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儿童教具研究 |
范文 | 梁晨
摘要:近几十年来,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3-6岁的儿童处于幼儿后期,这个阶段以感觉教育为主。将成长与植物相结合,设计一款儿童种植教具,旨在让儿童更容易将其与真实的物品相结合,易于理解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蒙台梭利;感觉教育;教具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222-01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发展观 (一)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理念 蒙台梭利的具体教育方法以“有准备的环境”为核心,“环境”“引导者”和“材料”的三位一体,是在精心准备的适宜环境中,在教师引导下让儿童自主活动的方法。归纳起来蒙台梭利教育教学理念有:(1)以儿童为中心;(2)提供丰富的教具;(3)给予充分的自由;(4)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二)儿童心理发展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具有“敏感期”、“心理或精神胚胎”、“阶段性”、“吸收性心智”这四方面的特点。敏感期,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很强,很快能学会一样东西,并且对事物有很高的热情。不同的敏感期会有不同的兴趣和敏感点。各个“敏感期”的出现时间都是转瞬即逝的,并且只能出现~次。蒙台梭利认为人有双重胚胎性。第一期是在母亲体内的生理胚胎期,第二期是心理或精神胚胎期,是出生以后一年间形成最初心里萌芽的时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0~6岁幼儿期,是儿童各种心理功能形成期,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6~12岁儿童期,是儿童心理的相对平稳发展时期。12~18青春期,是儿童身心经历巨大变化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吸收性心智是一种内在的助力,使儿童潜意识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各种印象,在该心智驱动下,儿童学习速度惊人,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感觉教育及其教具特点 (一)感觉教育概述 感觉教育又称感官教育,指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给予的刺激,是孩子产生知觉,进一步发展他的观念、思想、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蒙台梭利教育包括感觉、语言、科学、数学和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来源于日常生活,先于智能的发展,是进行语言教育、数学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如图1所示) (二)教具设计原则——采用G·P·S操作方法 1.G(Grading)序列:按照教具本身特质,分辨他们的不同之处,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如从大到小、从长到短、从粗到细、从细到粗依序排列。 2.P(Pairing)配对:通过视觉的观察和判断,从众多量找出相同性以达成配对关系。使孩子体会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强化等于的概念。 3.S(Soring)分类:从一群物体中寻找相似性,将具有某种共性的东西分在一起,培养孩子思考、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三、设计案例——儿童种植教具 (一)用户人群分析——3-6岁儿童 3~6岁儿童处于幼年后期,即个性形成阶段。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敏感期的特点,在此阶段,儿童逐渐从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幼儿有意识地吸收各种知识,慢慢产生记忆、理解和思维能力,并逐渐形成各种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性格和社会观念在内心逐步形成,按自己的方式理解整个世界,为今后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不取决于说教而取决于自然规律。 结合全文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性和核心理论,我将关注点放在了儿童教具的设计上。因为在3~6岁幼年后期这一阶段,蒙氏教育主要以感觉教育为实施重点。目前市场上儿童感觉教具主要是利用儿童的视、听、触、味、嗅觉基本感官对儿童进行日常生活上的教育和引导,基于这种设计理念我设计了一种儿童种植教具,让儿童更容易将其与真实的物品相结合,理解植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从而映射到自己身上。 (二)教具功能分析 该教具由三部分组成,即花盆、土壤、果实(如图2所示),每一种果实对应一种半球形的土壤块。对种植教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形象地感知植物的種植方式。而这一系列种植教具的选取,又是专属于果实生长在土壤里的根茎类果实,如马铃薯(块茎)、胡萝卜(肉质根),而非其他果实结在树上的植物。这有利于在未来培养儿童科学的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口传身教。 (三)设计说明 一款适于儿童自主使用的种植教具,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体验成长的乐趣。这款设计特色在于模块化的形式和科学的方法,这都使儿童在敏感期能够设身处地地参与整个过程,利于儿童的成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