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物理教学要面对科学、技术、社会 |
范文 | 卜雪林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是多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它强调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与科学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一致的。我国向素质教育转轨口号的提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提高,都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能面向科学、技术、社会。作为站在教学阵地前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面临对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该怎样把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渗透在教学活动中,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化的生活,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STS精神渗透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的观念要面向STS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思想是国家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教师的生活核心是钻研大纲,学生的生活核心是背书做作业。教育方式是“封闭”教育,教学过程是“灌输”知识,甚至一个本科生在初中教了几年书后,他的知识和能力就只剩下初中水平,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仅是书本知识,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逐渐被磨平。这种教育方式已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物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摆脱旧的教育思想,更换新的教育观念,把教学活动面向“科学、技术、社会”。把教学方式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教学内容要强调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内涵、外延相互渗透和联系,要加强科学史、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等人文科学的渗透;从以教科书为中心向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复合运用的方向转变;从严密的班级授课方式向不拘于刻板形式的个别化教学方式转变;从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向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学理念转变;从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到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评价体制转变。使学生注重科学的发现、探求和归纳,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主动获取信息与信息交流的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社会。 二、教师的水平要适应STS 有人把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概括为“宽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战略心胸,灵活的创造思维,高尚的人格情操”。物理教师要想成为教育领域的人才,也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学科和新成果,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宽广,更厚实。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成果也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一个21世纪基础物理学的教学工作者,不能只守着自己陈旧单一的知识结构,而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修和学习,用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关心高科技给现代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着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科学品德。要通过现代物理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启示,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研究,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才。 三、教学过程要渗透STS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高素质公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化的社会生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高尚的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从过去的“讲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反复解题”向“讲知识的背景,再现知识的探求方法过程,知道知识与现代科技、社会的关系”转变。 1.面向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有着研究任何科学所具有的典型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具有严密的科学论证和推理,具有较强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教师要通过物理教学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思想,培养科学的方法,了解科学家的品格,从而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对科学思想的渗透,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教学中要渗透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要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对问题进行精炼概括和总结的,从而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又如,对科学方法的渗透,以电阻定律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出示一段导体,提问: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直觉的判断”。然后追问:怎么证明你的猜想——“实验探索”;实验方案是什么——“控制变量”;怎样从实验中证明你的猜想——“测量数据列表分析”。从而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方法。 2.面向技术——提高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使学生的水平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而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鼓励他们去研究课本中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每学期带领学生参加一到两次社会实践,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就是工作中需要的技术,如学过高压输电之后,可带领学生去参观发电厂、变电所、工厂等,使学生亲自感受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经常利用学校的墙报、班级的黑板报和校园网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科技动态,以配合教学,还可以适时地把《我国的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的研究动向和应用前景》、《核技术·战争·生活》等与现代社会相关的热点技术以“研究专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讨,并评选出一些优秀的“研究专题”在墙报和网站上进行发表。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地探讨和研究,既可充分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又可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能力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就是技术,技术就是生产力”。 3.面向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技力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科学的兴衰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近代的科技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说与我国封建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代教育改革迫切要求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要使学生知道科学知识与社会的关系,知道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更应把这种教学思想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学当中,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优秀科学家的思想、人格品质介绍给学生,把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介绍给学生,要善于挖掘那些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好素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爱祖国、爱人类、爱社会的热情,树立起勇于探索真理的勇气和意志品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