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历史教学中辛亥革命的教育意义 |
范文 | 关键词:辛亥革命? ?四川? ?保路运动? ?民族危机? ?阶级矛盾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中学历史教材必不可少的考点。四川在这场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邹容、喻培伦、吴玉章… 成都血案、保路运动、荣县独立…? 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惊天动地的事件,把四川紧紧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的导火线源于四川保路运动,四川为辛亥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辛亥革命,广义是指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1辛亥年推翻清王朝;狭义则指1911年发生的“武昌起义”。这场影响巨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四川的贡献最突出。1911年农历辛亥年,有两次起义将名垂青史。黄花岗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四川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发生在四川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大开。一个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逐渐走向深渊。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竟相勾结,导致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当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展开时,中国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当民主、平等、人权的思想深入西方世界时,中国还处在君主专制的浓厚氛围中。 满清王朝为了挽救濒临灭亡的统治,先后推出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出路何在?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农民阶级奋起抗争、资产阶级各派前仆后继在求索。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严重受挫,维新变法运动行不通。中国又将何去何从?时代把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到了前台。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要顺应世界潮流,中国的唯一出路只有革命,不革命就会亡国灭种,不革命只有死路一条。革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革命如箭在弦,势在必“发”。二、辛亥革命前的四川 四川地处中国的内陆腹地,“全蜀之大,地利之广漠,物产之富饶,为外人之所垂涎,欲攫取者久矣!” 。“天府之国”的四川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是一块肥缺,外国侵略势力早有侵呑之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四川。 《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开埠通商。帝国主义列强在四川大量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纷纷在四川建厂,争夺川江航运。这样进一步扩大了对四川的侵略和争夺,加强了对四川的经济控制。清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外国商品大量输入,对四川城镇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起了显著的破坏作用,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为支付帝国主义巨额赔款大举外债,各国加紧向内陆扩大侵略权益。“天府之国”陷入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悲惨境地。加之地震、水旱災荒频发,还有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这些无疑加剧了四川人民行动起来反抗封建黑暗势力的决心,各地起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一系列运动的推动下,废八股、废科举和兴学堂成为一股潮流。四川积极响应,设立学堂,派遣大批学生留日,极大地推动了四川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川派出官费、自费留日的学生最多的时候,达二三千人[1]”。吴玉章、邹容、喻培伦等就是这一时期东渡日本求学中的佼佼者。 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四川的青年学子纷纷抛妻别子,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军事救国的愿望出外留学。然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现实黑暗的政治。他们别无选择,革命、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邹容就是他们的卓越代表,他撰写的堪称近代中国“人权宣言”的《革命军》,振聋发聩,震撼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他们学成回故乡后,积极办学办报,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使闭塞的四川被一股新鲜的革命气息完全包围。这为后来四川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三、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狅潮,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中国抢夺铁路修筑权,筑路的危害甚大,铁路修到哪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政治控制的势力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竟相争夺筑路权。1904年,由四川总督倡议成立的川汉铁路公司成立。所谓的川汉铁路,是指从成都到汉口的铁路。此前中国铁路大多由外国人把持修建。川汉铁路公司明确规定,如非中国人之股,概不承认。这一举动意味着川汉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归民间。它是四川有史以来第一次凭借本省财力筹备修建的铁路。这一行动明显带有保卫家乡的反侵略性质。 当时的大好形势,用吴玉章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全川六七千万人民,不论贫富,对民办铁路都发生了经济上的联系。[2]”这种情况下,谁要是做出对这条铁路的任何不利之举,都会招致全川人的坚决反对。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清政府的目的是以出卖铁路权为担保,向帝国主义各国借款,以解决极度困难的财政。而这种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的方式只能火上浇油,加速其政权的灭亡。“铁路国有”,这一消息传到成都,全川哗然,几乎所有人都对清政府失去最后的信任。1911年6月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并派代表到北京请愿。清政府态度强硬,改派以血腥和暴力闻名的赵尔丰为总督控制四川。随后,赵尔丰将保路同志会的首领张澜等人逮捕,同时下令搜查川汉铁路公司。 这一消息引起了巨大震动,成都人民奔走相告,到总督府请愿。20多个请愿者遭到屠杀。紧接着清兵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开枪扫射,整个成都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这就是有名的“成都血案”。“成都血案”的消息迅速传到周边地区,同盟会会员吴玉章等在荣县发动起义,并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举动,他们宣布不承认清政府的合法地位,荣县即日独立。荣县独立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被称为是“首义实天下先”。孙中山先生曾评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荣县的独立及四川同志军的纷纷起义,清政府派大批新军从武昌入川镇压。这样造成武昌空虚,武昌同盟会会员趁机发动起义,此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黑暗统治于1911年结束。这一年是辛亥年,被称为“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催化剂,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四、辛亥年四川人民反清斗争剖析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是清王朝的统治多事之秋的一年。当年3月发生的黄花岗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四川的仁人志士冲锋在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四川有喻培伦、饶国华、秦炳三位反清勇士,他们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中华民国刚成立,孙中山先生追封了几位大将军,四川占三位:有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炸弹大王——喻培伦,刺杀良弼的成都英雄——彭家珍。黄花岗起义反映了四川的个体英雄形象,那么保路运动则反映了吴玉章等为代表的四川群体英雄形象。 综上所述,保路运动发生在四川给我们一个清晰的印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沉沦是其根源;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是其主要原因;新式学堂的开办,留日学生归来大力宣传西方思想,力主改革社会现状是其重要原因;四川人民爱国爱家,反残暴的传统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勇气是其历史原因;清政府推行卖国的“铁路国有”政策是其直接原因。由此可知,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发生在四川不是偶然的,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必然性。 一部辛亥革命的历史:邹容与《革命军》,成都血案与保路运动,吴玉章与荣县独立,一串串震耳欲聋的名字,彪炳史册的事件,无不与四川紧密相关。辛亥革命四川功不可没,值得大书而特写。它的光辉业绩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长存。 参考文献: [1]钟小敏.国共两党在四川的早期活动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4,(07). [2]吴玉章.辛亥革命[M].人民出版社,1961:60. (作者简介:唐先义,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