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对跨境电商具有一定的冲击与积极带动作用,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也是跨境电商交易额的格兰杰原因。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促进了跨境电商交易额的增加,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跨境电商增加0.008 662个单位。 关键词:跨境电商;互联网普及度;VAR模型;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 7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20)04-0419-06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cross-border electrical business on the Internet is demonstrating strong growth potential.The us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platform,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ternet in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effect,forming a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hat uses the Internet as an infra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tool.Using the method of VAR model,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Internet development,and the role and effect of Internet penetration in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law.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nsaction volume,and it has a certain impac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is also a Granger reason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nsaction volu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promotes the increas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nsaction volume.For every unit increase of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in China,the increas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0.008 662 units. 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internet popularity;VAR model;integrated development;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0?引言 當前,互联网+、跨境电商、网络零售多元化发展,平台经济不断取得发展。平台经济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互联网平台为支撑,致力于跨产业融合创新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互联网+外贸”催生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促使交易平台逐渐垂直化、移动化、透明化。传统产业链面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由此衍生的互联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跨境电商正在成为促进中外贸易互利共赢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如此,中国“互联网+”战略也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文中对跨境电商、互联网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优化跨境电商发展途径,促进互联网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建议。 1?文献综述 1.1?互联网经济的相关研究 曹志军(2015)认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受GDP影响,优质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和价值链流程整合依赖于生产能力的提升。曾捷(2015)提出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传统产业开始电子化,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改善了行业的多个方面[1]。杨琰(2015)认为互联网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释放了市场活力、保障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刘晓燕(2015)认为互联网经济实际上是传统经济在知识经济的新的体现,网络技术的应用延长了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2]。张波(2015)提出互联网经济下,竞争是相对充分,信息是相对完全,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的重要作用。张夏恒(2020)认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推动了数字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的发展,刺激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经济模式[3]。 1.2?跨境电商的相关研究 田玉娟(2019)认为跨境电商已经发展成为进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不可逆转的潮流,促进了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供应链整合能力。何雯(2018)认为跨境电商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中发挥正面带动效果,我国对外贸易额部分也来源于跨境电商的带动作用[4]。罗娜(2018)认为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是一种正和博弈,发展跨境电商对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全球贸易市场份额、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5]。 当前,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互联网+”、互联网经济以及跨境电商的现状分析,而研究互联网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文中认为互联网的普及度在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分析互联网与跨境电商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2?我国互联网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2.1?互联网上网人数与普及率不断提升 从图1可知,2005—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可知,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与普及率不断提高,与2005年相比,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增加69 151万人,增长率为504.75%,而2018年互联网普及率与2005年相比增加47.3%,增长率为556.47%。由此,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较快,增长较高,普及率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未来中国互联网上升空间仍然较大,发展前景较为乐观[6]。 2.2?互联网发展指数较高 图2可知,2019年世界代表性国家互联网发展状况可知,在十大代表性国家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中,美国排名居全球首位,中国综合发展能力位列第2。互联网基础设施指数3.23,居第28名,创新能力指数8.96,位居第2,产业发展指数15.68,位居第2,互联网应用指数13.90,位居首位,网络安全指数2.71,居第20位,网络治理指数8.55,位居第2。由此可知,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方面领先世界,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与网络治理方面也较为突出,但是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方面较为欠缺,仍需进一步发展与优化提升[7]。 2.3?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及占GDP比重不断增加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逐渐提高,2005年跨境电商交易额0.4万亿,仅占GDP 2.14%,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跨境电商交易额为0.8万亿,占GDP比重2.51%,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额为9万亿,占GDP比重10%。中国跨境电商取得不断发展,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额与2005年相比,增加8.6万亿,增长21.5倍,且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发展潜力与趋势较好[8]。 3?互联网普及度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实证研究 VAR模型通过系统中的内生变量作为其他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建立模型,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的动态关系,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文中选取中国互联网普及率(IP)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2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选取跨境电商交易额(CBET)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分析互联网与国民经济发展对跨境电商的影响状况。为了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对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相关指标为LnCBET,LnIP,LnGDP[9]。取对数后VAR模型表达式为 3.1?单位根检验 为了检验跨境电商、互联网普及率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指标数据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跨境电商交易额CBET,中国互联网普及率IP取对数化后的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中,P值均大于0.05且ADF的统计值均大于1%,5%,10%的显著水平,因此,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这时对LnCBET,LnIP与LnGDP进行差分,当进行二阶差分后,指標ADF值均小于1%,5%,10%的显著水平,序列平稳。 3.2?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Johansen检验法检验LnCBET,LnIP和LnGDP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根据表2特征根迹检验与表3最大特征值的检验结果可知,原假设3个变量LNCBET,LNIP和LNGDP都不存在协整向量,特征根迹检验统计量大于5%的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则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原假设3个变量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向量,特征根迹检验统计量与最大特征值小于5%的临界值,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原假设3个变量最多存在2个协整向量,特征根迹检验统计量与最大特征值小于5%的临界值,因此无法拒绝原假设。 因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一个协整向量[10]。 3.3?确定滞后阶数及建立VAR模型 根据跨境电商交易额CBET,中国互联网普及率IP以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变量的自然对数LnCBET,LnIP和LnGDP构建VAR模型。 当取值最小时被认为结果最好,因此选用AIC准则,通过表4结果可知,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滞后阶数是2。 根据图4可知,对VAR模型作AR特征根多项式逆根图,结果显示单位根均落在单位根圆中,因此,可知向量自回归模型是稳定的。 3.4?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脉冲响应来分析系统内受到冲击时的动态影响,对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CBET,中国互联网普及率LnIP,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变量的自然对数LnCBET,LnIP与LnGDP做脉冲响应分析。 由图5可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一个标准差变动对跨境电商的冲击效应在第8期达到最大值0.008 662,因此,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跨境电商增加0.008 662个单位,后期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对跨境电商的冲击开始下降但仍保持一定的积极带动作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对跨境电商的冲击效应在第1期达到最大值0.026 192,即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跨境电商增加0.026 192个单位;而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对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冲击最大时为0.004 530,即跨境电商交易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加0.004 530个单位;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冲击最大时为0.035 806,即跨境电商交易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加0.035 806个单位[11]。 3.5?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分析互联网普及率与跨境电商交易额、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跨境电商交易额、互联网普及率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之间的传导方向,分别对3组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根据LnIP对LnCBET的因果关系检验,P值为0.033 1,小于0.05,F统计量落在拒绝域,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互联网普及率LnIP是跨境电商交易额LnCBET的格兰杰原因,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促进了跨境电商交易额的增加;由LnGDP对LnCBET的因果关系可知,P值为0.002 1,小于0.01,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国民经济生产总值LnGDP是跨境电商交易额LnCBET的格兰杰原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利于跨境电商交易额的提高;而LnGDP与LnIP的因果关系中,P值为0.002 7,小于0.01,拒绝原假设,即LnGDP是LnIP的格兰杰原因,同样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利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12]。 4?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4.1?跨境物流货损率较高 国际运输运送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并且跨境物流涉及的不可预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跨境运送的效率大打折扣。对于企业来说,物流过程中货损的发生会扩大公司运营成本与风险,且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威胁企业的持续发展。物流配套设施尚未完善,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从而使得物流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突破地理限制,其物理距离对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在商品运送的及时性上构成了巨大的挑战[13]。 4.2?贸易规则缺失 跨境电子商务中客户主体是分属于不同关境,使用的商务规则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企业在传输跨境数据时存在阻碍,跨境电商企业从事贸易时与伙伴方之间缺乏相应的贸易协议,中国与他国之间的跨境电商贸易协定大多是宏观上的,而适用于地方性的微观贸易协定却很不足,无法适应当前蒸蒸日上的跨境电商行业以及企业的需求,所带来的问题则是跨境电商企业与客户之间在贸易的签订、协商、调解等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14]。 4.3?跨境电商企业品牌意识不足 从事跨境电商的中小外贸公司缺乏足够的跨境电商意识,与国外从事跨境电商贸易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经验不够丰富,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捕获贸易信息与争取客户上不够及时。行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所适用的贸易规则也会有所不同。跨境电商企业自身品牌建设乏力,选择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先机与份额是多数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首选的战略措施,却忽视了自身品牌的建设[15]。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及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实现突破性发展,极大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与社会多行业的进步。根据实证研究可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和跨境电商交易额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且最佳滞后期为2期,由脉冲响应分析得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对跨境电商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冲击效应最大值0.008 662,即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跨境电商增加0.008 662个单位。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互联网普及率LnIP是跨境电商交易额LnCBET的格兰杰原因,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促进了跨境电商交易额的增加。加强与完善跨境物流发展体系,建立跨境电商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标准框架,企业应强化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实现互联网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与发展[19-20]。 4.1?加强与完善跨境物流发展体系 加快布局建设重点物流枢纽,构建物流枢纽干线网络体系,重点发展铁路干线、水运与航运运输,健全转运、装卸等物流标准,推进集装箱、托盘等设备标准化,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物流运营主体活力。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只有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设施,提高集约利用和信息共享水平[16]。 4.2?推动贸易规则的落实与执行 针对跨境电商数据传输时经常受到一些阻碍的情况,应该加强与跨境电商发达国家联合,签订一些维护跨境电商企业权益的协议与地方性贸易规则,减少从事跨境电商贸易企业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障碍,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在跨境贸易中争取主动权。不断优化法律与制度的建设,积极参考国际跨境电商法律法规,规避跨境电商贸易摩擦,建立跨境电商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标准框架[17]。 4.3?加强跨境电商企业品牌建设 目前很多跨境电商在走高性价比的营销路线,品牌意识比较弱,随着出口电商企业在销售渠道上垄断能力的增强,平台扶持品牌是必然之路,尽管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布局品牌,但并不意味着企业要把资金盲目的投入到品牌建设上,对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更多的是平衡[18]。政府应鼓励已有品牌企业通过强化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制定品牌总体发展规划,突出本土特色。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培育、经验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品牌经济发展做好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永庆,郭宪利.创新视角下“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度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2):114-118. [2]李洪安,张威虎,张?婧.“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2):172-177. [3]王子霜.數字经济下数据共享问题的演化博弈分析——数据主体的视角[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2):167-171. [4]胡治芳,李卫宁.跨境电商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2013—2019年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J].财会月刊,2020(05):116-122. [5]张晓波.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评价及改善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20(03):111-113. [6]顾佳依.基于文献计量的区块链热点及趋势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1):46-50. [7]李艳红.“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9(11):80-82. [8]李?钢,张?琦.对我国发展数字贸易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20(01):56-65. [9]孙?琪.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01):113-115. [10]刘彩霞.跨境电商系统用户数据库智能访问方法优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01):265-270. [11]张夏恒,李豆豆.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耦合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20(01):115-121 [12]薛朝改,钱丽丽.跨境电商环境下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4):146-152. [13]李林秋.数字化赋能出口型跨境电商的价值共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68-71. [14]覃?聪.互联网金融对跨境电商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5):35-36. [15]易文钧.“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4):30-31. [16]李?强.“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3):71-75. [17]魏利平,邢文祥.跨境电商出口对我国品牌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2019(12):19-26. [18]张可欣.我国跨境电商对传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贸易经济,2018(02):40-42. [19]何?雯.跨境电商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机理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05):142-144. [20]罗?娜,罗乐娟.基于“一带一路”的跨境电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0):132-134. (責任编辑:王?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