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校如何有效协同育人 |
范文 | 本期嘉宾: 刘利梅 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国际小学校长 景松峰 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校长 贾红新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长 王长喜 温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田保用 鹤壁市山城区第一小学校长 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 导读: 家校合作一直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近期,多地明文规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还有“家长退群引发热议”的新闻曝出,这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能、边界问题,探求家校合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本期《校长圆桌会》以“家校如何有效协同育人”为议题,邀请五位校长一起探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有效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持人:家庭、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在当下的家校合作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的认知错位,导致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那么,如何厘清家校教育的边界问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各自的看法。 刘利梅:在家校关系中,一定要遵循互相尊重、彼此包容的原则。尊重是一切礼仪规则的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尊重家长,是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不断进步。 有的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一定要考虑好帮助孩子改进的方案,再请家长来配合,这样家长是很乐意接受的。家长也要相信每一位老师的用心都是好的,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 家校之间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家长不要过多地充当老师的角色。家庭中,父母要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尤其是倾听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有的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好,就给家长布置很多任务,让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我认为这样不现实。我常常告诉年轻的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不断地超越自己。如果家校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不易产生矛盾了。 王长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义务教育法第36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明确提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上,家庭和学校是一致的;在职责方面,家庭和学校是互补的,家庭更注重孩子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学校在德育为先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知识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等方面来讲,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要为家庭教育提供培训,指导家长获取育人的方法和经验。 贾红新:当前,家校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厘清家校各自的教育边界,明确家长、学校、教师各自的职责和本分。 例如批改家庭作业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知识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师应当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发挥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督促、支持与鼓励作用。家长应该营造和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并通过陪伴和以身作则,影响孩子规则的建立、习惯的养成、教养的内化。 孩子的健康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教育,也需要生活的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各尽其责,相互支持,不越位、不缺位,这才是最好的家校共育。 田保用:对教育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缺一不可。学校以集体化教育为主,并根据学生不同特质兼以个性化教育;而家庭则是个体化教育,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根据家校教育的特性,学校和教师应是教育的設计者、执行者、检测者,家长应是教育的辅助者、监督者、反馈者。 学校要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兼以个性化发展;而家长则要配合学校共同跟进,重点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不管如何界定分工,家校教育应目标一致、观念统一,最终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景松峰:一是家校要明晰法律法规赋予的权责边界。比如,在学校教育中,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法要求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规定,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教师可以视情况进行教育惩戒。在家庭教育中,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二是家校共育要遵循“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原则。在家校共育中,要基于这一根本方向,遵循“相互独立、相互尊重、优势互补、权责明确”等基本原则,理性把握好家校合作的“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创建一个理念一致、多元合作、动态平衡、配合默契的教育环境,从而使家校之间随着双方合作的情况不断调整,始终处于和谐状态。 主持人:由于家校沟通渠道不畅通、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等因素,近年来,家校冲突事件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舆论关注。那么在新形势下,各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时有哪些创新的方式和手段? 刘利梅:我们首先是成立家长学校,发放《家长成长手册》。手册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部分内容,二是评选优秀家长的规范和制度,三是要求爸爸妈妈陪孩子做的50件事。 其次是要求家长参与“24+12+2”节课的学习,完成每节课的作业,目的是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24节课是六年中不同的主题讲座,比如:“《弟子规》中积极的心理学”“阅读的魅力”“数学中的文化”“科学饮食”……12节课是每学期期末,各班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举办的家长课堂。2节课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让孩子快乐地进入小学”,六年级的最后一节课“小升初的銜接”。 最后是每次家长上完课后,都要完成听课记录和写心得体会。学校找时间和全体家长一起分享交流。近年来,我们的家长学校活动一直都坚持得很好,一部分优秀家长,真正成了全校家长的领头雁。 景松峰:只有积极构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命运共同体”,才能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是指导家庭教育。我校十分重视家长队伍建设,为家长学校设置了必修课、函授课和面授课等特色课程。如每年新生入学前,学校都会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给家长上好“为人父母第一课”,为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是促进亲子互动。学校非常注重组织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有关活动,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如学校组织近300个家庭参加“探寻二七文化 践行文明公约”20公里亲子徒步行活动,旨在用行动践行文明,用一己之力带动身边人,影响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三是成立“正需”学生发展中心。为了推进家校共育融合发展,收到“1+1>2”的显著成效,学校创新性地成立了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正需”学生发展中心,其职责是参与管理和监督学校各种社团的引进和实施过程,保障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创设激励机制。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及时回应。对积极参与、为家校合作付出努力或作出贡献的家长,给予不同方式的精神奖励并加以宣传。 贾红新:一是学校要与时俱进,做好教育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沟通技能,温和理性地去处理与家长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学校应组织举办家教经验座谈会或者家教论坛,促进家长在交流过程中反思提升家教水平。 三是建立并利用好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让家委会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发挥家校联结的特殊功效和职能。 四是学校要不断发展完善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的专业队伍,开展心理知识和家庭教育讲座,做好个案咨询,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消除戒备心理和敌对意识,密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五是学校要密切关注班级、教师和家长的动态,确保大局稳定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必要时要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田保用:全媒体时代,学校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可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和平台,以及学校良好形象,取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支持。例如,我校开展的“守正养雅”教育,宗旨是“弘扬正能量,共育促成长”,即家长、学校分别拍摄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正能量图片或视频,在微信群、公众号、学校榜样墙等宣传阵地进行展示。在拍摄和交流的过程中,传播榜样力量,凝聚教育合力,实现家校有效合作、协同育人。 主持人:家长委员会建设是密切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那么学校该怎样利用好家委会,让家长全方位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呢? 刘利梅: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要争取社会力量助教。家委会成员的角色既是家长,又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纽带。有时,他们需要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在家长群中发声,帮助学校做工作。有时,他们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反馈。家委会成员的入选条件,不仅要有时间,能够为大家服务,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协调水平,不怕吃苦,能够忍受委屈,乐于为大家服务。 每学期开学后,各班推荐家委会成员,学校召开家委会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上,家委会成员了解学校本学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了解本学段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学期中,召集家委会成员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请他们将活动照片、小视频发布在自己的班级群,听取其他家长的建议。对充满正能量的建议,家委会成员及时反馈到群中;对个别意见,则可以直接代表学校和家长沟通,也可以将家长约到学校,和相关领导及时沟通。几年来,学校家委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参与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越来越积极。 王长喜:一是要选好家长委员会。我校的家长委员会由家长自我推荐、家长选举、学校推荐等多种形式产生组成,他们乐于奉献、善于沟通、充满正能量。 二是培训好、指导好家长委员会。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对家委会成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构建“家校合作共育共同体”,让他们熟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举措,逐步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三是广开家校沟通渠道,做好互动沟通,并对家长委员会提出的合理建议或意见虚心采纳。 四是真诚接纳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让家长委员会真正参与学校管理,认真履行职责。比如,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型活动的举办、放学路队分流方案的设计,大大小小的工作中都留下了家长委员会的身影,家校合作共育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田保用:一是定期召开家委会。学校从学校管理、班级教学、育人模式等方面征求家长意见,并做到有调查、有落实,让家委会成员感觉到自己在学校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代入感,从而大力支持学校工作。 二是开展家校共建活动。我们建立家校联系卡,开展亲子读书、亲子运动会、优秀家长进课堂、家长培训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家校联系,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景松峰: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机制的构建。学校成立了家委会领导机构,采取学校、年级、班级家委会三级管理体制。出台《学校规范家委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活动小组制、班级主体制、进校助学制、民主监督制,做到制度规范化、内容具体化。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治理体系,明确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拓展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途径。家长委员会也切实成为家长有效参与学校决策、监督和评价学校的组织机构。例如学校订购校服、路队安全帽,推行家长午餐陪餐等工作,都由家委会全程跟进并参与决策。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家长的付出得到认可的时候,当学校尊重家长的创造力的时候,这所学校就会充满张力和活力。 (责 编 帕 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